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2篇“ 耳前瘘管“的相关文章
- 耳前瘘管的问与答
- 2025年
- 成为妈妈后,我加入了好几个“宝妈交流群”,经常有人问:“我家宝宝的耳朵前方有个类似小洞洞的洞穴状结构,这究竟是什么呢?会不会影响孩子耳朵健康?”作为耳鼻喉科的医生,今天就为妈妈们答疑解惑,一探究竟,揭开“耳前痿管”的神秘面纱。
- 朱雅颖
- 关键词:耳鼻喉科答疑解惑耳朵宝宝妈妈
-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的手术治疗
- 2024年
- 分析针对患有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者在感染期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抽取的56例前瘘管合并感染患者信息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在感染期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在感染期进行手术后,患者炎性指标水平及各项症状评分更低(P<0.05)。结论 在感染期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炎性水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症状,对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有积极影响。
- 张连火
- 关键词:耳前瘘管手术时间伤口愈合
- 儿童难治性耳前瘘管应用耳后皮瓣治疗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耳后皮瓣治疗在儿童难治性耳前瘘管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难治性耳前瘘管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式切除耳前瘘管治疗,观察组实施耳后皮瓣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总时间、Ⅰ期愈合率以及术区美观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前、术后及总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Ⅰ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区美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难治性耳前瘘管应用常规切除术与耳后皮瓣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之下,耳后皮瓣治疗在缩短患儿治疗总时长、提高Ⅰ期愈合率和术区美观度方面效果更佳。
- 胡永生
- 耳轮棘在儿童复杂性耳前瘘管手术中的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耳轮棘部分切除在儿童复杂性耳前瘘管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2月收治的78例复杂性耳前瘘管患儿临床资料和局部病变特点,探讨耳轮棘在术中的意义。结果:78例患者自然瘘口均位于耳轮脚前方,其中73例瘘管紧贴耳轮软骨膜达耳轮棘,5例既往手术已切除瘘口的复发病例残留病变均位于耳轮棘。全部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是根治复杂性耳前瘘管的唯一方法,术中主动解剖耳轮棘可显露深部病变位置和范围,耳轮棘部分切除可减少复发,也可避免因耳轮软骨切除过多导致局部畸形。
- 王晓东韩富根僧东杰姜岚王生才张杰赵靖许莹
- 关键词:先天性耳前瘘管外科手术复发
- 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于宜春市上高县人民医院70例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分布,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中,11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5.71%,切口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14株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42.86%)、化脓性链球菌4株(占28.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合并基础疾病为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切口感染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年龄<18岁(OR=1.842)、BMI<24(OR=2.037)、手术时间≥30 min(OR=2.376)、术中出血量≥50 mL(OR=2.750)、住院时间≥7 d(OR=1.914)、未使用抗菌药物(OR=2.258)、合并基础疾病(OR=3.127)是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18岁、BMI<24、手术时间≥30 min、术中出血量≥50 mL、住院时间≥7 d、未使用抗菌药物、合并基础疾病等,应根据上述因素与优势病原菌,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
- 阴鹰
- 关键词: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切口感染
-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术中肉芽的处理方式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术中对肉芽的处理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总结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40例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手术方法以及对肉芽的2种处理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9例切除瘘管、对肉芽不予处理,对照组61例在切除瘘管的同时切除肉芽,术后随访半年,对伤口愈合、复发情况以及采用斯托尼布鲁克瘢痕评估量表评估肉芽愈合美观度。结果:140例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行以上2种手术方法切除,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伤口愈合、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瘢痕更小。结论: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手术切除瘘管的同时,无需切除肉芽,肉芽处均能良好愈合,且瘢痕反应更小。
- 肖祥肖祥李利董春光李利
- 关键词: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
- 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耳前瘘管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耳前瘘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耳前瘘管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瘘管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手术前后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红肿消失时间、脓腔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耳前瘘管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性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效果优于瘘管切除术治疗。
- 邓文蓉
- 关键词:瘘管切除术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耳前瘘管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CPF)中的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2月—2021年2月经舟山医院外科手术证实,同时经CDU检查的117例CPF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超声报告所描述的内容与患者手术病程记录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准确率,以病理信息为标准,进行统计学一致性检验。结果117例CPF感染患者中,32例有2~4个分支,CDU在CPF的主管走形及内口盲端显示准确率均为95.7%(112/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9,P<0.01);分支走形准确率56.3%(1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71,P=0.279)。CDU结果显示,CPF侵及耳软骨膜32例,准确率为69.6%(3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88,P=0.146);与颞筋膜关系准确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00,P<0.01)。CDU结果显示,CPF病灶周围动脉血管准确率为74.7%(62/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65,P=0.094);静脉血管准确率为65.4%(3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66,P=0.183)。结论CDU能清晰显示CPF主管、内口盲端走形及与颞筋膜关系,但对周边有无大血管及与耳软骨膜的关系一致性较差,在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为临床医师的手术及决策提供帮助。
- 吕明顺张自红夏巍巍邓涛黄飞
- 关键词:先天性耳前瘘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手术治疗
- 双切口隧道法联合耳前组织及软骨整块切除治疗耳前瘘管的效果及预后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双切口隧道法联合耳前组织及软骨整块切除治疗耳前瘘管的效果及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134例耳前瘘管患儿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68例,双切口隧道法联合耳前组织及软骨整块切除)、对照组(66例,耳前组织及软骨整块切除)。2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手术情况、疼痛、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愈合美观度、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4 h、术后24 h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美观度斯托尼布鲁克瘢痕评估量表(SB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随访1年均未有复发情况发生。结论双切口隧道法联合耳前组织及软骨整块切除治疗耳前瘘管可彻底完整切除瘘管组织,切口愈合满意,安全可靠;与耳前组织及软骨整块切除相比,双切口隧道法联合耳前组织及软骨整块切除在切口愈合美观度方面更具优势。
- 夏志杰李隽郜倩李志成夏忠芳
- 关键词:耳前瘘管预后
-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采用双梭形切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 2024年
- 研究先天性耳前瘘管(CPF)感染治疗中,行双梭形切口术的作用。方法 选取CPF感染病例[例数(n):120;来源:本院;采样起止时间:2019.1.1-2023.12.31期间],随机数字表下分组:A组(n:60,治疗方案:传统单向切口术)、B组(n:60,治疗方案:双梭形切口术);比较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炎症因子、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 疗效,B组98.33%,A组86.67%,B组更佳(χ2=5.886,P<0.05)。症状改善时间,B组(4.55±1.02)d,A组(7.26±1.58)d,B组更短(t=11.162,P<0.05)。炎症因子(IL-6、IL-8、PAF、TNF-α),两组术后1周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B组更低(t=11.278/11.704/13.151/19.039,P<0.05)。并发症,B组5.01%,A组18.33%,B组更少(χ2=5.175,P<0.05)。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两组术后1周均较术前高,且B组更高(t=8.065/8.981/12.097/8.739,P<0.05)。结论 CPF感染治疗中,行双梭形切口术效果确切,可缩短患者症状改善用时,且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王燕雯
- 关键词: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并发症炎症因子
相关作者
- 胡伟群

- 作品数:35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耳前瘘管 感染期 慢性鼻窦炎 手术治疗 复发性
- 姚红兵

- 作品数:153被引量:998H指数:1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分泌性中耳炎 小儿 变应性鼻炎 腺样体肥大
- 庄惠文

- 作品数:62被引量:28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耳鼻咽喉科 耳内镜 突发性聋 住院医师 问卷调查
- 尹德佩

- 作品数:30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耳前瘘管 鼓膜置管 患儿 腮腺区
- 陈金辉

- 作品数:39被引量:167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扁桃体部分切除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 鼻息肉组织 扁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