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1篇“ 聊斋俚曲“的相关文章
- 聊斋俚曲
- 本书收入42个曲牌的59首曲谱。书中分为“俚曲文论”和“俚曲曲牌”两编,内容包括聊斋俚曲通论、聊斋俚曲溯源、明清俗曲曲牌、唐宋古曲及南北曲曲牌等。
- 陈玉琛编著
- 关键词:古代戏曲文艺评论清代
- 日本新发现的聊斋俚曲——《丑俊巴曲》(一)
- 2025年
- 根据《柳泉蒲先生墓表》碑碑阴(墓表以及碑阴拓片现藏于庆应义塾图书馆)记载,蒲松龄(1640-1715)创作有以下十四部俚曲(实际上是十五部,《富贵神仙曲》和《磨难曲》可以视为两部作品):《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妬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 孟子敏
- 关键词:聊斋俚曲
- 论《聊斋俚曲》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从《聊斋志异》说起
- 2025年
- 从《聊斋志异》到民间俚曲创作,蒲松龄笔下女性形象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从“被欣赏与知己”的位置,转向了家庭场域中的“实用”教化位置,这缘于蒲松龄晚年文艺创作思维的转型,以及俚曲欣赏对象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入解读,可以窥探清代乡村女性的生活图景,以及她们与伦理道德、社会风俗之间的微妙互动。《聊斋俚曲》中的女性书写呈现出向传统道德体系妥协的倾向,其对贤良孝妇的符号化塑造,既显现出儒家伦理的强势回归,又在性别秩序与人性诉求的张力中,暴露出蒲松龄女性观的双重性。
- 沈媛媛刘晓静
- 关键词:聊斋俚曲女性形象女性观
- 《聊斋俚曲集》感叹句研究
- 《聊斋俚曲集》成书于明末清初,是蒲松龄收集当时街头巷陌广泛传唱的俚曲俗目汇编而成的一部重要的方言传唱集,全书采用山东淄川方言词汇填词写作而成,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山东方言特色,在汉语史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作品中使用了大...
- 李秀芳
- 关键词:感叹句语法分类语义特征语用功能
- 聊斋俚曲的“活态”传承
- 2024年
- 清代文学巨匠蒲松龄巧妙地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当时社会广为流传的明清俗曲时调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学形式——聊斋俚曲。现从聊斋俚曲诞生的历史背景出发,探讨这一艺术形式如何在民间生根发芽,进而发展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同时,文章也将聚焦于聊斋俚曲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现状,分析其面临的传承挑战,如知名度不高、传承机构不完善、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有效的传承策略。
- 车倍娴
- 关键词:文学巨匠聊斋俚曲音乐文学文化符号明清俗曲
- 《聊斋俚曲》教化功能摭拾与释义
- 2024年
- 《聊斋俚曲》通过塑造正义善良的人物形象、展现正义斗争、引导人心向善等方式,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强调正气与正义的重要性。同时,它也通过探讨人性善恶、揭示社会弊端、引领文化传承等方面,影响了后世文化传承与发展。
- 刘楠张煜
- 关键词:聊斋俚曲
- 折衷叙事:聊斋俚曲中的升仙幻想被引量:1
- 2024年
- 在通常推崇大团圆世俗理想的聊斋俚曲十五种中,《蓬莱宴》与《寒森曲》却以主人公升仙而离家作结。《蓬莱宴》的言语、情节和结构都存在矛盾,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摇摆不定,暗合蒲松龄在现实中的遭际与挣扎,升仙结局是在现实与理想之外另辟的“蹊径”。《寒森曲》的主人公商三官突破性别限制的奇举被高度赞赏,但也需要承受父权社会的规训,其升仙归宿是折衷叙事的结果。不同于常见的“元结局”,聊斋俚曲中的升仙幻想既是无奈的妥协,又是能够酝酿出高层次“个性”的“积极幻想”。原本限定在“劝世”模套下的俚曲,也得以承载更为复杂的意蕴。
- 赵佩汶
- 关键词:聊斋俚曲
- 基于音乐分析的聊斋俚曲【叠断桥】溯源研究
- 2024年
- 聊斋俚曲中共有四只【叠断桥】曲牌,各自都有其特点。前人的研究已经对这四只【叠断桥】曲牌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梳理。本文旨在关注这四只【叠断桥】曲牌的内在联系,因此从音乐分析角度出发,通过旋律、唱词上的对比分析来总结它们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四只曲牌在旋律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唱词结构上却相差甚远,侧面说明聊斋俚曲虽然是曲牌体戏曲,但其中也蕴含了板式变化的因素。与此同时,通过其他资料的收集整理发现,江苏【叠断桥】与山东南路琴书《断桥》的【叠断桥】唱段与聊斋俚曲中【叠断桥】曲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抵与明清时期江南时调向北流传有关。因此有了以下猜测:江苏【叠断桥】一路向北流传影响了山东琴书,而后山东南路琴书再向北流传,影响到了聊斋俚曲。因此,本文也兼论其溯源。
- 杨晨宇
- 关键词:音乐分析明清俗曲
- 从《聊斋志异》与聊斋俚曲中观女性形象的塑造
- 2024年
- 淄川区聊斋俚曲剧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根据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聊斋俚曲编排了许多剧目,深受大众喜爱。女性形象在俚曲中占半壁江山,无论是从文学方面还是音乐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一、谈从小说到俚曲戏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当代社会,女性群体更受大众关注。文学、戏剧、影视等各个领域的一些新作品中都从不同程度上塑造了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形象。笔者在研读前人文章后发现在音乐方面关于女性形象的研究较少。
- 杨晨宇
- 关键词:女性人物形象聊斋俚曲《聊斋志异》女性群体女性形象
- 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探索——以淄博聊斋俚曲为例
- 2024年
-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校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本地区、本民族传统的、乡土的音乐教育。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主阵地,将聊斋俚曲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本土化音乐文化遗产有效地融入中学音乐教学体系之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完善教育内容与方式,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深入学习与探究中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音乐课程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更有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 耿明慧
相关作者
- 董绍克

- 作品数:24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聊斋俚曲 俗字 《聊斋俚曲集》 音值 勘误
- 张鸿魁

- 作品数:30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聊斋俚曲 格律 《金瓶梅》 校勘注释 《聊斋俚曲》
- 王聿发

- 作品数:30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聊斋俚曲 例释 歇后语 熟语 道教
- 许培新

-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聊斋俚曲集》 山东方言 汉语方言 《聊斋俚曲》 句法
- 李登桥

- 作品数:16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博戏 明清俗语辞书 《聊斋俚曲集》 聊斋俚曲 方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