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7篇“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相关文章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 1991年
- 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PS)是常见的先心病之一。手术曾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Kan等首先于1982年报告了经皮穿刺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成功。目前该项技术日臻成熟,已成为传统外科疗法的替代与补充。 1 适应症以单纯性PS而无明显继发漏斗部狭窄者为宜,且主张右室与肺动脉间收缩压力阶差超过6.7kPa,或压差在5.3~6.7kPa间。
- 郑康庄张诚宗
- 关键词:肺动脉瓣手术PBPV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 1990年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是最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里的世界先进技术。这种不需开胸开心的非外科手术疗法创伤小、疗效高,无严重并发症,康复快,患者愿意接受。本文报告了国内首次采用聚乙烯双叶式球囊导管成功地分离了3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CHD,PS)的病人,效果满意。
- 矫吉山刘天兴于雪梅陈东辉倪国志王勤王淑梅张岩赵雁鸣王璞
- 关键词:球囊导管肺动脉瓣狭窄PBPV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 经皮球囊肺动脉狭窄成形术(PBPV)为简便、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它可替代外科开胸手术。PBPV术后及中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大部分病儿肺动脉与右室压差持续下降,表明右室流出道梗阻,在解剖上已经解除。...
- 关键词:
- 关键词: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血管成形术肺动脉狭窄外科手术
-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 2024年
-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e stenosis,PS)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单纯性PS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10%,另有20%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S。经过近40余年的不断改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因其安全性高、创伤小的优势成为单纯性PS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在长期随访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残余狭窄,需再次行PBPV甚至开胸手术。明确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将进一步改善术后结局并减少未来再干预的可能。该文对手术时年龄、PS严重程度、瓣膜形态和结构、球囊的选择等可能导致PS经PBPV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作一综述。
- 梁永州武育蓉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再狭窄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分析及中长期随访研究
- 目的: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肺动脉瓣狭窄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的患儿病例特点,评价PBPV治疗儿童PS的疗效,结合中长期随访资料,观察PBPV治疗儿童PS的中长期预后,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
- 赵娜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儿童随访
- 单纯超声引导在儿童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价值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应用单一超声引导与X线引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诊断为肺动脉瓣狭窄的9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引导的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采用单纯超声引导)和对照组(X线引导),每组45例。分析单纯超声引导PBPV中超声心动图图像,并对两组患儿手术操作时间、肺动脉跨瓣压差、肺动脉瓣血流速度等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观察并发症情况,探讨PBPV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在术中操作时间上各为(34.60±8.00)min、(39.90±8.40)min,后者显著长于前者(P<0.05),同时在住院天数以及手术出血量者两项指标上,相较对照组,研究组均明显更低,但在手术费用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平均1至3个月的门诊随访,在肺动脉瓣血流速度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这2项指标上,相比未手术时,两组手术后皆呈明显降低表现(P<0.05);在不良反应(包括心脏穿孔、三尖瓣损伤、外周血管损伤等)发生率方面,相较对照组(17.78%),研究组(4.44%)呈明显减少表现(P<0.05)。结论完全超声引导下的儿童PBPV不仅避免医护人员和低龄患儿受到辐射损伤,而且保持了传统经皮介入治疗微创、安全及疗效确切的优点。
- 李叶丹逄坤静张佳琦徐楠王浩
- 关键词:微创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超声引导超声心动图肺动脉瓣狭窄儿童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上狭窄及低氧血症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手段,但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上狭窄的患者,其疗效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上狭窄的患者,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后,跨瓣压差下降明显。随访2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瓣上内径较前无回缩,瓣上流速较前降低,右心室肥厚稍消退,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李俊锋张莎白元许旭东赵仙先秦永文
- 关键词:肺动脉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卵圆孔未闭
- 回顾性分析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即刻及远期随访效果
-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VS)的即刻及远期随访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由2004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单中心接受PBPV的228例PVS儿童...
- 尹丹
- 关键词: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儿童患者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 文献传递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疗效观察及年龄对预后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3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入院常规检查及心电图、心脏正侧位X线、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后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根据年龄,将患者分入青壮年组(年龄18~44岁,n=20)和中老年组(年龄>44岁,n=23)。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3、6个月行心电图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患者的跨肺动脉瓣压差、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右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右室/左室内径比值等。结果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成功率为100.0%(43/43)。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跨肺动脉瓣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右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右室/左室内径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青壮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术后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跨肺动脉瓣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壮年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右室内径均明显小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疗效良好,青壮年和中老年患者的右房均可显著重构逆转,青壮年患者的右室重构逆转能力明显优于中老年患者。
- 李佳林王琦光王建铭朱鲜阳庚靖淞张端珍孟立立余幸娟
- 关键词: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肺动脉瓣狭窄心室重构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21例的回顾性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有关肺动脉瓣狭窄(PVS)的PBPV介入治疗指南,以年龄界线及狭窄程度为切入点,探讨PVS的临床特征,评价PBPV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 李健民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临床疗效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