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篇“ 绿洲效应“的相关文章
- 2000-2020年河西地区绿洲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 侯文兵
- 近20a河西地区绿洲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绿洲效应在改善干旱区气候,支持绿洲系统自我维持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气象和遥感数据,选取绿洲效应强度指标,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近20 a绿洲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绿洲效应强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研究区绿洲效应强度在春夏冬季均呈增大趋势,秋季呈减小趋势,白天与相应季节变化相似,但强度更大,最强为夏季,增加1.43℃;夜间春夏秋季变化与相应季节相似,但强度较低,2000年秋季和2010年冬季夜间出现微弱的绿洲暖岛效应;(2)强绿洲效应(“冷岛”)面积占比在夏季最大且变化较小,而绿洲“暖岛”效应面积占比冬季最大,呈逐年减小趋势;(3)夏季绿洲效应强度与绿洲的植被覆盖变化具有强负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17。气候和地表因素是河西地区绿洲效应强度的主控因素,地表反照率的影响最弱,且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不容忽视。
- 侯文兵李开明李开明
- 关键词:绿洲效应归因
- 干旱区绿洲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西地区为例
- 干旱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较其他区域更为敏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差,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绿洲—荒漠系统的镶嵌格局是干旱区特有的景观,表现为荒漠为背景,...
- 别强
- 关键词:干旱区遥感技术绿洲效应生态屏障
- 文献传递
- 夏季金塔绿洲效应的理想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复杂地形下高分辨率边界层数值模式BLASIUS,基于"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实验期间的观测资料,通过一系列的理想数值试验,探讨了沙漠与绿洲间地表温差、浮力频率以及背景风速对绿洲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与沙漠间地表温差的增大对金塔绿洲上空"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在500 m高度以下,使得"冷岛"的宽度增加,"湿岛"的高度降低,且对"湿岛效应"的影响较"冷岛效应"滞后约1 h;增大浮力频率,绿洲上空的上升气流增多,1.5 km高度以上沙漠与绿洲过渡带的垂直速度增大;增大背景风速,绿洲与沙漠间的垂直环流的对称性减弱,环流中心的高度降低、强度减弱。
- 吴稀稀黄倩王婵田红瑛邱继勇张蕴帅刘宏超
- 关键词:绿洲效应
- 干旱区绿洲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例
- 绿洲效应在减小干旱区水分的无效损失、促进荒漠绿洲的自我维持及提高绿洲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定量研究绿洲效应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干旱区城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绿洲效应、促进绿洲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陈乐
- 关键词:干旱区绿洲效应
- 夏季金塔绿洲效应影响因素的理想数值模拟研究
- 本文利用“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JTEXP)实验期间的温度、水汽、气压和风场探空廓线数据作为模式初始场,以及复杂地形上的高分辨率边界层数值模式BLASIUS(Boundary la...
- 吴稀稀
- 关键词:绿洲效应植被类型数值模拟
- 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绿洲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全面研究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绿洲效应的影响,对合理布局下垫面结构、充分发挥绿洲效应、促进绿洲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绿洲自维持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干旱区典型流域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3—2015年8个年份的Landsat数据和气象资料,利用单窗法反演近地表温度,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TVDI)反演近地表湿度,剖析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绿洲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地扩张侵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2)近23年来,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均呈增强趋势,向降温、增湿方向发展,且面积增长速率大于强度。(3)绿洲效应的时空变化和强度与耕地的面积、扩张方向、强度和规模化发展紧密相关。(4)绿洲化有效提高了绿洲外围荒漠的植被覆盖度,可明显降低沙害。
- 陈乐刘彤李中赫马倩倩韩志全戴昱余徐文斌欧阳异能
- 关键词:冷岛效应
-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7
- 2010年
- 利用美国NCAR中心的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对金塔绿洲的温度场、环流场、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非均匀下垫面上绿洲和戈壁的近地面温度、风场、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绿洲"冷岛效应",模拟的近地面风向和观测值吻合较好。通过对能量场的时空分析,发现下垫面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对绿洲白天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等有很大影响,绿洲白天净辐射峰值比戈壁大,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白天大气向地面传输热量,绿洲地表获得的热通量大;而夜间地表向上传递热量,绿洲释放的热通量比戈壁大。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文小航吕世华孟宪红文莉娟李万莉马迪
- 关键词:WRF模式冷岛效应金塔绿洲潜热通量感热通量
- 干旱区绿洲效应研究
- 本文回顾了一些学者对绿洲效应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总结了干旱区绿洲效应的一系列特征。
主要有:绿洲的冷岛效应,湿岛效应以及绿洲-沙漠环流状况。并再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影响要素,以及该特征按时间的变...
- 刘金伟李志忠武胜利
- 关键词:干旱区绿洲效应生态建设
- 文献传递
- 沙漠-绿洲陆-气相互作用和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6
- 2005年
- 本文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绿洲效应”这一自然现象垂直剖面上更为清晰、准确和细致的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早前的许多观测实验结论相吻合,即“绿洲效应”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它表现为在绿洲区域比戈壁沙漠区域环境温度低、湿度大、湍流动能输送弱,具有下沉气流而导致与周围戈壁沙漠区域产生水平输送环流.而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于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绿洲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树华胡予胡非梁福明王建华刘和平
- 关键词:陆-气相互作用绿洲效应数值模拟
相关作者
- 吕世华

- 作品数:328被引量:3,973H指数:34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 夏季 绿洲 金塔绿洲
- 胡予

- 作品数:5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 研究主题:绿洲效应 数值模拟 陆-气相互作用 地气相互作用 沙漠绿洲
- 梁福明

- 作品数:34被引量:39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绿洲效应 陆-气相互作用 绿洲 海陆风
- 刘树华

- 作品数:163被引量:1,745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大气边界层 大气污染 湍流 湍流通量
- 张强

- 作品数:1,001被引量:13,548H指数:62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干旱 黄土高原 陆面 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