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1篇“ 美学实践“的相关文章
2023美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学实践
2024年
2023年,中国美学在守正与创新中奋力书写崭新篇章。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中国美学界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重新审视美学的历史脉络,推动美学的话语更新,以美学的价值引导功能,铸就中国式现代化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互动共生。与此同时,学界聚焦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美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美学流派等方面,以“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系统整合勾勒中国美学的整体图景。中西美学的交流互鉴,推动了美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打破了西方美学研究范式的主导地位,彰显出中国美学的世界意义。在学科交叉与视域融合中,当代美学从理论对话、实践指向与现实旨归三重维度呈现出发展新趋势。
胡友峰刘泽昊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美学理论
美学实践在理工科高等教育专业知识体系中的融入研究
2024年
德智美体劳综合教育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其中美学教育在面向理工类专业教学中,其教学目的和内容,一直停留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的层面,难以深入落到实处。针对此问题,本文根据理工类大学生专业要求和特点,提出将美术欣赏与造型美学实践结合起来,融入到理工类教学知识架构中,使零基础的学生也能通过美育掌握一定的美术实践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提升艺术素养,成就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张今朝戴婷苏尹傅文珍
关键词:理工类美学教学美学实践
新世纪国产武侠动画电影的现代化探索与美学实践
2024年
新世纪以来的武侠动画电影在汲取前人动画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着更具现代化的创新与探索,从单一片面的故事线走向更为复杂的多重叙事,并逐渐形成全年龄层的观影趋势。在武侠形象的设计上一方面力求展现中国式的英雄人物,另一方面巧用动物主角来增加喜剧效果,消解一定的说教意味。在美学风格的探索上,则通过唯美写意的影像风格来凸显武侠动画电影的类型特征,同时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武侠文化与哲学思想融合在一起,推动武侠精神内涵的进一步丰富。
祝君宇
关键词:美学风格
新时代以来美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导向、美学实践、审美路径
2024年
美术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政策支持和价值理念引导,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还需要探索合适的审美路径以及获得文旅融合的助力,如此方能在提升村民经济收入、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张利国
关键词:美术美学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深度阅读教学中的美学实践与思考
2024年
高中语文教师在深度阅读教学中开展美学实践活动,既符合当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形成较强的文学审美素养,又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美、意境美、内涵美、情感美等各种文学美感元素感知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本文从美学教育视角出发,阐述语文教师通过开展文本诵读、文学创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具体策略。
刘地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学实践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中国评剧院新时代艺术创作的美学实践
2024年
戏曲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技艺。从击石挝石的鸿蒙之音,到黄金四目的庄重肃穆;从社火里的热闹舞歌,到优中的谐语解颐;从永嘉桥畔的低吟浅唱,到临川梦里的婉转郁结。戏曲从历史深处翩然而来,一舞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时间的凝结、历史的沉淀。
马艳会
关键词:美学实践艺术创作百舸争流
时间、空间与经验——综艺节目《种地吧》的慢速美学实践
2024年
慢综艺以其鲜明的体验性、情感性、诗意性等类型特征,在视听呈现上有着与快综艺截然不同的审美旨趣。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种地吧》作为一档深入展现农耕生活、传递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慢综艺节目,声量颇大。该节目与德国学者卢茨·科普尼克所提出的“慢速美学”概念高度契合,深掘其创新策略,笔者认为,该节目在荧幕上呈现出叠合过去、现在、未来的慢速时间,现实与媒介互渗的慢速空间,激发出以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为核心的慢速经验,为未来综艺节目内容的创作优化提供了可参照的路径。
徐仁丹
作为批评方式的“艺术情色学”——论苏珊·桑塔格的美学实践
2024年
在苏珊·桑塔格的批评实践中,“艺术情色学”是一条隐秘的、贯穿始终的主线。她主张用一种感性的、身体化的批评方法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这也正是“艺术情色学”的核心所在。“艺术情色学”关注三个层面的“身体”。首先是批评文本的“身体”,桑塔格大量运用札记进行写作,让思维凭直觉进行跳跃,从而发现没有被线性逻辑所遮蔽的、隐藏在系统之外的新颖论点。其次是审美对象的“身体”,她以电影艺术为例,展示好的艺术是如何调动观众的感官,去看、去听、去尝、去嗅、去感觉。最后是审美主体的“身体”,桑塔格提炼出本雅明身体中独特的“土星气质”,以此为引来雕刻他的意识肖像,从而将他的著作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批评的着眼点。
张丽瑶
绝对不可能的可能:元现代主义科幻电影的叙事特点与美学实践
2024年
元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论,描述了一种在现代承诺与后现代解构间振荡的情感结构。这一数字化、后工业化、全球化时代的共同经验在当代科幻电影中有着最为突出的表现。通过分析科幻电影中多元宇宙和多重主体的表达,揭示其中无序扰动和有序节点的接驳,绝对不可能对必然可能的承诺,以及“新真诚”与“非托邦”的突出特征,展现元现代主义为理解科幻电影提供的新框架,科幻电影运用元现代主义理念在复杂技术和社会环境中对于现实的更新与寻找。
王昕
关键词:科幻电影
借古开今:从中国电影的古典美学实践再议“民族化”问题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电影民族化曾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有过两次大的探讨,第一次有不少导演参与,是一个民族化创作的高峰期,因此形成了不少的经验总结与实践设想,重点探讨了电影民族化的形式层面;第二次以罗艺军、邵牧君、李少白等学者的理论文章为中心,彼此存在观点之争,一方为民族化扛旗辩护,一方在当时思潮影响下立足于“现代化”对“民族化”提出了质疑,其间各方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苏联的、西方的、传统的文艺思想作为理论武器,形成了一次颇有影响的争鸣,一些现在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和误解成了当时大家论战的焦点,轻本体而重思想、意识形态成为这一次的关切。此后,随着第五代、第六代以及商业电影的相继登场,大家很少再提民族化。如此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还没有深入仔细地探讨它的“美学”核心时就暂停了。“民族化”作为中国电影的根基和灵魂,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是去复古。中国电影只有走向美学的民族化才能真正地实现民族化,进而创造、创新中国的民族化电影美学
刘琨
关键词:中国电影美学

相关作者

黄永健
作品数:70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
研究主题:艺术 文学 艺术学 纯文学 散文诗
王岳川
作品数:371被引量:1,846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书法 中国文化 文化输出 文化 中国书法
梁丹
作品数:18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玉林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铜版画 密度估计 相合性 地方高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建辉
作品数:39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 彝文古籍 数字化 口述历史 数据库
陈瑞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技术垄断 美学实践 审美特性 审美 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