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146篇“ 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章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48 h、7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动脉内溶栓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较好。
路言品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
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风-中经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风-中经络)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试验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治疗总体有效率、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血液黏度指标血浆黏度(PSV)、全血浆高切黏度(HSV)、全血浆低切黏度(LSV)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7.1%(54/62)高于对照组71.4%(4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CRP、NSE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黏度指标PSV、HSV、LSV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风-中经络)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减轻血液黏度促进血液运行。
李茂菁吴鸿蔚邓勋涛吴跃明
关键词:川芎嗪注射液脑梗死血液黏度炎性因子
头颅MRI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头颅MRI在缺血性脑梗死(C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再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估,依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较差组。分别比较两个分组条件下MRI检查病情分级的差异,分析头颅MRI与缺血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MRI分度呈上升趋势,各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与MRI分度CI面积呈正相关,mRs评分与CI面积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MRI可准确判断梗死部位,并对预后做出有效评估,为治疗提供参考。
郑冬生张景周蒋厚记赵梦奇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兴国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行溶栓治疗的6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基本性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溶栓治疗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溶栓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黄炜邹清华李玉华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实施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样本,单双数分组,即参考组、实践组,均有15例,前一组行甘露醇治疗,后一组加用甘油果糖治疗,1.研究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实施,记录临床指标,观察恢复情况,统计不良反应,比较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测定NIHSS评分并统计GSC评分,其结果在实践组、参考组中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GS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所得NIHSS评分在实践组低于参考组,而GSC评分在实践组高于参考组,P<0.05。实践组有6.67%的肾损害率,有13.33%的恶心呕吐率,有0.00%的高钠血症率和低钾血症率,均低于实践组,P<0.05。有效率在实践组达到了93.33%,该结果在参考组仅有60.00%,即实践组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结合的方案疗效好,能改善颅内状态,抑制神经损伤,恢复自理能力,且安全性高,相比单纯甘露醇更建议用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中。
陈莹莹
关键词:甘露醇有效率甘油果糖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去通道”转运诊疗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CIS)治疗中,应用“去通道”转运诊疗模式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100例,均选取我院2021.1.12-2023.7.01期间收入的CIS患者,以回顾性分析法为分组方案,将样本2021.1.12-2022.6.09期间设为对照组(n=50,标准转运诊疗流程),2022.3.20-2023.7.01期间的样本设为研究组(n=50,“去通道”转运诊疗模式),对比两组不同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急救流程时间情况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效果方面,溶栓前后,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预后情况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溶栓疗效方面,研究组(94.00%)较对照组(80.00%)更高(P<0.05)。结论 CIS治疗中,应用“去通道”转运诊疗模式的价值较为理想,能够显著缩短转运诊疗时间,进而提高溶栓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孙健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评估中采用多模式MRI技术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析多模式MRI技术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以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有侧支循环组(n=26)和无侧支循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分析多模式MRI技术评估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有侧支循环组患者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和血容量(CBV)分别为(4.52±1.12) s、(16.97±2.02) s和(2.51±0.12) mL/100 g,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侧支循环组患者的血流量(CBF)为(58.36±4.12) mL/(100 g·min),高于无侧支循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多模式MRI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5.16%(59/62),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多模式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25/27)、特异度为97.14%(34/3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评估中采用多模式MRI技术具有较高准确率,与DSA诊断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因此,多模式MRI技术应用在脑梗死预后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临床评估中大力推广。
杨荣强
关键词:脑梗死侧支循环敏感度
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分析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阜平县医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0名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接受阿加曲班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方面也表现出更好的结果,这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一提的是,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并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显著的(P<0.05)。结论 经过研究发现,对于老年急性缺血脑梗死的治疗,可以选择联合使用阿加曲班和丁苯酞。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他们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此外,这种治疗方法也相对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曙明
关键词:阿加曲班丁苯酞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CRP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的鉴别价值
2024年
目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床资料,其中男111例,女84例,年龄范围57~75岁。按发病至接受磁共振检查前时间分为超急性期组(病程≤6 h)67例、急性期组(病程6~72 h)79例、亚急性期组(≥72~168 h)49例;比较3组患者的DWI检查结果[表观弥散系数(ADC)]及CRP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WI联合CRP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的鉴别价值,采用t检验、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急性期组患侧ADC为(0.33±0.08)×10^(-3) mm^(2)/s,低于急性期组的(0.40±0.09)×10^(-3) mm^(2)/s、亚急性期组的(1.56±0.25)×10^(-3) mm^(2)/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55,P<0.05);且超急性期组、急性期组患者患侧ADC值低于健侧,但亚急性期组患者ADC值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急性期组CRP为(9.39±3.03)mg/L,高于急性期组(6.01±1.27)mg/L、亚急性期(5.48±1.33)mg/L(q=16.09、712.295,均P<0.05);但急性期组、亚急性期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933、P>0.05)。ROC显示ADC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急性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7,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38.38%;CRP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急性期的AUC为0.888,灵敏度为73.13%、特异度为96.87%;ADC联合CRP的AUC为0.91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07%、86.7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ADC与血清CRP水平均可有效鉴别时间窗,ADC鉴别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存在高灵敏度优势,CRP则具有高特异度优势,两者联合可进一步优化鉴别效能。
李静田宏哲李勃李莉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C反应蛋白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CTP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及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 :探讨CT灌注(CTP)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侧支循环建立及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AIS患者,以CT血管造影(CTA)作为诊断“金标准”,按照侧支循环建立状况分为良好组(15例)、一般组(38例)与不良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P检查,对比三组受试者CTP参数(血容量(CBV)、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CTP参数对AIS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上述CTP参数与侧支循环建立分级的相关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评估AI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TP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BV、CBF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MTT、TTP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及联合检测对AIS侧支循环建立评估均有一定的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672、0.654、0.664、0.896,其中联合检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4.09%,特异性为92.1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BV、CBF与侧支循环等级呈正相关(P<0.05),MTT、TTP与侧支循环等级呈负相关(P<0.05)。NIHSS、mRS评分组间比较:良好组<一般组<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IS患者CBV、CBF与NIHSS、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MTT、TTP与NIHSS、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CTP参数中CBV、CBF与AIS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介入治疗预后呈正相关,MTT、TTP与AIS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介入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临床可通过CTP参数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以及介入治疗预后。
王建利阴晓婷郑利娜
关键词:脑梗死

相关作者

张勇
作品数:650被引量:1,738H指数:1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 MRI表现
何志义
作品数:429被引量:83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文献复习 BCL-2基因
程敬亮
作品数:1,415被引量:4,854H指数:2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MRI诊断 磁共振
杨运俊
作品数:240被引量:951H指数:1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倪建明
作品数:53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缺血 SPECT/CT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