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70 篇“ 缺氧性 “的相关文章
探讨心脏术后缺氧性 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2025年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缺氧性 肝炎(hypoxic hepatitis,H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 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缺氧性 肝炎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结果:心脏术后缺氧性 肝炎患者住院死亡率高达58.2%。死亡组在术后Lac、Cr和顺序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SOFA Score)等显著高于生存组(P <0.05)。死亡组在术前白蛋白(albumin,ALB)和HGB、术后PaO_(2)/FiO_(2)、术后LVEF等方面显著低于生存组(P <0.05)。死亡组在低心排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急性 心力衰竭、恶性 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急性 肾衰竭、脓毒性 休克等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DS)等方面显著升高(P <0.05)。结论:心脏术后缺氧性 肝炎患者死亡率高,术前要关注有无低白蛋白和贫血,术后关注心功能、肾功能、呼吸功能,发现脏器功能衰竭及时干预。 崔岩 姜晓宇 闫真 张杰关键词:心脏手术 缺血性肝炎 死亡率 黄芪甲苷对小鼠缺氧性 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5年 探究黄芪甲苷于不同缺氧 条件下,针对小鼠缺氧性 损伤所发挥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常压缺氧 、异丙肾上腺素引发心肌缺氧 以及亚硝酸中毒性 缺氧 这三种实验动物模型,探究黄芪甲苷在不同缺氧 情形里,对小鼠存活时长的影响情况。结果 经研究发现,黄芪甲苷可明显延长常压缺氧 、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氧 以及亚硝酸钠中毒性 缺氧 小鼠的生存时间(P<0.05)。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提升实验小鼠在各类缺氧 状况下的抗缺氧 能力,由此可见黄芪甲苷具备一定的抗缺氧 作用。 马湘怡 杨奕娇 秦鑫鑫 汪晨净关键词:黄芪甲苷 抗缺氧 存活时间 活性 氧在缺氧性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25年 活性 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作为正常的细胞代谢产物,是各种生理病理机制中的重要信号分子。研究表明,ROS作为调节肺血管张力和功能的重要介质,可通过调控离子通道、蛋白激酶以及其他信号分子来参与肺血管舒缩反应以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功能稳态,在HPH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ROS在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机制,为HPH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田婷 徐磊关键词: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活性氧 动态脑电图联合CT在缺血缺氧性 脑病患儿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VEEG)联合CT对缺血缺氧性 脑病(HIE)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疑似HIE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方法,试验组采用VEEG联合CT检查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检查与HIE临床分度诊断符合率、Apgar评分、检查颅内出血率情况以及出生后1、3、6个月的听力、视力以及智力情况。结果试验组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诊断总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5 min,试验组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检查各方面的颅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3、6个月,两组患儿听阈、视力及智力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EG联合CT检查能够较早发现HIE患儿脑功能异常,给予HIE患儿早期干预,动态调整优化诊疗方案,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刘卫华 邬丽娜 于秀旺 叶加润 程锦丽 杨青萍关键词:动态脑电图 CT检查 缺血缺氧性脑病 致残率 一种严重烧伤后发生缺氧性 肝炎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一种严重烧伤后发生缺氧性 肝炎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存储介质。构建方法,包括:收集严重烧伤后发生和未发生缺氧性 肝炎的临床特征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对预处理后且p值小于0.05的临床特征数据与是否发生缺氧性 肝炎分析... 高世杰 李海胜 罗高兴 陈丹丹 胡小乐 孙斌 陈逸扬 李步潆 衡雪 郎静远 孙然然一种严重烧伤合并缺氧性 肝炎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一种严重烧伤合并缺氧性 肝炎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存储介质。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收集严重烧伤合并缺氧性 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对p值小于0.05的训练集临床特征数据与是否死亡分析... 衡雪 李步潆 李海胜 罗高兴 高世杰 胡小乐 陈逸扬 孙斌 陈丹丹 郎静远 孙然然抚触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在缺血缺氧性 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 探讨抚触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在缺血缺氧性 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出生的60例缺血缺氧性 脑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抚触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儿出院。比较两组智力发育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神经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生长发育情况中各项指标均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 抚触疗法联合袋鼠式护理不仅能够提高缺血缺氧性 脑病患儿智力发育情况,还能够改善其神经功能,帮助患儿更好地生长发育,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王春晓 步涵 李萍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 抚触疗法 袋鼠式护理 生长发育情况 缺血缺氧性 脑病新生儿磁共振检查特点及与脑损伤的相关性 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缺血缺氧性 脑病(h y p ox i 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及与脑损伤的相关性 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研究组(发生脑损伤,n=50)和对照组(未发生脑损伤,n=70)。收集所有患儿MRI检查结果,分析与HIE临床分度一致性 。筛选HIE患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分析MRI脑血流参数预测HIE患儿发生脑损伤的价值。结果以HIE临床分度为“金标准”,MRI分度与临床分度总符合率为91.67%,轻度符合率为93.18%,中度符合率为89.36%,重度符合率为93.10%,且两者一致性 较高(Kappa=0.792)。MRI分度、宫内窘迫、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是HIE患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而出生体重、出生5 min阿普加(Apgar)评分、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peak velocity,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是其保护因素(P<0.05)。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和净获益值均较高。Vs、Vd、RI联合预测HIE患儿脑损伤的价值远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结论MRI分度与临床分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可有效评估HIE患儿病情。MRI分度、宫内窘迫、RI是HIE患儿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生体重、出生5 min Apgar评分、Vs、Vd是其保护因素(P<0.05)。 孟远翠 范金超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磁共振检查 脑损伤 缺血缺氧性 脑损伤后Glu-CEST成像可视化评估谷氨酸含量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2025年 目的:联合谷氨酸(Glu)-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成像验证Glu代谢及其转运体受体在缺血缺氧性 脑损伤(HIBI)后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选用出生3~5 d、体质量1~1.5 kg的新生猪2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4头,HIBI组20头(根据HIBI后时间点分为0~6 h、6~12 h、12~24 h、24~48 h、48~72 h组,每组4头),通过7.0T MR Glu-CEST成像检测HIBI后不同时间基底节区Glu含量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实验观察Glu转运体受体(vGLUT1、NMDAR2A、m GluR2+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BI组Glu-CEST效应值呈“双峰样”改变,于6~12 h、24~48 h达到峰值(P<0.001)。与对照组相比,vGLUT1表达在HIBI后0~6 h升高,6~12 h略降低,12~24 h升高并达到峰值(P<0.001),此后下降;NMDAR2A表达在0~6 h明显降低,此后增加,24~48 h再次降低(P<0.001);mGluR2+3表达逐渐上升,于12~24 h达到峰值(P<0.001),随后减低。Glu-CEST效应值与NMDAR2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14,P=001),vGLUT1与mGluR2+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6,P=0.005),NMDAR2A与m GluR2+3表达水平在HIBI后0~48 h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4,P=0.007)。结论:Glu-CEST成像能可视化评估新生猪HIBI后脑内Glu含量的变化及局部差异;Glu相关蛋白在HIBI后的表达变化,可能揭示了大脑兴奋毒性 脑损伤后的调控机制。 赵思嘉 张琴 郑阳关键词:脑损伤 神经反馈训练对缺血缺氧性 脑病患者床旁连续脑电监测相对α变异评分与超声测定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脑电监测相对α变异评分与超声测定视神经鞘直径(ONSD)变化对缺血缺氧性 脑病患者脑功能的评价,并观察神经反馈训练对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 观察性 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缺血缺氧性 脑病诊断标准、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且接受神经反馈训练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时GCS评分≤8分且未接受神经反馈训练的缺血缺氧性 脑病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静脉滴注神经节苷酸联合脑活素治疗,该治疗方式以连续用药10 d作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视觉反馈、听觉反馈、冥想放松等神经反馈训练,持续14 d。应用床旁连续脑电监测相对α变异评分,应用超声测定ONSD;分别于神经反馈训练前和训练14 d检测脑电图5个通道的平均功率和慢波功率〔以慢波比(DTR)表示〕;比较两组外周血中性 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5-羟色胺(5-HT)及脑源性 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最终观察组共纳入60例患者,对照组共纳入50例患者;两组患者性 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ONSD及相对α变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NDS(mm):5.59±0.42比3.23±0.34,相对α变异评分(分):2.28±0.39比0.83±0.28,均P<0.01〕。经过14 d的神经反馈训练,观察组患者脑电图5个通道平均功率和DTR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平均功率(μV^(2)/Hz):左额区1(Fp1)为95.35±3.61比102.58±4.23,前额区3(F3)为38.56±4.73比46.13±2.36,中央区3(C3)为34.33±5.87比51.71±4.65,F7为58.37±4.45比62.95±3.22,颞区3(T3)为45.23±2.41比54.14±2.45;DTR(μV^(2)/Hz):接地电极(GND)为75.21±11.34比84.12±11.35,参考电极(REF)为72.31±21.67 孙杰 万健
相关作者
王迪浔 作品数:218 被引量:589 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缺氧 缺氧症 肺动脉 肺血管 吸烟 张珍祥 作品数:574 被引量:3,697 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哮喘 蛋白激酶C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氮 杜军保 作品数:864 被引量:5,069 H指数:3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硫化氢 肺动脉高压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晕厥 徐永健 作品数:662 被引量:3,746 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蛋白激酶C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高钰琪 作品数:513 被引量:2,141 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 研究主题:缺氧 高原肺水肿 低氧 急性高原病 高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