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1篇“ 置管异位“的相关文章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异位的护理体会
总结VV-ECMO患者超声下PICC异位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采用ECG定位将异位成功,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调整的方法,提高成功率。
汪小倩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
破窗效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PICC异位率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破窗效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PICC)异位率的影响。【方法】行PICC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破窗效应理论干预。干预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异位发生率、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异位总发生率为6.52%(3/46),低于对照组的23.91%(11/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窗效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神经外科PICC异位发生率,改善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李婷刘小华赵小娅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通过呼吸机波形减少PICC异位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2年
探讨通过呼吸机波形减少PICC异位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我院急诊科ICU收治的100例行PICC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盲法PICC,观察组则通过呼吸机波形行PICC。比较两组一次性成功率、异位率、时间、异位后调整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位率、时间、异位后调整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采用呼吸机波形进行PICC,可有效减少异位率,缩短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何淑珍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PICC置管置管异位
PICC异位的影响因素及判断方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2年
综述经外周静脉入中心静脉导(PICC)异位的影响因素、判断方式,以期在临床实践中可早期识别导异位,为减少异位的发生,提高成功率提供参考借鉴。
王秀玲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异位影响因素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异位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PICC)异位的影响因素,并探究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州市第一医院行PICC的9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PICC异位的27例早产儿作为异位组,未发生PICC异位的65例早产儿作为未异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PICC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时日龄、部位、静脉以及前机械通气均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PICC异位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时日龄为1 d、部位为左上肢、前有机械通气及静脉为颞浅静脉均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PICC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基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ICC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时日龄为1 d、部位为左上肢、前有机械通气及静脉为颞浅静脉,护理人员需予以针对性的干预。
游晓青邱少锋郑丽芬
关键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置管异位
呼吸配合在减少PICC异位中的应用
2021年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比较常规操作与呼吸配合在PICC中的应用,检测呼吸配合是否可以减少PICC异位的发生。方法:在本地医院选择在2018年2月到2020年12月收入治疗的肿瘤患者200例,且这些患者均需要进行PICC术,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10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进行PICC术;而另外100例作为试验组,在进行常规操作PICC术时给予呼吸配合,后在多方面进行两组之前的比较,其中包括患者入导异位发生情况、发生异位的位以及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的导异位发生了7例,发生率为7%,一次性成功率为93%,发生异位的位有颈内静脉1例、腋静脉2例、锁骨下静脉4例;而对照组的导异位发生了21例,发生率为21%,一次性成功率为79%,发生异位的位有颈内静脉11例、腋静脉5例、锁骨下静脉5例。且两组之间患者入导异位发生情况以及一次性成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内静脉与腋静脉发生情况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锁骨下静脉的发生异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试验数据比较常规操作与呼吸配合在PICC中应用,可以发现上述试验差异大多具有统计学,因此可以说明呼吸配合在进行PICC术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异位的发生情况,有益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风险,可以推广使用。
黎英吕雪梅杨康慧杨梅
关键词:PICC置管术置管异位
橄榄形握力球压迫法在预防PICC患者发生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目的:分析橄榄形握力球压迫法在预防PICC患者发生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接受PICC的患者2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38)和研究组(n=140)。在对两组患者进行PICC期间,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偏头法预防颈内静脉异位,为研究组患者采用橄榄形握力球压迫法预防颈内静脉异位。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情况及最终将PICC留于其锁骨下静脉的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第一次送时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率〔26.09%(36/138)〕低于对照组患者第一次送时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率〔11.43%(16/140)〕,χ^(2)=4.910,P=0.027。2)研究组患者中PICC留于锁骨下静脉患者的占比(0%)低于对照组患者中PICC留于锁骨下静脉患者的占比〔7.25%(10/138)〕,χ^(2)=5.262,P=0.022。结论:橄榄形握力球压迫法在预防PICC患者发生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李妙美汤静雪王荣丽邢书慧
关键词:PICC
一种判断PICC异位的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PICC异位的装,包括基板,基板的上表面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每个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均转动嵌接有一个定位盘,每个所述定位盘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能与...
安娜
文献传递
床旁超声心动图导尖端定位在减少新生儿PICC异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导尖端定位在减少新生儿PICC异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140例PICC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送成功后先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定位,结束后再床旁X线胸腹摄片定位;对照组只在结束后行床旁X线胸腹摄片定位。比较两组一次性到位率、原发性导异位率、成功率、X线暴露次数、非计划性拔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到位率、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导异位率、非计划性拔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导尖端定位可及时发现导异位并及时纠正,降低导异位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操作简便、动态显示、随时定位,可减少X线暴露。床边超声心动图尖端定位不仅可使用于过程中,而且在导使用过程中也可随时床边跟踪定位,获取尖端位的实时信息,以便及早发现异位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陈晓春陈赢赢童燕芬朱聪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超声新生儿
集束化干预降低神经外科PICC异位率的效果
2021年
目的:降低神经外科PICC移位率。方法:将15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参与综合理,观察组分为两组参与护理,观察组其他部位观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导导入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大昭组(P<0.05)。舒适性评价及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2%)(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PICC的理过程中,通过干预,采用集群式护理,可有效减少对其他部位的理,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使病人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李莉
关键词:神经外科

相关作者

黄晓霞
作品数:40被引量:179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肠内营养 鼻肠管 危重患者 护理 腹腔高压
谢淑萍
作品数:147被引量:778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放疗 鼻咽癌 肺癌 放射疗法
项冬仙
作品数:22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鼻咽癌 放疗 放疗后 化疗
余元明
作品数:20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护理 颈内静脉置管 现患率
杨方英
作品数:72被引量:786H指数:17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肿瘤 护理 PICC 肿瘤患者 肿瘤化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