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15篇“ 结构抗震性能“的相关文章
- 自复位磁流体阻尼支撑滞回特性及其结构抗震性能
- 2024年
- 对能够同时提供库仑阻尼和黏滞阻尼的自复位磁流体阻尼支撑(Magnetorheological Damping Self-Centering Brace,简称MR-SCB)开展动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支撑表现出饱满的旗形滞回曲线,复位和耗能能力出色。支撑半圈耗能随碟簧组预压力和刚度改变而产生的变化幅度不大,极限承载力随预压力和刚度的增大而增加,残余位移随预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加载频率和位移分别为0.7 Hz和22 mm时,支撑等效黏滞阻尼比和残余位移分别为0.215和5.3 mm,相较0.3 Hz激励下分别增长了14.4%和61.1%。对布置MR-SCB的钢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模拟分析,发现MR-SCB耗散更多地震输入能量,相较传统自复位支撑可实现更好的位移控制效果。在罕遇地震时,残余位移响应离散度更低,最大结果由0.061%减小至0.049%。结构层间位移和残余位移均随支撑黏滞阻尼占比的增大而减小。
- 谢行思张长春高未未
- 关键词:磁流体动力性能试验抗震性能
- 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抗震性能被引量:6
- 2024年
- 为研究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抗震性能,对1个足尺轻钢框架结构试件和3个足尺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试件变量包括:2种装配构造,即内嵌式装配墙板、外贴式装配墙板;2种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即框架式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桁架式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研究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和损伤演化过程,分析了结构滞回特性、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退化、耗能性能和应变。结果表明: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共同工作性能良好,其水平承载力相比轻钢框架提高了204.7%~210.4%,抗侧刚度提高了257.3%~512.5%,结构变形及耗能能力有显著提高;内嵌墙板的自攻钉连接构造以及外贴墙板的螺栓连接构造传力性能可靠,结构具备2道抗震防线的受力特征;基于简化塑性分析模型以及拉压杆软化桁架模型,对试件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
- 曹万林杨兆源
- 关键词:轻钢框架抗震性能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 模块化钢框架-开洞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结构抗震性能
- 陈旺
- 增强约束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被引量:3
- 2023年
- 为了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承载和抗震潜力,提升强震下重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对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分别采取柱端拉筋和“强连梁、强墙肢”等增强约束措施,探讨其对位移响应、塑性耗能、震后刚度损伤、二道防线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核心筒作为结构第一道防线,当结构塑性发展程度较小时,采取“强连梁、强墙肢”增强约束措施对结构变形的影响效果更佳;但随着结构进入塑性大变形阶段,采取柱端拉筋增强约束措施对底部加强区的层间变形的改善效果也很显著。2)柱端拉筋增强约束措施对外框架二道防线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内拉筋构造技术提升了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保证了超强地震中框架柱不发生严重破坏,使得外框架将承担更大的地震倾覆力矩和剪力,从而协调内筒一起抵抗地震作用,并减缓内筒的损伤和塑性变形发展,有效发挥二道防线的抗震性能,实现整体结构不倒塌。3)柱端拉筋增强约束措施改善了“强筒弱框”的破坏模式,内拉筋提升了钢管混凝土柱的耗能能力,有效限制了内筒塑性大变形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核心筒墙肢耗能范围,使得墙肢和框架柱的塑性耗能分布更为合理,塑性发展更加均匀,形成了合理的双重防线破坏模式,因而最终减缓了结构整体刚度退化,提升了结构延性和抗震韧性。
- 徐超李家富李家富丁发兴闫思凤尚志海许云龙
- 关键词:抗震性能
- 模块化钢结构全/半装配插入式节点力学特性与结构抗震性能
- 模块化建筑是一种高度装配化的新型建筑形式,在建筑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绿色节能的背景下,其凭借施工高效、质量优良、绿色环保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建筑领域。模块单元通过连接节点传递荷载、协调变形,从而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因...
- 杨晓乐
-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力学特性抗震性能
- 简谈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抗震性能
- 2023年
- 本文针对大型地下空间结构抗震常用计算方法展开分析,利用有限元模型讨论了大型地下空间结构抗震性能,整个模型的应用过程涉及设定材料及参数、做好结构边界处理、地震动输入及介质阻尼、结构荷载及求解等,并以试验的方式分析了层间位移差、结构合剪力、结构合弯矩、结构合轴力、结构内力平均增加率、试验准确性等内容,其目的在于积累大型地下空间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经验,为相关设计体系的完善提供可靠依据。
- 刘林华
-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结构抗震性能
- 装配式节点及结构抗震性能
- 2023年
-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装配式建筑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节能环保、降低材料损耗、减少建筑垃圾上逐渐凸显优势,装配式建筑也逐步成为建筑标准化、工业化的主要形式。相对传统建筑的繁杂工序,装配式建筑的简单工序,装配式建筑在抗震性能上的安全属性更受人们关注。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抗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的一些思考。
- 杨明远张社甫龙正勇
- 关键词:抗震性能设计要点
- 浅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被引量:1
- 2023年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符合全周期绿色的理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普及和应用是实现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对于所制造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重要的是保证柱梁接合部分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以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总结了装配式节点的连接方式,并分析了使用该节点的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可靠的连接技术和合适的结构其强度和刚度几乎可以等同于现浇混凝土结构。采用可靠连接技术的框架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可靠的连接技术和冲击吸收技术的组合是今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的发展方向之一。
- 康艺敏高燕燕
-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抗震
- 外附减震子框架提升既有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对比外附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的不同形式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加固的区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反应谱,忽略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质量,利用未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单自由度体系和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单自由度体系的层间抗侧刚度比,推导了两者周期、层剪力和层间位移的计算式。将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作为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设的抗侧力子结构,给出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刚度比-层间位移和层剪力曲线。随后,针对多自由度体系,忽略阻尼的影响,基于变形叠加原理论述了未设置与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体系之间的周期、层位移和层剪力的关系式。基于推导的相关计算式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总结,提出了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加固既有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用设计流程。最后,结合工程案例对比了采用钢筋混凝土子框架与钢结构子框架的区别,算例表明,采用屈曲约束支撑钢结构子框架体系更具有优势。
- 孟凡涛阮兴群赵建锋
- 关键词: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应谱
- 多高层建筑钢模块连接节点及其装配式结构抗震性能
- 模块化建筑具有快速施工、节约人力物力与绿色环保等特点,对于提升建筑品质并加速建筑工业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及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模块化结构抗震性能不足、设计方法不成熟以及...
- 杨超
- 关键词:螺栓连接节点抗震性能
相关作者
- 吕西林

- 作品数:852被引量:8,880H指数:5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剪力墙 钢筋混凝土 自复位
- 许成祥

- 作品数:217被引量:761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 研究主题:抗震性能 钢管混凝土 地震损伤 拟静力试验 钢纤维混凝土
- 欧进萍

- 作品数:1,428被引量:10,097H指数:50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光纤光栅 混凝土 健康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 防屈曲支撑
- 周颖

- 作品数:483被引量:2,490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自复位 振动台试验 剪力墙 抗震性能 隔振装置
- 高小旺

- 作品数:154被引量:823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三茂建筑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 房屋 抗震 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