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9篇“ 经口进食“的相关文章
肝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进食的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进食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BMJ Best practice、Web of Science、美国国立实践技术指南库(NG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NI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有关肝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进食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日。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7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2篇随机对照试验,从早期进食的时机、条件评估、营养需求、进食管理、出院随访、健康宣教6个方面形成25条最佳证据。结论:肝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进食是安全可行的,通过对相关证据的总结,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科学、有循证依据的肝切除术后早期进食的方案。
朱小雨乔晓斐卢静
关键词:肝切除早期经口进食快速康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食最佳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食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食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5日。由两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总结最终形成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总结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进食安全性、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识别高风险人群、进食推荐方案、目标能量和服营养补充剂、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管理和营养监测及处理7个主题,共30条最佳证据。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食是安全及可行的。胰腺外科工作者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为患者提供安全且规范的早期进食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王安娇赵梅乔晓斐马瑟琴王刚王秀芝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经口进食营养支持
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食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食的真实体验,为构建个性化的饮食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6-12月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部分喉切除术的13例喉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进食的困境(不良的进食体验、未掌握/不了解进食的技巧、进食的欲望下降、负性心理严重)、患者渴望理解与支持(渴望家人的理解、渴望同伴的指导、渴望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进食的促进因素(家人的关爱、医务人员的鼓励、患者康复的信念)。结论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食期间存在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医护人员应联合患者家庭成员、同伴帮助患者改善进食体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熊娜邢珍珍王廷廷卢文红曹德冉
关键词:喉癌部分喉切除术经口进食
食管癌术后早期进食安全性及近期生命质量的单中心研究
2024年
目的 观察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食管癌术后早期进食安全性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就诊的12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进食组(n=64)和晚期进食组(n=6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4周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 早期进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进食组患者[(2.1±0.7)d vs.(3.4±0.9)d、(3.5±1.1)d vs.(5.7±1.5)d、(7.8±3.1)d vs.(11.4±5.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94、9.435、4.371,P<0.05)。早期进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06%(25/64),与晚期进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51%(23/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和4周,早期进食组患者综合生命质量和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晚期进食组患者,症状维度评分低于晚期进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3、4.014、3.327、2.353,P<0.05)。术后1和4周,两组患者单一条目症状和济困难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77、3.051,P> 0.05)。结论 对于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术后早期进食方案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房雅君李文萍雷杰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食管癌早期经口进食生命质量
急性胰腺炎病人进食不耐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急性胰腺炎(AP)病人进食不耐受(OFI)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AP 117例,根据进食是否耐受分为进食耐受组(93例)和OFI组(24例),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胃肠功能的主观感受、情绪自我调节效能,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F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入院时胃肠功能(GCSI-R)和血糖(GLU)、进食前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情绪自我调节效能(RESE)是进食不耐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模型拟合良好,预测模型对进食不耐受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972,95%CI:0.935~1.000,P<0.01)。结论:入院时GCSI-R、GLU、进食前WBC、CPR和RESE是OFI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该在重视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同时,关注病人胃肠主观感受和情绪调节能力,并进行针对性护理。
梅立春王菊霞刘雷齐华丽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影响因素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2024年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为护理人员客观评价照顾者的营养照护水平以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照顾者技能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检索和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预调查,确定PSD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9和0.910,变异系数分别为0.035~0.162和0.025~0.078,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5~0.276和0.278~0.364(P<0.01),2轮专家函询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1~4.95分、4.55~4.96分。构建PSD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包括营养照护知识、营养照护态度、营养照护技能、照顾者自身素质、照顾者管理自身情绪和家庭及社会资源管理等6个一级指标,共38个二级指标,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系数均<0.05。结论构建的PSD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护理人员对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钱颖吉唐红王丽婷程红岩尤莉李莉
关键词:照顾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经口进食评价指标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唐海鹏
ERAS模式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食最佳时机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2024年
分析ERAS(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食的最佳时机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我院肿瘤外科接受胃癌手术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24小时组和Steward评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从术后36小时起恢复进食;术后24小时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开始进食;Steward评分组患者在Steward觉醒评分超过6分时开始进食。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营养状况(NRS-2002评分、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钾离子水平)、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进食前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三组间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4),Steward评分组的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和术后24小时组;三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ERAS模式下实施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临床中应根据Steward评分评估患者的觉醒状态,再决定具体的进食时间,这样即可有效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后进食时机,为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任春燕韩晓玲
关键词:胃癌患者临床护理
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食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食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的认知,为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食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3月-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贵阳市4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3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利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提取主题。结果:共提取8个主题,包括与进食护理安全管理结构质量评价相关的3个主题(人力资源配置、护理管理制度与规范、培训考核管理)、与进食护理安全管理过程质量评价相关的3个主题(护理评估、专科护理实践、健康教育)、与进食护理安全管理结局质量评价相关的2个主题(病人结局、护士结局)。结论:基于护理人员视角提取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食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相关主题,能够为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食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李娜安啟萍刘丹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经口进食护理安全护理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急性胰腺炎进食不耐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急性胰腺炎(AP)进食不耐受患者应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鼻胃管、鼻空肠管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75例AP进食不耐受患者,按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A组(n=30,鼻胃管营养支持)、B组(n=25,鼻空肠管营养支持)、C组(n=20,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三组患者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B组APACHEⅡ评分(15.57±3.54)分低于A组的(18.54±3.22)分和C组的(17.84±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PACHEⅡ评分与C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7 d后,三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7 d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7 d后血红蛋白水平(114.80±15.62)g/L高于C组的(102.88±13.9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7 d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2.65±4.05)g/L、(227.64±47.24)mg/L和(30.84±3.72)g/L、(200.64±35.26)mg/L,均高于C组的(28.52±3.28)g/L、(160.27±36.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AP进食不耐受患者中,应用鼻胃管、鼻空肠管的营养支持比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更佳,对改善患者营养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有益。
郝继军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鼻胃管鼻空肠管

相关作者

龚兰娟
作品数:103被引量:215H指数:10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食管癌 食管癌患者 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李冬梅
作品数:17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患者 老年人 护理 康复训练 经口进食
周春秀
作品数:74被引量:41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初产妇 分娩镇痛 产程 助产 产妇
朱珠
作品数:91被引量:640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护理 新生儿 产妇 产科 妊娠期糖尿病
周林荣
作品数:108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TECIA法 腹腔镜 个体化化疗 食管癌 肿瘤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