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33篇“ 综合防治示范区“的相关文章
- 安徽省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男男性行为人群宣传干预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评估安徽省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实施以来男男性行为人群(简称MSM)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阜阳市和马鞍山市作为项目现场,采用滚雪球法和网络招募法招募MSM,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进行基线和终期问卷调查,评估指标包括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同性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获得艾滋病预防服务的比例和患有性病的比例。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和2022年分别调查了985名和1 000名MSM。经过2年示范区项目的实施,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2020年的57.0%提高到2022年的96.8%(χ^(2)=445.233,P<0.001);最近半年同性肛交性行为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由2020年的47.5%上升到2022年的51.2%(χ^(2)=8.990,P=0.029);最近一年获得同伴教育、接受HIV检测、接受HIV检测者中知晓检测结果的比例分别由2020年的47.3%、52.3%和86.8%上升到2022年的57.6%、57.1%和96.7%(P值均<0.05);最近一年患有性病的比例由2020年的7.7%下降到2022年的4.1%(χ^(2)=18.243,P<0.001)。结论 安徽省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MSM人群行为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加强对MSM人群的风险感知警示性教育和安全套使用行为干预。
- 戴色莺刘爱文张进程晓莉吴家兵
-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人群知识
- 持续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引领艾滋病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被引量:3
- 2023年
- 我国于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流行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截至2002年,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40560例,较2001年增长32.0%。艾滋病死亡1047例[1]。当时,艾滋病流行形势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全国低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的高流行并存,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吸毒传播和既往有偿采供血传播。二是局部地区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在河南、安徽等省艾滋病流行严重的部分县市,2001年以来患者集中发病和死亡。
- 刘玉芬单多李慧赵媛韩孟杰刘中夫
- 关键词: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利用传统与新媒体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现状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了解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21年示范区利用传统媒体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可利用的新媒体平台以及利用其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曼-惠特尼U检验,率和构成比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之间相关性采用皮尔逊χ^(2)检验。结果对全部120个示范区进行了调查,包括56个城市和64个县区示范区。示范区通过传统媒体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可利用新媒体平台数量,以及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3项指标的达标率分别为92.95%、90.83%和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示范区达标率均好于县区示范区。利用最多的传统媒体类型是电视和广播(分别有93.33%和55.00%的示范区利用了电视和广播),公益广告和健康科普是采用最多的节目类型(分别有76.67%和64.17%的示范区采用了公益广告和健康科普)。各示范区都有可利用的新媒体平台,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和公众号为主,还有政府机构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网站和社会组织公众号等,平均每个平台年发布16条信息。结论示范区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3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下一步要重点关注通过电视播放公益广告和健康科普知识的内容与频率,提高新媒体平台利用率,加强针对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和效果的评价。
- 赵媛刘玉芬单多李慧
- 关键词:艾滋病宣传教育传统媒体新媒体综合防治示范区
- 重庆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016至2021年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示范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生存状况,探索影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示范区2016至2021年≥18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1506例,共计随访54919.63人年,全因死亡率为3.67/100人年;开始抗病毒治疗12、36、≥7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09%、88.65%、82.9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女性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54倍;开始治疗时年龄≥60岁的死亡风险是18~30岁的4.38倍;经同性性传播感染死亡风险是异性性传播感染的0.65倍;基线CD4^(+)T细胞为200~349个/μL组和≥350个/μL组死亡风险是0~199个/μL组的0.61倍和0.49倍;确诊至治疗间隔时长为31~90、91~365、>365 d的死亡风险是<30 d的1.25、1.56、1.74倍;使用其他一线治疗方案和二线治疗方案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的1.47、1.65倍。结论:重庆市示范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开始治疗时年龄≥60岁、基线CD4^(+)T细胞计数低、确诊至首次治疗间隔时间长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建议加强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
- 魏满玲向旭周超吴国辉严波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2020年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评估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估2020年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不同工作领域指标情况,为后续更好地开展示范区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计算2020年全国示范区各领域指标的得分,比较不同类型示范区得分情况。采用M(Q1,Q3)描述各指标得分,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综合得分,并换算为百分制得分,比较不同指标的得分情况。结果一级指标层面,组织领导和管理(96.0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94.0分)和创新策略措施(98.0分)的得分相对较高,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72.0分)领域的得分最低。城市示范区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艾滋病综合干预2个领域得分均明显高于县(区)示范区。得分较低的二级指标包括暗娼人群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70.0分)、至少本地1类重点人群每年检测人次数较上年增加(70.0分)、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设立校内艾滋病自助售卖设施情况(65.0分)、对抓获的涉嫌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人员进行HIV检测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工作方案(55.0分)和MSM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50.0分)。指标3艾滋病综合干预对评估结果的贡献最大,指标7创新策略措施对评估结果的发挥作用最小。结论2020年示范区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各领域工作进展尚不够均衡。建议今后重点加强艾滋病综合干预和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2个领域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更全面推动示范区工作。
- 单多李慧赵媛刘玉芬刘中夫
- 关键词: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 深圳市罗湖乙肝综合防治示范区劳务工人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综合防治示范区内≥18岁劳务工人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深圳市劳务工人乙肝病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罗湖辖区范围内于2019年4月-2020年6月间进行健康体检的劳务工人,在取得知情同意后完成问卷调查并采集肘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结果共收集到5493名劳务工人血液标本及调查问卷,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6.54%,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60.3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来源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史比较,HBsAg和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2项乙肝血清标志物中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接种乙肝疫苗是HBsAg感染的保护性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中以下、年龄30~49岁是危险性因素;而接种疫苗、<30岁人群和户籍为华东地区抗-HBs阳性率高于其他人群。结论深圳市罗湖乙肝综合防治示范区乙肝病毒感染率较国家"十一五"期间有所降低,但还应加强重视<20岁年龄组、户籍来源为西南、东北和西北以及未接受过乙肝疫苗接种人群的乙肝防治工作。
- 祝方尹向东刘刚周小红张世洁郭志伟刘卫民陈国翠程锦泉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效果
- 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研究 普通人群新发感染队列研究成果
- 本书介绍了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成果,对“十三五”项目开展的全过程进行展示,对“十三五”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为降低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提供示范现场,为我国大中城...
-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研究 普通人群新发感染队列研究成果
- 本书介绍了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成果,对“十三五”项目开展的全过程进行展示,对“十三五”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为降低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提供示范现场,为我国大中城...
- 赵伟
- 广东省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艾滋病防控需求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防控需求,为示范区采取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广东省第四轮示范区地区2011—2018年HIV/AIDS报告病例及抗病毒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8年共新报告HIV/AIDS病例34926例,其中城市示范区报告病例集中在20~39岁(68.76%)、以同性传播为主(48.09%);县区示范区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是首要感染途径(77.87%),≥50岁年龄组占比呈上升趋势并成为首要感染群体(P<0.01)。两者样本来源均以医疗机构就诊检测发现为主(49.43%、56.79%)、晚发现病例来源医疗机构就诊检测比例高(63.5%、64.0%)。城市和县区示范区报告病例的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感染途径等特征,以及晚发现比例、现存活病例抗病毒治疗比例和治疗成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2011—2018年广东省城市和县区示范区地区报告病例特征和防控现状存在差异。广东省第四轮示范区在落实国家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城市和县区示范区疫情特点和当地实际,采取更细化和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黎健荣杨放林鹏李艳刘珺罗玉兰付笑冰徐慧芳
- 关键词:示范区艾滋病病例报告
-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50岁及以上新报告HIV/AIDS特征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21
- 2021年
- 目的了解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8年≥50岁新报告HIV/AIDS的资料,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做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分别为8 288、9 512、11 315、13 091和14 673例,共计56 879例。以男性为主(75.7%);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68.6%)。HIV/AIDS确诊HIV感染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CD4检测的比例为69.6%。在29 078例确诊HIV感染后即进行首次CD4检测的HIV/AIDS中,CD4 <200个/μl和≤500个/μl的比例分别为66.5%和93.8%。首次CD4检测及时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初中、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者的OR值(95%CI)分别为1.113(1.063-1.166)、1.205(1.128-1.289)和1.277(1.160-1.406);与50-59岁相比,70-79岁和≥80岁的OR值(95%CI)分别为0.864(0.816-0.914)和0.612(0.554-0.676);与检测咨询点样本来源相比,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的OR值(95%CI)为0.750(0.714-0.788)。结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逐年增加,以男性和既往感染为主。CD4检测及时的比例稳步提升,影响CD4检测及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70岁和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示范区应重点加强老年人艾滋病的早预防和早发现。
- 岳青刘玉芬李慧赵媛
相关作者
- 陈颖丹

- 作品数:79被引量:84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土源性线虫病 华支睾吸虫 示范区
- 单多

- 作品数:60被引量:36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艾滋病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防治
- 刘玉芬

- 作品数:20被引量:25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防治 抗病毒治疗 HIV/AIDS 综合防治示范区
- 陈磊

- 作品数:16被引量:182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 研究主题:性病 梅毒 性病门诊 就诊 综合防治示范区
- 刘凤英

- 作品数:17被引量:203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 研究主题:梅毒 性病 综合防治示范区 性病门诊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