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04篇“ 美国对外政策“的相关文章
威胁认知、利益分歧与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极化(2016-2024)
随着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美国政治再次迎来政治极化的高潮,表现为政党政治极化程度加深、国会“否决政治”频发、意识形态对立加剧、选民群体阵营划分明显等等。政治极化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高潮阶段内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影...
万文奇
关键词:美国对外政策
美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发展融资机制的初创(1951—1960)
2024年
国际发展融资机制是国际发展议程酿阶段的核心议题,联合国特别基金、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构筑起国际发展融资机制初创时期的主体框架。基于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在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同时结合冷战对抗和竞争战略,美国成为影响国际发展融资机制谈判进程和创建路径的关键因素。出于抵制联合国经济发展特别基金并同苏联展开冷战战略竞争的政治考量,美国分别设计制定了“9·26备忘录”“11·2方案”和“安德森方案”等政策计划,推动了联合国特别基金、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的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讲,初创时期的国际发展融资机制是美国政策设计和外交推动的产物,强化了美国在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昭示了美国在发展中世界同苏联展开战略竞争的政策意图。
舒建中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与琉球及钓鱼岛问题被引量:1
2024年
钓鱼岛主权争议,事关中日两国;而其战后的“制造”过程,却主要与美国相关。确保美国对琉球等地的独家战略管控,不断修正琉球政策使之与美国的亚洲政策、全球政策协调,诱导日本“与自由世界大体结盟”,对抗中苏,是战后美国战略的基本点。在对琉球政策的演进过程中,美国内部特别是美国国务院和军方势力,基于不同的战略考量,为琉球的地位、管制和未来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博奔。日本在朝鲜战争爆发、冷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利用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不断“蚕食”美国对琉球的管控,最终“迫使”美国作出了“放弃”琉球“管辖权(行政权)”的决策。战后海峡两岸对峙,日美两国居间乘隙,将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裹挟在琉球群岛概念中,私相授受,同时美国宣布在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中持“中立”立场。琉球问题的演变说明了海洋因素对中国历史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张生殷昭鲁
关键词:中日关系
从所谓“涉疆问题”看美国对外政策大棒
2023年
二战后,美国确立起世界霸权。美国霸权主要依赖大棒与胡萝卜即军事威慢和经济援助这样硬软两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关系演进,美国霸权也不断调整,大棒内容日渐丰富,经济制裁越发重要地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大棒。
江涌朱卫年
关键词:美国对外政策美国霸权世界霸权经济援助关系演进大棒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智库作用 ——以拜登政府“中产阶级外交”为例
“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对外政策”是拜登突破“国内外政策壁垒”的大胆尝试。纵观关于该政策的讨论、制定和实施,其中都不乏美国智库的身影。而从智库影响美国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可以厘清智库在政策议程设定的作用,并探析不同智库在发挥影...
张香园
关键词:智库美国对外政策
霸权挑战与安全化战略——美国对外政策中滥用管制与制裁行为研究
当前,美国对外政策中出现了滥用出口管制与经济制裁等经济强制手段的现象。从霸权战略的角度看,国际权力地位的相对变动塑造了霸权国面临的体系结构性压力。结合现实条件看,美国正面临着“霸权挑战”的体系结构性压力,而其国内政治环...
戴泽瑞
关键词:美国对外政策经济制裁
二战后美国学者对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两党共识”研究述评
2023年
“两党共识”是二战中及冷战初期美国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指导原则。然而越战结束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党派斗争延烧至外交领域,原本备受推崇的“共识政治”屡遭破坏。尽管如此,“两党共识”依然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交理念保留了下来。多年来,美国研究者围绕其源起和演变、发生机理、分布特征、衰退机理等产生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存在本体论混乱、认识论固化、价值论偏狭等问题。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关键的国际关系之一,但两党对华共识这一重要议题却长期被学术界忽视。鉴于此,有必要通过还原政党本体价值、批判性审视现有“共识”以及树立对两党反华共识的问题意识这三个方面建构研究进路,以开阔政党外交学视野,扭转对两党共识的僵化认知为中国应对转型期中美关系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撑。
李洋臧秀玲
关键词:程序正义
2022年中期选举将如何影响美国对外政策被引量:2
2022年
就目前来看,美国民主党预计将在2022年中期选举中保持国会参议院多数席位,共和党人则极可能赢得众议院多数党地位。这意味着拜登执政两年来,脆弱的“政府三重奏”(government trifecta,指同一政党同时控制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的两院)将被“分裂政府”(divided government,指一党控制行政部门,另一党控制立法机构的一院或两院)所取代。“分裂政府”在美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二战结束以来的77年间,华盛顿有45年处于这种状态。从历史经验看,新的“分裂政府”短期内不会造成美国对外政策的激进转变,政党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才是决定未来美国对外政策走向的关键。
陈佳骏
关键词:美国对外政策美国民主党中期选举
美国对外政策的极化被引量:9
2022年
当前美国对外政策已具有极化趋势,表现为两党精英及其选民在某些对外政策上的对峙,并致使相关议程陷入困境。与国内政治极化不同,美国对外政策极化更多体现在手段更具变动性,外交议程被颠覆性调整但未彻底停滞。二战以来国际角色变化、国内政治极化、越战与反恐战争以及特朗普政府极端的对外政策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对外政策极化的现象。这一现实趋势降低了美国兑现对外承诺的能力,也破坏了美国对外行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侵蚀了美国政府对外决策的判断力,并使选举政治因素掺杂其中。目前,拜登政府在区域战略、对华政策及应对乌克兰危机等议题上已受到极化的影响。
刁大明
关键词:国内政治
美国对外政策与国际民用航空的巴黎-哈瓦那机制
2022年
作为规范国际民用航空秩序的第一个具有区域特征的制度体系,巴黎-哈瓦那机制由基于《巴黎航空公约》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巴黎机制和基于《哈瓦那商业航空公约》的以美洲为中心的哈瓦那机制共同构成,其重要的制度功能是初步确立了以领空主权原则为基石的国际民用航空制度体系。就美国而言,巴黎-哈瓦那机制的关键意义在于,通过参与《巴黎航空公约》的谈判进程,美国掌握了国际民用航空的主要议题和规则构成;通过倡导制定《哈瓦那商业航空公约》并运用外交手段开拓美洲民用航空市场,美国不仅确立了在美洲民用航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而且积累了航空外交经验。从长远来看,美国与巴黎-哈瓦那机制的外交互动及其制度实践为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导构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民用航空制度体系——芝加哥-百慕大机制,奠定了政治和外交基础。
舒建中秦莹

相关作者

舒建中
作品数:53被引量:17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美国对外政策 战后 政变 多边主义 伙伴关系
刘永涛
作品数:52被引量:340H指数:1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美国国会 美国总统 话语 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对外政策
马德义
作品数:36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美韩关系 美国对外政策 美朝关系 历史教学 朝鲜移民
袁征
作品数:83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美国外交 特朗普 奥巴马政府 政府 共和党
韩召颖
作品数:74被引量:38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政府 联盟 特朗普 冷战后 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