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3篇“ 给药时机“的相关文章
阿柏西普不同时机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BCVA、彩超参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阿柏西普不同时机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彩超参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眼科收治的114例PDR患者(114只眼)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8例(各38只眼)。三组患者均采取玻璃体切割术,A组于术前3 d注射阿柏西普,B组于术前5 d注射阿柏西普,C组术前未予阿柏西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彩超参数[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玻璃体液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比较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QL-VI)评分。结果A组、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1.61±5.56)min、(63.08±4.79)min,明显短于C组的(80.81±8.46)min,电凝次数分别为(0.56±0.14)次、(0.52±0.18)次,明显少于C组的(0.84±0.2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12±1.33)×106/mL,明显低于B组的(65.52±6.69)×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BCVA分别为(1.20±0.30)LogMAR、(0.85±0.30)LogMAR、(0.71±0.34)LogMAR,B组分别为(1.16±0.33)LogMAR、(0.84±0.31)LogMAR、(0.67±0.36)LogMAR,明显优于C组的(1.45±0.35)LogMAR、(1.01±0.33)LogMAR、(0.90±0.35)LogMA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玻璃体液VEGF水平分别为(65.65±6.11)pg/mL、(67.11±7.45)pg/mL,明显低于C组的(123.34±14.4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5.05±4.32)pg/mL、(43.99±5.78)pg/mL,明显低于C组的(58.44±6.2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间比较
胡琳燕蒋乐文刘培文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给药时机玻璃体切割术生活质量
生长抑素不同时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不同时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收入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54例轻中症患者依据生长抑素时间是否大于24 h分为A组(<24 h)、B组(≥24 h),42例重症患者依据生长抑素时间是否大于24 h分为C组(<24 h)、D组(≥24 h),回顾性分析不同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A组临床总效率96.30%高于B组,C组临床总效率85.71%高于D组(P<0.05)。A组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短(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C组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D组短(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治疗后,A组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低于B组,C组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低于D组(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C组与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生长抑素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4 h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安全性较高。
许东明
关键词:胰腺炎生长抑素
生姜不同时机对正常小鼠产热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考察生姜不同时机予正常小鼠后对其产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早上对照组、早上姜组、晚上对照组和晚上姜组,并分别于早、晚ig生姜水提液(以生姜生量计为3.25 g·kg^(-1))或0.9%氯化钠溶液,连续ig 2周。测量小鼠体质量及体温变化,并利用冷暴露实验测试小鼠抗寒能力。分别于早、晚末次姜后1 h取材,计算脂肪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棕色脂肪和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iWAT)中产热基因线粒体棕色脂肪解偶联蛋白1(Ucp1)和时钟基因(Bmal1、Per2)表达情况。结果早上对照组和晚上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体温、抗寒能力、脂肪形态及产热基因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晚上对照组相比,晚上姜组小鼠体质量有减轻的趋势、姜后体温升高(P<0.05)、抗寒能力显著增强(P<0.05),并显著减小脂肪细胞形态,同时显著增加脂肪细胞中Ucp1的表达(P<0.05),但对脂肪组织Bmal1、Per2表达无显著影响。与早上对照组相比,早上姜组小鼠体质量有增加的趋势,姜后对基础体温、抗寒能力、脂肪组织Ucp1表达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脂肪组织中Bmal1的表达、升高Per2的表达(P<0.05)。结论早、晚不同时机予生姜对正常小鼠产热能力具有差异化的影响,其中晚上ig生姜水提液可以显著增强小鼠产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生姜影响生物钟基因表达和促进棕色脂肪产热、白色脂肪棕色化有关。
伍渔杨艮辉燕子姝庄朋伟张艳军郭虹
关键词:生姜时间药理学产热时钟基因
酒石酸布托啡诺预防妇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合理时机探讨
2024年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予布托啡诺预防妇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0例,分为三组,各20例。B1组诱导前静注布托啡诺0.02 mg/kg,B2组术毕前30min静注布托啡诺0.02 mg/kg,C组空白对照。记录患者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分钟(T2)、拔管后30分钟(T3)的MAP、HR;拔管时间;拔管时的躁动评分(RS评分);拔管后30 min时的Ramsay镇静评分;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PACU),并进行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B1组、B2组患者各时点(T0~T3)MAP、HR降低(P<0.05),B1组、B2组间各时点(T0~T3)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的RS评分B1组、B2组均较C组低(P<0.05),B1、B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 min的Ramsay评分B1、B2组较C组高(P<0.05),B2组较B1组高(P<0.05),PACU停留时间B2组较B1组、C组延长,B1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可用于预防妇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且麻醉诱导前效果优于手术结束前30 min
张望张继青梁吉文
关键词:酒石酸布托啡诺妇科手术苏醒期躁动给药时机
分析间苯三酚不同时机对产妇产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间苯三酚不同时机对产妇产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住院的分娩产妇100例,使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分娩潜伏期或宫口开1~2cm时注射间苯三酚,观察组除了在潜伏期外,还需要在活跃期内对产妇宫口开5~6cm时注射间苯三酚,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妊娠结局、产后出血。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以及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在产妇分娩潜伏期或宫口开1~2cm、活跃期或宫口开5~6cm时注射间苯三酚能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对妊娠结局的改善良好,能够进一步减少产妇的出血量,保证产妇的生命健康。
陈馨
关键词:间苯三酚给药时机产妇产程
艾司氯胺酮时机对胃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状态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下艾司氯胺酮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状态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对照双盲试验。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胃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2例,分别在...
罗丽
关键词:给药时机胃恶性肿瘤抗抑郁
蛛网膜下隙麻醉下艾司氯胺酮不同时机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郭尹浩
右旋美托咪定不同时机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人双腔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ED50的影响
卢斌
PDCA循环在干预围手术期抗菌时机不适宜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PDCA循环应用于干预围手术期抗菌时机不适宜的效果。方法抽取PDCA循环干预前(2020年1~6月)、第一轮PDCA循环干预中(2020年7~12月)、第一轮PDCA循环干预后(2021年1~3月)、第二轮PDCA循环干预中(2021年4~6月)、第二轮PDCA循环干预后(2021年7~12月)有应用抗菌物出院病历每月50份进行点评,对比围手术期抗菌时机不适宜情况。结果第二轮PDCA循环后,围手术期时机不适宜病例比例由干预前的12.67%下降到3.67%,其中切皮前>1 h病例比例由干预前的5.67%下降到0.67%。结论PDCA循环能有效促进围手术期抗菌时机合理,值得推广。
陈剑锋
关键词:PDCA循环抗菌药物
溶栓后抗血小板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抗血小板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时机不同分为甲组(溶栓治疗后>24 h予抗血小板物,n=59)与乙组(溶栓治疗后<24 h予抗血小板物,n=59)。两组均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甲组于溶栓24 h后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乙组于溶栓后24 h内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瞬时记忆、定向力、视觉及空间觉、注意力计算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APTT、PT、TT均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24 h内或静脉溶栓24 h后开展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不良事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方面的影响不明显,但静脉溶栓24 h后开展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刘秋怡龙贵华周玉静
关键词: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药物给药时机

相关作者

曹丽芳
作品数:12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研究主题:晚期早产儿 早产 给药时机 呼吸系统疾病 地塞米松
马立威
作品数:104被引量:387H指数:10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
研究主题: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棕榈酸酯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朱巍
作品数:122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电离辐射 AT细胞 青蒿素 放射增敏作用 放射增敏
孟小芬
作品数:49被引量:344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肠道准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结肠镜检查 便秘患者 固定带
唐少秋
作品数:12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胰岛素 给药时机 脓毒症大鼠 高校医疗 卫生系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