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6篇“ 经向环流“的相关文章
-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 2021年
- 目前南亚高压与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联系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很少研究与南半球气候系统之间的联系。因此主要应用相关、合成方法,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选取南亚高压中心区域平均的位势高度来指示南亚高压强度,探讨对流层中高层欧亚大陆与南半球印度洋中、低纬地区大气环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该区域在高度场和温度场上呈现以热带为轴的对称结构,这与南亚高压密切相关,并且与异常的纬向-垂直环流密切相关。该环流圈减弱了北半球欧亚大陆区域Hadley环流的下沉支,加强了南半球印度洋区域Hadley环流的下沉支。因此,该环流圈可能是南北半球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通道",可以在欧亚大陆与南印度洋地区热量、能量等传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李琳琳南素兰赵平巩远发
- 关键词:青藏高原经向环流
- 平流层经向环流变化与对流层天气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 平流层中大尺度经向环流Brewer-Dobson环流(BD环流)在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以及物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变化也与诸多平流层和对流层过程存在联系,且对对流层天气气候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论文利用多种再...
- 张诗妍
- 关键词:行星波地面气压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上空经向环流与西北干旱的关系
- 2017年
-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垂直速度场与西北地区降水场的时空结构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发现西北地区各季降水量与青藏高原主体上空各季的场呈正相关。高原冬、春、夏、秋季高空经向环流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的重要因子。
- 李爱军
- 关键词:奇异值分解青藏高原大气环流
-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经向环流异常的机理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东亚地区的局地经向环流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线性局地经向环流诊断模式,定量诊断分析了1979~2003年5月1~15日的局地经向环流及其在夏季风爆发早晚年的差异,分析找出了在该关键时段对经向环流异常有正贡献的主要因子,从而确立影响季风爆发的相应天气过程及贡献机制。结果表明,在季风爆发早年期间,局地经向环流异常呈现为"Hadley环流"形态:上升运动(下沉运动)影响南海中北部(江淮地区),低空非地转南风(北风)影响南海中南部(华南和江南地区)。季风爆发晚年的情况则与季风爆发早年相反。对造成经向环流异常的各个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经向分布不均匀的潜热加热的贡献作用最大,其次是温度平流和西风动量输送过程,与越赤道气流有关的边界效应则对南海中南部的低空南风有一定贡献。相应的天气学分析表明,季风爆发偏早年的副热带高空急流强度偏强且位置偏南,其动量输送过程导致对流层上层出现非地转南风、急流轴南侧(北侧)的华南(华北)地区出现高空辐散(辐合)和低层辐合上升(辐散下沉)。与此同时,中纬度西风带扰动的南下和副热带高压脊从南海地区的撤出,中低层温度平流导致华中地区冷却和南海中北部增暖,进一步加强低纬地区上升、中纬地区下沉的经向环流异常。华南地区异常的非地转北风与南海中南部异常的非地转南风,显著加强了南海中北部的低空水汽辐合和对流潜热释放,从而激发出强烈上升运动。由此可见,中低纬天气系统配置能有效调节中国东部及南海地区的潜热加热和冷暖平流的南北分布,从而引起与季风爆发对应的局地经向环流的显著变化。
- 温之平吴乃庚陈桂兴
- 关键词:季风爆发高空急流副热带高压
- 北半球冬季110°-120°E垂直经向环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东南部降水的影响
- 2014年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的气候特征及其强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我国东南部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主要包括低纬Hadley环流和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较一致的偏北下沉气流,二者的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在长期变化趋势上表现一致,对我国东南部同期降水的年际变率具有较高的解释率。强(弱)经向风年,北半球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为异常的偏北(南)气流,中低纬度对流层存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闭合的异常经向环流,对应我国东南部降水显著减少(增多)。
- 王玉庄亮陈延云
- 关键词:经向环流
- 利用局地经向环流对河南一次连阴雨过程的定量诊断被引量:9
- 2014年
- 利用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改进的局地经向环流线性模式,定量诊断了2011年9月5—19日河南省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形成机理,并利用局地经向环流的垂直分量与降水量滞后相关的分析,研究了这次连阴雨过程主要物理因子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潜热加热、平均经向温度平流、平均西风动量的纬向平流和平均纬向温度平流是导致2011年9月河南省秋季连阴雨天气形成的主要物理因子。(2)潜热加热和平均纬向温度平流是造成此次连阴雨发生的主要物理因子;平均纬向温度平流、平均经向温度平流和平均西风动量的纬向平流是造成此次连阴雨发展或持续的主要物理因子;潜热加热、平均西风动量的纬向平流和平均纬向温度平流是造成此次连阴雨结束的主要物理因子。
- 孔海江
- 关键词:秋季连阴雨物理因子
- 北半球冬季110°—120°E垂直经向环流的年际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的关系
- 2013年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和中国东部120个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的气候特征,定义了北半球冬季110°—120°E低纬Hadley环流和中高纬气流强度指数,并分析了其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主要包括低纬Hadley环流和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较一致的偏北下沉气流。(2)北半球冬季110°—120°E Hadley环流和中高纬气流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二者在长期变化趋势上表现一致,即在1990年以前呈约20 a的振荡周期,且波动更大,而在1990年以后呈约10 a的振荡周期,波动相对较小。(3)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强度指数对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的年际变率具有较高的解释率,二者在统计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北半球冬季110°—120°E Hadley环流强度和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相关程度大值区集中在江南、华南及江淮地区,中高纬气流强度和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相关程度大值区集中在西北、江淮及江南地区。(4)东亚地区冬季经向环流异常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高纬度反向的异常气流和中低纬度反向异常环流圈的变化。强(弱)经向风年,北半球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为异常的偏北(南)气流,中低纬度对流层存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闭合的异常经向环流,对应中国东部降水显著减少(增多)。
- 王玉庄亮黄丽芬朱会芸
- 关键词:经向环流
- 青藏高原上空经向环流与新疆干旱的关系被引量:6
- 2010年
- 利用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新疆49个测站月降水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垂直速度场与新疆地区降水场的时空结构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秋季、冬季和春季三个季节,高原上空ω场与其北侧降水场之间是通过经向环流相联系的。青藏高原上空上升运动偏强(弱)时,新疆降水偏少(多)。干旱年37°N以南为上升气流,以北为下沉气流,形成一相对经向环流圈。多雨年份的环流圈与此方向相反。(2)通过分析ω场空间分布,可以得到三对基本的相关模态,各对模态对应不同的相关型式。根据ω场模态来分类,大致可分为:高原一致型、主体与东北反相型和东西反相型。说明,新疆地区的降水在一致性变化的基础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东西或南北差异。
- 邢楠周海尚可政王式功杨德保
- 关键词:奇异值分解青藏高原大气环流新疆降水
- 局地经向环流模式的改善和应用
- 局地经向环流模式中必须将构成水平环流的经向风分量(vHC)和纬向环流的垂直分量(ωZC)作为已知量处理,旧方案选用地转风近似估算该已知量VHC和ωZC,这将模式的有效模拟范围限制在10°S-10°N以外。本研究针对这一缺...
- 邹海波
- 关键词:经向环流纬向环流
- 文献传递
- 夏季东亚经向环流型(EAP)中期演变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 利用NCEP- DOE AMIP-II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向外长波辐射资料(OLR)、CMAP侯平均降水资料以及中国730站站点降水资料,在中期时间尺度上,从低频和高频动力学这两个角度,分析了东亚/太平洋(EAP)事...
- 施宁
-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夏季风环流波导结构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袁卓建

- 作品数:25被引量:1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经向环流 数值模拟 水汽输送 天气气候异常 季节内振荡
- 陈桂兴

- 作品数:14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经向环流 洪涝灾害 华南暴雨 日变化 越赤道气流
- 吴乃庚

- 作品数:98被引量:92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
- 研究主题:暴雨 天气学 台风 订正方法 经向环流
- 温之平

- 作品数:92被引量:65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南海夏季风爆发 海温异常 热带气旋 水汽输送 年际变化
- 覃慧玲

- 作品数:5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经向环流 HADLEY环流 季风 夏季风 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