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40篇“ 结构性调整“的相关文章
- 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机制的结构性调整
- 2024年
- 基于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特征、乡村这一特定“场域”特点及其承载的特殊公共利益诉求,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目标是一个历时性调整过程,其目标诉求不断发生变化,整体上是从生存性治理目标到发展性治理目标的转向。以此为基础,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具体地说,在治理主体上从分散主体到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治理方向上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治理、产业发展上从污染到绿色生态产业、治理方式上从污染治理为主到侧重生态环境修复以及治理效能上从物性到注重个性化和精神性调整。
- 黄中显
-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结构性调整
- 中国资管行业结构性调整进行时
- 2023年
- 新的增长引擎在哪里?2023年7月9日,安永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安永报告”)显示,尽管行业规模保持平稳,但中国资管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公募基金成为资管行业规模增长的最大引擎,另类资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中国投资者青睐。
- 文婧
- 关键词:增长引擎公募基金结构性调整资产管理行业
- 旅游业发展乘势复苏 结构性调整仍需加快
- 2023年
- 2023年上半年,我国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多个总量指标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80%左右,行业基本面、节假日消费持续稳定向好,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从结构看,供给需求、文化融入、保护发展、要素配置、体制机制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制约着当前旅游业综合提质升级。下半年,亟待聚焦上述问题表现,加快建设新型旅游功能载体,推动旅游产品服务跨越升级,合理规制旅游资源开发空间,建立健全旅游监管协调机制,深化“人地钱”要素改革。
- 刘敏
- 关键词:旅游业结构性调整
- 抓结构性调整 微观中找增长 细节中寻利润
- 2023年
- 回顾2022年,受疫情及地产行业遇冷等因素影响,定制家居行业两极分化加剧,各品牌均面临增长压力。博洛尼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聚焦老客户,坚持营销创新以快制变,不断提升全案服务能力,将高端市场禀赋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等这些重要抓手,让博洛尼2022年在工程及零售市场依然保持着15%的综合增长率,成为行业逆势增长的典范。
- 蔡兴国
- 关键词:零售市场逆势增长营销创新高端市场地产行业结构性调整
-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集团企业财务结构性调整分析
- 2023年
- 朱林
- 2022年版学科目录“艺术学”门类结构性调整的意义解读
- 2023年
- 文章认为,尽管2022年版学科目录中艺术学门类修改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有积极意义:一是此次学科目录仍然将艺术学作为独立门类,凸显了国家对艺术学科的高度重视;二是在平衡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关系上,凸显了艺术学的学科本位与学科特点;三是这次艺术学科设置对设计学的灵活处理方式体现了中国式智慧,并启示未来中国基础美育应该淡化以证书和技能为主的艺术培训教育,而应该更多地在基础美育中融入艺术审美与创意的交叉学科思维。
- 周韧
-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学科目录学科建设设计学
- 公私分离与地方财政的结构性调整——雍正朝地方财政改革的底层逻辑
- 2023年
- 顺治、康熙时期,地方财政缺少专项公费,相关开销多由地方官承接,致使官俸入不敷出,只得征收耗羡加以补充。公私用度的混淆随之模糊了筹措公费和非法敛财间的界限。雍正朝针对财政运行中公私不分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作为起点,耗羡归公为后续改革提供了财源上的基础和保障。养廉银和存公银的创设与分立是对耗羡银进行再分配的结果。前者为行政办公注入了新的资金,后者的出现与固定完成了公共事务经费从无到有的转变。遵循公私分离的底层逻辑,这一时期的改革使地方财政秩序得以重建,在纾解官员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消弭了敛财的空间和借口。尽管制度设计上的局限和实际操作中的种种不便影响了改革的最终成效,但公私分离的大方向在此后的财政改革中得以延续。
- 洪易易
- 关键词:耗羡归公养廉银财政改革官俸
- 房地产业,用创新金融工具推动市场结构性调整
- 2022年
- 以REITs的收益分红逻辑来改变传统房地产市场的“高周转、快变现”逻辑,将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预期,从而成为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稳定器。
- 胡嘉琦石丹
- 关键词:房地产业创新金融工具结构性调整房价过快上涨稳定器分红
- 疫情反复与结构性调整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被引量:12
- 2022年
- 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结构分化"和"压力加剧"的特征。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稳定、外资外贸的景气持续、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向好以及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疫情期间的持续复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极端天气的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宏观经济政策的快速常态化、房地产和碳减排等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步实施、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及平台整顿引发的社会舆情变化,使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自2021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上扬,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负向产出缺口有所扩大,前高后低的态势明显放大。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一方面,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部分延续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的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再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在结构性政策与总量性政策、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之间寻找到新的平衡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元春刘晓光闫衍
- 关键词:中国宏观经济经济复苏疫情结构性调整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结构性调整政策的CO_(2)协同减排效益评估被引量:13
- 2022年
-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结构调整和用地结构调整是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的重要抓手,这种协同效应非常明显,但在城市群层面还未被量化研究.为此,采用京津冀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综合评估模型(GAINS-JJJ),构建了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群基础排放清单,定量分析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带来的CO_(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2017年相比,2020年政策情景下"2+26"城市的CO_(2)、一次PM_(2.5)、SO_(2)、NO_(x)和NH_(3)的减排量分别为29.1 Mt(相当于2017年排放量的2%)、203.8(21%)、281.8(27%)、485.5(17%)和34.3 kt(3%),排放量较大的城市或部门都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减排.碳协同减排效益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淘汰落后产能、工业锅炉升级改造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等)取得了良好的CO_(2)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而不同污染物中NO_(x)的碳协同减排效应最高.
- 杨添棋王洪昌张辰朱金伟崔宇韬谭玉玲束韫
- 关键词:碳减排
相关作者
- 张茉楠

- 作品数:708被引量:98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研究主题: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全球价值链 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 陈水胜

- 作品数:24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海外华文 公共外交 海外华文教育 结构性调整 对非政策
- 郭田勇

- 作品数:378被引量:1,15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银行业 金融业 金融机构 银行 中国银行业
- 杜宁

- 作品数:22被引量:1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互动 小城镇 结构性调整 互动发展 产业集群
- 王征

- 作品数:417被引量:211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
- 研究主题: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融合 产业政策 公共选择 结构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