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篇“ 网络民粹主义“的相关文章
- 网络民粹主义
- 本书采用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网络舆论场上的民粹主义现象,首先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对网络民粹主义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归纳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六大主要议题,总结了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特征。然后,从政治、经济...
- 李凌凌
- 关键词:民粹派互联网络
- 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样态与纠治进路
- 2024年
- 网络民粹主义是为表达现实诉求与焦虑情绪的特定群体的意志聚合,因其传播介质的强大而相较于传统民粹主义具有更高效的聚合方式、更大体量的受众以及更具感染力的情绪气质,是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焦虑是我国网络民粹主义的生成基础,其诉求的理路主要按照“话语对抗—广场审判—非理性发泄—真相漠视”进行,诉求特点表现为集体无意识与非政治性。在分析网络民粹主义表现样态的基础上,从民生保障、法规建设、渠道疏通、素质提升等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的纠治进路。
- 从洺畅
- 关键词: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意识形态
- 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的表征、心理根源及其纠偏被引量:1
- 2024年
- 当下,网络民粹主义逐渐演化为一种干扰舆论生态乃至潜移默化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的社会思潮。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更多表现为社会底层大众表达不满情绪、维护自身利益与话语权的一种显性和常态性的话语抗争。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主要表征为:以泛道德化-道德绑架为主要特点的道德异化,情绪渲染与激进表达下的情感异化,以污名化和标签化为代表的人际交往异化。就其生成的社会心理而言,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往往与草根网民群体心理相契合。纠偏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话语制衡——一元主导与多元话语协同发展,话语规制——诉求回应与制度约束的“双重保障”,以及话语重塑——以理性认知重构社会认同。
- 滕国鹏贾亦真
-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治理话语表达民粹主义
- 表征·演绎·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透视与审思被引量:1
- 2024年
- 网络民粹主义是互联网环境中衍生出的极端维护底层、批判精英群体的社会思潮。随着技术发展与社会变迁,网络民粹主义愈发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民主想象、话语霸权、零和博弈无不彰显其激进的本质。网络民粹主义的价值诉求是追求极端化的民主,通过制造二元对立以达成对批判对象进行道德层面审判的目的,进而将舆论矛头指向社会现行的制度体系。经过不断的实践,网络民粹主义逐渐形成了提出问题—激化矛盾—解构权威这一特定的演绎逻辑。治理网络民粹主义应以引导为主,利用技术赋能、情感认同、制度建设三维策略及时介入其生成演绎过程,及时回应并遏制舆论扩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完善政治参与与舆论监督制度,以此消解网络民粹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 刘娜刘娜
-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社会思潮
-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特征、风险衍生及引导策略
- 2024年
-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发展,在观点主张、参与主体、话语表达、叙事逻辑、传播方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性,并衍生出割裂“人民”群体、破坏民主法治、消解主流价值观认同、滥用舆论道德审判等风险。社会转型期人民利益分配的矛盾、政治参与需求扩大与制度吸纳不足的矛盾、资本操纵下流量为王的网络舆情导向、西方反华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等社会现实成为网络民粹主义的风险成因。正确引导网络民粹主义要坚持聚焦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现状、规范网络主体行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引导网络舆论理性发展。
- 王淑佳
-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民粹主义
- 网络民粹主义 话语戏谑化表达的“抵抗”逻辑与“祛魅”应对
- 2024年
- 近年戏谑化表达成为网络民粹主义话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网络民粹主义话语戏谑化表达暗含“弱势 优势”偏见博取同情、构建“人民”和“他者”二元身份对立宣扬平民价值、借助群体极化实现泛道德化批判的“抵抗” 逻辑。网络民粹主义戏谑化表达的意图在于争夺网络话语事件控制权,扰乱网络话语正常秩序,严重时破坏网络话语生 态,误导网络舆论导向。积极营造主体间网络话语交流语境、强化网络话语场景布控、防范网络话语事件、健全网络话语 自治机制以达到对网络民粹主义戏谑化话语的有效疏解。
- 杨婕
- 社会心理分析视角下的网络民粹主义新叙事及其风险应对
- 2024年
- 社会群体心理为网络民粹主义叙事提供了解释框架和动员策略。网络民粹主义源于技术和社会的结构性原因,但没有改变民粹主义固有的反精英、反建制、反理性的意识形态特质。在网络民粹主义实践生成过程中,社会群体心理折射为“弱者式道德”“技术式滥用”“引导式偏见”和“噱头式狂欢”的叙事方式。若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看,网络空间民粹群体中存在的对抗心理、猎奇心理、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心理,是现实社会心理在虚拟网络中的投射和反映,它们在网络民粹主义叙事中起到前提隐喻、扩大传播、聚合意见、推动实践的作用。消解网络民粹主义叙事的社会风险是一项复杂工程,需从深化利益认同、法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治理认同等方面综合施策,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潜在风险加以规制和引导。
- 孙悦杨嵘均
-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社会心理叙事方式
- 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对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的影响——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2024年
- 近些年在网络上兴起的民粹主义及其话语表达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越来越大。依据社会比较理论和网络民粹主义形成与传播的话语策略,以7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对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影响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上行社会比较在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对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网络使用强度调节了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上行社会比较—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中介机制的后半路径,较低的网络使用强度会增强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的影响,更高的网络使用强度会缓冲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负性作用。
- 滕国鹏贾亦真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
- 魔弹论回归:智媒时代下的网络民粹主义
- 2024年
- 技术革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技术的加持赋能,智能社交媒体环境中“过时的”魔弹论重现在网络空间,双向性互动的互联网世界中,信息传播技术成了信息魔弹的加持利器。智媒环境中人人具有麦克风,西方思潮的传播与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发生碰撞,网络民粹主义在话语的摩擦中悄然滋长。魔弹论与网络民粹主义相互交织,网络民粹主义阴谋者利用宣传技巧将民粹魔弹以号召“民主”、放大恐惧、挑起极端主义的手法投射在社交媒体中。以网络民粹主义的视角分析易受魔弹攻击的群体有三类,彰显个性易被煽动的青年群体,以经济利益先行的网络意见领袖以及数字鸿沟之下具有信息差的难民。
- 梁筱盈
- 关键词:魔弹论网络民粹主义
- 算法推荐场域下网络民粹主义的内在逻辑与治理策略被引量:1
- 2024年
- 算法推荐以精准化特性普遍应用于网络空间,成为网络民粹主义生发的运行底色。网络民粹主义借算法推荐的技术赋权,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引导底层民众进行民粹主义的网络聚集、发酵和外溢,加剧了民粹主义的生发频率和影响范围,给我国网络生态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为此,基于技术、心理、实践等维度的逻辑分析,以价值引领、技术改进、素养提高、法治规制、社会公正来实施对网络民粹主义的全面治理,实现技术逻辑与价值逻辑的融合统一,并通过驾驭算法推荐破除网络民粹主义的生成,维护好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和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
- 汪勇
-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内在逻辑
相关作者
- 刘小龙

- 作品数:8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网络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演进态势 新左派 民族主义
- 石立春

- 作品数:26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网络民粹主义 大学生 民粹主义 和谐社会 政治心态
- 贾立政

- 作品数:159被引量:355H指数:9
- 供职机构:人民日报社
- 研究主题:人民论坛 社会思潮 中国梦 公众 人民
- 陈龙

- 作品数:38被引量:480H指数:1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网络民粹主义 媒介文化 媒介素养 媒介技术 民粹主义
- 郭中军

- 作品数:19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民粹主义 民主 网络民粹主义 民粹 民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