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篇“ 络合容量“的相关文章
- 藻华生消过程对海水铜络合容量的影响
- 2025年
- 以我国近海藻华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浒苔(Ulva prol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近岸绿潮区的围隔培养和现场调查,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和分子光谱学技术分析了藻华生消过程中重金属有机配体的释放规律和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生消过程中有机配体的大量释放发生在生长初期和消亡期,在指数生长期释放较慢;浒苔暴发期产生的有机配体促使围隔内铜络合容量平均值为围隔外的2.82倍,现场数据显示浒苔的聚积腐烂导致近岸绿潮区铜络合容量相较浒苔靠岸前提高37.81%.藻华生长阶段铜络合容量的增长与浮游植物直接分泌的类蛋白质等不稳定溶解有机质组分有关,在生长期结束则归因于腐殖质类物质等大分子惰性副产物.亚致死量的铜胁迫加快了浒苔藻体降解和有机配体的释放,铜胁迫下浒苔络合容量为对照组的2.78倍,体系中的游离铜离子被有效络合,至培养结束仅为初始的6.27%,显著降低了其生物毒性.
- 姜翰林周立敏陈静张天姿曹晓燕
- 关键词:络合容量海洋藻类伏安法
- 胶州湾表层海水表观Cu络合容量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胶州湾12个站位的表层海水样品的表观Cu络合容量(ACuCC)和络合条件稳定常数(K)进行了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胶州湾表层海水的表观Cu络合容量的变化范围为327.3~587.2nmol/L,平均值为436.0nmol/L;条件稳定常数对数值的变化范围为7.45~8.34,平均值为7.73,平均值为95.05%。胶州湾表层海水ACuCC呈现东北及西北部高,湾中部及湾口低的特点。胶州湾表层海水Cu络合能力可能是以相对较强的配位体所控制。
- 张拂坤马启敏倪张林王修林
- 关键词:CU阳极溶出伏安法
- 闽江水体镉的络合容量和配合物易变性常数被引量:3
- 2008年
- 以双硫腙为萃取剂建立了天然水中镉的络合容量(CdCC)及相应配合物易变性常数(kobsd)的测定方法.用乙二胺四乙酸、N-(2-羟乙基)乙二胺-N,N,′N′-三乙酸、氨三乙酸以及腐殖酸模拟天然水中的有机配体,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将此方法应用于闽江流域不同河段水样的分析,测得CdCC为7.23—7.85μmol·l-1,kobsd在2.5×10-2—2.8×10-2s-1之间,与腐殖酸模型溶液相近.CdCC与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碳以及硫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影响天然水体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及相应的CdCC.
- 杨利民倪志鑫李晓波林竹光王秋泉
- 关键词:镉络合容量天然水体
- 天然水体的镉/铜络合容量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
- 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存在的形态有关。由于天然水中存在富里酸和腐殖酸等有机配体,它们能与游离态的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使其变成络合态,从而降低了重金属离子的危害性。天然水中的配体控制着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形...
- 倪志鑫
- 关键词:水体重金属元素重金属污染物络合容量
- 文献传递
- 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表观Cu络合容量的研究
- 2007年
-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14个站位表、底层海水的表观Cu络合容量(ACuCC)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条件稳定常数(K)和络合容量指数(CCI)。得到该海域海水ACuCC的变化范围在215.1—738.0nmol/L,平均值为387.3nmol/L;lgK的变化范围在7.66—8.95,平均值为8.27;CCI的变化范围在82.50%-95.25%,平均值为88.05%。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海水ACuCC的平均值比底层海水ACuCC的平均值高,南部海区表层海水ACuCC值高,而远离海岸的东北部海区表层海水ACuCC值低。
- 王爱红马启敏程娟王修林
- 关键词:络合容量CU黄河口
- 水环境重金属络合容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配位体是控制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水环境重金属络合容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络合容量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江志华
- 关键词:络合容量重金属水环境
- 黄海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Cu<'2+>的络合容量研究
- 本文根据国内外对重金属络合容量的研究现状,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渤海典型环境负荷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和环境容量研究”(批准号:40136020)的支持下,研究了黄海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Cu的络合容量...
- 程娟
- 关键词:络合容量阳极溶出伏安法
- 文献传递
- 渤海典型海域海水重金属Cu<'2+>、Pb<'2+>络合容量研究
-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渤海典型环境负荷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和环境容量研究”(批准号:40136020)。
本文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选择Cu、Pb作为表征渤海海水重金属络合容量的参考金属,...
- 王爱红
- 关键词:重金属络合容量自净能力
- 文献传递
- 黄海海域表层海水表观铜络合容量被引量:5
- 2006年
-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测定了黄海海域25个站位表层海水样品的表观铜络合容量(Apparent Copper Complexation Capacity)和条件稳定常数(K)以及络合容量指数(Complexation Capacity Index)。得到该海域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127.7-950.6nmol/L之间,平均值为385.3nmol/L,条件稳定常数对数值(1gK)在7.07~8.05之间,平均值为7.65,络合容量指数在58.60%~86.40%之间,平均值为76.94%。结果表明:黄海海域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
- 程娟马启敏王爱红王修林
- 关键词:铜阳极溶出伏安法
- 渤海典型海域重金属络合容量研究
-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渤海典型环境负荷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和环境容量研究”(批准号:40136020)。本文以渤海湾北部海域、黄河口和渤海南部海域作为渤海典型海域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渤海湾北部海域和黄河口水对...
- 江志华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络合容量海水污染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孙秉一

- 作品数:31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三角褐指藻 铜 毒性 汞
- 史致丽

- 作品数:34被引量:3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黄河口 三角褐指藻 铜 汞
- 王修林

- 作品数:265被引量:2,660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赤潮 营养盐 海洋浮游植物 三维荧光光谱
- 倪志鑫

- 作品数:26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
-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镉 珠江口 络合容量
- 张正斌

- 作品数:89被引量:35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铜 相互作用 一氧化氮 氨基酸 微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