搜索到864 篇“ 经关节螺钉 “的相关文章
青少年胸椎经 关节 螺钉 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背景:关节 突关节 螺钉 内固定作为一种被接受的内固定方法,目前已在颈椎和腰椎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的:拟通过有限元法定量分析比较青少年胸椎经 关节 螺钉 内固定和传统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探索前者在胸椎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建立14岁青少年全胸椎经 关节 螺钉 固定(B组模型)和传统椎弓根螺钉 固定(A组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将连续扫描的胸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分别重建T_(1)-T_(12),再导入到3-Matic,建立椎间盘、关节 突关节 、螺钉 和钛棒的初步几何模型,再进行去噪、铺面、平滑等处理,完善后的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对材料进行属性赋值后导入ANSYS 19.2中显示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和载荷条件。观测椎弓根、椎间盘、螺钉 和钛棒等结构的活动度和应力情况;分析二者是否具有相同的受力情况和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椎弓根螺钉 各节段关节 突关节 的活动度在6种工况(前屈、后伸、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下均大于小关节 螺钉 ,最大值均位于左侧屈状态下的T_(11/12)节段(A组模型0.691°;B组模型0.563°);(2)前屈、后伸、侧屈和左旋转运动状态时,A、B两组模型椎弓根的应力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右旋转状态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的节段分别位于T_(3)、T_(6)-T_(9),A组模型应力值均大于B组模型;(3)前屈、后伸和侧屈运动状态时,A、B两组模型上关节 突的应力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左旋转、右旋转状态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的节段分别位于T_(10)和T_(8),且B组模型上关节 突关节 面应力值均大于A组;(4)B组模型仅在前屈、右侧屈和右旋转工况下T_(1-2)节段椎间盘平均应力值大于A组,其余情况下应力值均小于A组,钛钉和钛棒的整体应力云图中,A组模型平均应力 和雨洁 康志杰 薛明明 金凤 李志军 王星 许阳阳 高明杰 李佳伟 李筱贺 王海燕关键词:胸椎 椎弓根 青少年 有限元分析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中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7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融合疗法;实验组行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率、手术前后颈部僵硬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躯体机能、躯体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限制、心理健康)评分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低[(207.05±31.54)m L vs.(229.48±33.25)m L],手术时间更短[(123.85±9.22)min vs.(130.94±10.0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97.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颈部僵硬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术后颈部僵硬轻度、重度率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部僵硬轻度、重度率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但后者出血量更低,时间更短。 左强 周全 胡靖 胡敏关键词:寰枢椎脱位 后路寰枢椎 关节螺钉 基于CTA多平面重建对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与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术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CTA多平面重建(MPR)比较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固定术(TAS)与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术(PS)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头颈CTA扫描的患者63例,在MPR上模拟两种螺钉 置入,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枢椎椎动脉沟(C2 VAG)的侵犯率,同时记录最佳置钉角度。将患者根据高骑动脉(HRVA)、椎弓根狭窄(NP)及枢椎段椎动脉(IAVA)分型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种分组中两种手术方法对C2 VAG侵犯率的差别,用oneway ANOVA对两种方法置钉角度与IAVA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总研究人群中,TAS对C2 VAG侵犯率为23.8%,PS为29.4%,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在HRVA中,TAS对C2 VAG侵犯率(66.7%)显著低于PS(87.9%)(P=0.03),而在NP病例中,TAS(77.8%)与PS(88.9%)对C2 VAG侵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TAS、PS对C2 VAG侵犯及HRVA与IAVA分型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在M-a型当中,TAS(84.2%)与PS(94.7%)对C2 VAG侵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椎动脉的走行越向内向上,PS的内倾角越大,但不影响TAS的置钉角度。结论TAS和PS对椎动脉侵犯率较高,存在同样的风险;在HRVA中,TAS相对更加安全。基于MPR可在术前综合评估解剖参数及置钉角度,为上颈椎手术提供更安全的选择。 黄觅 李晓兰 郭亮 陈思浩 王叶关键词:CTA 多平面重建 螺钉固定术 一种脊柱经 关节 螺钉 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经 关节 螺钉 连接器,其设有固定棒固定端、螺钉 固定端和连接二者的连接棒;所述的固定棒固定端设有固定棒固定端本体,所述的固定棒固定端本体上设有螺塞固定孔并设有固定槽,所述的螺塞固定孔的头端与固定槽相联通;所述... 谢宁 邬春晖 唐峰 余将明文献传递 齿状突切除术后前路与后路C1~C2经 关节 螺钉 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齿状突切除术后前路与后路C1~C2经 关节 螺钉 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方案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基于前期已构建的全颈椎有限元模型,进一步构建齿状突切除模型,继而在齿状突切除模型中分别构建前路C1~C2内固定模型及后路C1~C2内固定模型,在ABAQUS 6.12.-1软件中计算手术模型各个节段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弯的活动度及内固定应力情况。结果齿状突切除造成C1~C2节段前屈活动度增加幅度达55%,后伸活动度增加128.2%。前路与后路在C1~C2节段的内固定效果基本相同,均可明显限制C1~C2节段的活动度,使其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前路及后路C1~C2内固定最大应力均位于前屈方向。结论齿状突切除会明显降低C1~C2节段的稳定性,前路或后路C1~C2经 关节 螺钉 内固定均可明显限制C1~C2的活动度。前路与后路经 关节 螺钉 内固定手术对C1~C2固定效果基本相同,但术后应尽量避免过度的前屈。齿状突切除后直接前路行C1~C2经 关节 螺钉 内固定减少变换体位带来的风险,相对方便直接。 马生辉 冯煜 管江衡 张志浩 卢锦江 谢天浩 宋健 马廉亭关键词:螺钉内固定术 颈前入路 生物力学 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选用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选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僵硬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06±9.31)min、(206.93±31.62)m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52±10.17)min、(230.71±32.44)mL、97.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87±1.15)分、(1.19±0.48)分,对照组分别为(6.96±1.24)分、(1.26±0.52)分,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37.08±6.33)分、(9.36±2.57),对照组分别为(37.26±6.48)分、(9.52±2.79)分,两组术后较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更低(P<0.05),两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68.29%、17.07%,重度率分别为29.27%、0.00%,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75.61%、19.51%,重度率分别为24.39%、0.00%。两组术后较术前颈部僵硬度更优(P<0.05),两组术后颈部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06±9.31)min、(206.93±31.62)m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52±10.17)min、(230.71±32.44)mL、97.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 苏李威 杨利 邵林关键词: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 置钉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国人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的置钉安全性。方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共48例结构完整的上颈椎CT数据,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6~58岁[(37.3±13.5)岁]。通过Mimics 19.0软件建模得到96侧联合固定模型并进行模拟置钉。首先在寰枢椎模型中建立寰椎垂直平面P1和寰椎水平平面P2,其次在C2下关节 突中点向上3 mm、向外2 mm选择进钉点,并采用Margel法置入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S0,然后寰椎侧块中线与寰椎后弓下缘的交点上方3 mm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 的进钉点,在该进钉点置入4枚直径3.5 mm的虚拟螺钉 。置钉方法如下:S1为螺钉 与S0的外侧或寰椎椎弓根内侧壁相切;S2为螺钉 与寰椎椎弓根外壁相切;S3为螺钉 与寰椎椎弓根上壁相切;S4为螺钉 和寰椎椎弓根下壁相切。测量S1、S2与P1的夹角来确定外倾角,S3、S4与P2的夹角来确定头倾角;计算外倾角和头倾角的安全范围。测量S1、S2、S3、S4的进钉长度。在所有模型中,间隔2°调整外倾角和头倾角的进钉角度,计算每一个外倾角和头倾角的成功例数,并计算置钉成功率。结果所有寰枢椎模型置钉成功,外倾角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6.7±2.4)°、(10.4±4.3)°、(17.1±3.7)°;其头倾角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3.6±1.0)°、(11.0±5.8)°、(14.6±4.6)°。4种寰椎椎弓根螺钉 的进钉长度:S1(31.1±2.4)mm,S2(28.3±2.5)mm,S3(29.2±3.8)mm,S4(29.6±3.0)mm(P<0.05)。置钉外倾角为-1°~5°时置钉成功率为87.5%,其中2°外倾角置钉的成功率为100%,置钉头倾角为5°时可以达到93.8%的置钉成功率。结论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 置钉具有满意的置钉长度和较高的置钉成功率。 徐顶立 蒋伟宇 胡旭栋 陈云琳 许楠健 阮超越 王扬 李豪杰 周树一 马维虎关键词:脊柱骨折 基于CTA多平面重建对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与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术的安全性比较 目的 通过CTA多平面重建(MPR)比较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固定术(C1-C2 TAS)与枢椎椎弓根螺钉 固定术(C2 PS)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头颈CTA扫描的患者63例,在MPR上模拟两种螺钉 置入,并比... 黄觅关键词:螺钉固定术 桥接钢板与经 关节 螺钉 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桥接钢板与经 关节 螺钉 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因Lisfranc骨折脱位行手术治疗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予以桥接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余24例予以经 关节 螺钉 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前参照影像学资料,根据Myerson分类系统进行分型;术后末次随访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估足部功能恢复疗效及Wilppula分型系统评价复位的优良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5.8±3.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优良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306,P=0.038);两组患者Wilppula分类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868,P=0.009)。观察组术后并发伤口感染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伤口感染1例,螺钉 松动或断裂3例,骨折畸形愈合或骨不连5例;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37.5%,差异有显著性(χ^2=6.121,P=0.013)。结论桥接钢板相对经 关节 螺钉 治疗Li sfranc骨折脱位的手术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施剑烽 干旻峰 姜华亮关键词:经关节螺钉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置钉精确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内固定治疗56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资料。男26例,女30例;年龄9~68岁,平均44.5岁;导致不稳的原因包括先天畸形44例,陈旧性齿突骨折脱位4例,自发性脱位7例,类风湿关节 炎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并测量C2峡部宽度和高度。基于既往研究及评分系统,提出一个改良的评分系统来评价使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置钉时置入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的难度。将寰枢椎经 关节 螺钉 置钉难度分为三组:容易组(总分为0)、中等组(总分为1)和困难组(总分为2,3)。术后行CT检查,评价螺钉 位置,分为3类,即Ⅰ类螺钉 (理想位置)、Ⅱ类螺钉 (合格位置)、Ⅲ类螺钉 (不合格位置),判断螺钉 置入精确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情况,采用Nurick脊髓功能分级和Odom标准评价神经 改善情况。结果C2峡部宽度:右侧(5.46±1.86)mm,左侧(5.38±1.36)mm;C2峡部高度:右侧(4.89±1.33)mm,左侧(4.97±1.17)mm。根据评分标准,容易组、中等组和困难组分别有78侧、11侧和23侧C2峡部(56例,共有112侧C2峡部)。56例患者共置入螺钉 107枚,其中76枚(71.03%)为Ⅰ类螺钉 ,31枚(28.97%)为Ⅱ类螺钉 ,无Ⅲ类螺钉 ;其中5例患者因一侧C2峡部维度过于狭窄,仅置入单侧螺钉 。容易组(55/23)、中等组(6/4)和困难组(15/4),Ⅰ、Ⅱ类螺钉 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0.54,1.18;P=0.50,0.46,0.28)。术后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0个月,平均44.7个月。末次随访时,Nurick脊髓功能分级,0级30例,1级25例,2级1例;根据Odom标准,37例(66.1%)为很好,15例(26.8%)为较好,4例(7.1%)为一般。患者颈部疼痛均有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6.7±0.8)分改善至(1.2±0.4)分。 王华栋 何达 刘波 孙宇庆 田伟关键词:枢椎 关节不稳定性
相关作者
徐荣明 作品数:956 被引量:3,098 H指数:2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颈椎 骨折固定术 下颈椎 椎弓根螺钉 马维虎 作品数:746 被引量:2,297 H指数:20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后路 椎弓根螺钉 下颈椎 枢椎 蔡贤华 作品数:983 被引量:2,182 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 骨折固定术 髋臼 刘观燚 作品数:241 被引量:595 H指数:14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器 下颈椎 经关节螺钉 枢椎 后路 徐峰 作品数:437 被引量:1,037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微创 腰椎 内固定治疗 寰枢椎不稳定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