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5篇“ 绝经期妇女“的相关文章
- 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护理效果研究
- 2024年
- 绝经期妇女特点总结,评价对于此种情况妇女社区保健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的对象选择的时间,是从2022年1月作为开始的时间段,2022年12月作为研究结束的时间段,总计抽取了60例绝经期妇女。随机法分组对照,各30例,验证社区保健护理效果。结果 采取社区保健护理的观察组妇女较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睡眠质量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低,P<0.05;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临床症状方面,观察组情绪不稳定、潮热出汗、阴道干涩、头痛失眠、泌尿系统症状、胸闷心悸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保健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观察组高,P<0.05;自护能力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健康知识、自我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 绝经期妇女情绪不稳定、潮热出汗、阴道干涩等症状比较明显,加强社区保健护理的效果理想,包括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与自护能力提升,满意度高。
- 林晓艳
- 关键词: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护理症状表现情绪
- QCT诊断围绝经期妇女脂肪肝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采用临床实验的方法,探讨QCT诊断围绝经期妇女脂肪肝与肝脾CT比值诊断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通过回顾性筛查做过胸部或腹部CT及定量CT的女性患者101例,按照肝脾CT比值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及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分别与QCT测得肝脏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女性101例,无脂肪肝:35例,轻度:44例,中度:19例,重度:3例。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脾CT比值高度相关(r = −0.980, P < 0.001);肝脏CT值与肝脾CT比值高度相关(r = 0.998, P < 0.001)。不同程度脂肪肝肝脏脂肪含量不同,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肝脏脂肪含量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 0.931, P < 0.001)。结论:QCT测得的围绝经期妇女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脾CT比值具有明显负相关性,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增加,肝脾CT比值越减小,脂肪肝程度越严重。QCT测得的围绝经期妇女肝脏脂肪含量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具有明显正相关性,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增加,脂肪肝越发严重。经QCT得出肝脏脂肪含量在定量诊断脂肪肝及脂肪肝严重程度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雷静杨新宇
-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脂肪肝
- 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 2024年
- 围绝经期女性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加心理保健,并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观察患者选择我院治疗围绝经期女性70例,观察开始于2022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2月,并且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心理保健组与补充激素组,心理保健组使用激素补充加心理保健治疗,补充激素组开展激素补充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心理保健组和补充激素组生物指标对照;心理保健组骨密度指标高于补充激素组骨密度指标,(P<0.05);心理保健组低密度脂蛋白指标高于补充激素组低密度脂蛋白指标,(P<0.05);心理保健组高密度脂蛋白指标高于补充激素组高密度脂蛋白指标,(P<0.05);心理保健组胆固醇指标高于补充激素组胆固醇指标,(P<0.05);心理保健组三酰甘油指标高于补充激素组三酰甘油指标,(P<0.05)。(2)心理保健组和补充激素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对照;心理保健组SAS评分低于补充激素组SAS评分,(P<0.05);心理保健组SDS评分低于补充激素组SDS评分,(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使用激素补充加心理保健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刘春燕
- 关键词:围绝经期激素补充心理保健
- 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预防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社区医院接受健康体检且无骨质疏松情况的62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妇女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妇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2组妇女的骨质疏松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妇女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伴随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第一到第四腰椎、股骨胫骨密度、下肢肌力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预防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 张艳杰
- 关键词:骨质疏松围绝经期妇女综合护理干预骨密度下肢肌力
- 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探究绝经期女性同时接受激素替代疗法与心理辅导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实际效果。通过科学系统的观察和评估,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综合治疗模式是否真能够有效改善绝经期妇女的症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62名正在就诊的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她们都是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这两年时间里前来寻求帮助的。将这62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1人接受标准的激素替代疗法,另一组31人则同时接受激素治疗配合心理辅导的联合干预。两组治疗均持续12个月。结果 结果发现,同时接受心理和激素联合治疗的这些绝经期妇女,无论是焦虑症状还是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都明显优于仅仅使用激素治疗的组别。联合治疗不仅使血清中的雌激素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卵泡刺激素也显著下降,骨质疏松症状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骨密度数值和患者本身对治疗的满意感也比激素治疗组更高。结论 对绝经期妇女来说,同时接受心理辅导和激素治疗的联合疗法,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激素补充疗法。这种综合治疗不仅能减轻焦虑抑郁,调节激素水平,还能增强骨骼健康,从根本上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
- 李铭葛帆郭何尊
-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激素补充治疗心理状态生理指标患者满意度
- 针灸延缓围绝经期妇女皮肤衰老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 2024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也进入绝经期,如何预防和延缓围绝经期女性皮肤衰老备受人们关注。在围绝经期,女性会经历雌激素水平持续下降和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功能紊乱,机体进入衰老过程,皮肤组织出现一系列衰老表现,包括皱纹增加、干燥、色素沉着、弹性下降等。衰老是自然界中必然的过程,皮肤衰老是机体衰老最为直观的表现,特别是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加速了皮肤自然老化和光老化,围绝经期女性皮肤衰老相对于男性更为快速和明显,这对其社会心理状态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方法延缓围绝经期女性皮肤衰老是大势所趋。针灸在延缓皮肤衰老方面颇具优势,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本文通过综述围绝经期皮肤衰老机制及针灸延缓皮肤衰老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针灸抗皮肤衰老的研究和临床提供依据。
- 丁凤群白妍
- 关键词:皮肤衰老延缓皮肤衰老皮肤老化针灸围绝经期
- 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意义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82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激素补充治疗,观察组采用激素补充联合心理保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物指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生物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分值、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用于围绝经期妇女能有效改善生理和心理指标,促使患者早日康健,脱离疾病纠缠,值得临床借鉴。
- 胡晓晴顾爱玲陆静波
-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激素补充治疗生活质量
- 围绝经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30例病因分析关键思路分析
- 2024年
- 探究围绝经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原因。方法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患者中,选取30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占比50.00%(15/30),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占比30.00%(9/30),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占比13.33%(4/30),子宫内膜癌患者占比6.67%(2/30)。且55~64岁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患病率高于45~54岁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出血病因多样,临床诊断时应当加强分析把控,降低疾病危害。
- 李春侠
- 关键词: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分析
- 心理护理在围绝经期妇女取环术中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围绝经期妇女取环术护理环节,分析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进行分析,选取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接受取环术的妇女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配法,将选出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环节,对常规护理模式加以应用;观察组护理环节,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法。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均获得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同时,护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患者疼痛感的降低,且观察组下降速率较快,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若接受取环术,应注重心理护理干预的开展,对患者不良情绪加以缓和,降低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服务品质。
- 黄丹琼李茹莉
- 关键词:心理护理围绝经期妇女取环术
- 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围绝经期妇女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南方医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的92例围绝经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门诊随访指导,就诊后2周电话回访;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微信为指导媒体开展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和6个月的改良Kupperman绝经综合征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及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1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的改良Kupperman绝经综合征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及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 罗佩瑜张广清翁瑜君
-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关作者
- 刘健

- 作品数:209被引量:711H指数:1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肾脏病 慢性牙周炎 肾移植 维吾尔族 牙周炎
- 李素华

- 作品数:156被引量:4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 维吾尔族 慢性牙周炎 围绝经期妇女
- 林梅

- 作品数:419被引量:1,2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护理 家庭护理 干预 病因
- 桑晓红

- 作品数:145被引量:77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肾脏病 慢性牙周炎 IGA肾病 牙周炎 围绝经期妇女
- 张丽

- 作品数:868被引量:2,680H指数:19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维吾尔族 2型糖尿病患者 手术室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