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5篇“ 聚落形态“的相关文章
多元因子影响下的川江段江心岛聚落形态特征与形成机制
2025年
川江段江心岛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作为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单元,形成了“山—水—林—田—居”于一体的岛屿聚落环境体系。然而受地理条件、资源约束、政策环境及社会变迁等因素影响,岛屿保护与利用面临重大转型。依托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对岛屿聚落空间类型进行划分,从地理关联的聚落空间特征、路网与聚落空间分布关系、山水林田居聚落用地结构等方面分析川江段江心岛聚落空间组织规律,从而总结岛屿人居空间营建“适耕、营宅”的动态适应关系。可为“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政策要求下的岛屿低影响发展模式,提供小规模、集群式、多乡愁的“建筑—环境—自然”组织模式经验借鉴。
毛华松罗评汤思琦伍夏彭浪
关键词:聚落
开埠背景下汉口市镇堡寨式聚落形态研究(1861—1927)
2025年
文章研究1861—1927年间汉口开埠后市镇聚落形态的演变。研究发现,开埠初期(1861—1864年)形成依水而建,以正街、夹街、堤街为主的有机街巷格局;中期(1864—1910年)因城堡修筑形成“外围线性设防”的堡寨式聚落,并在租界与华界空间的分异中体现中西文化交融;后期(1911—1927年)通过兴建新式建筑,形成中西建筑风格既有边界又相互渗透的景观。研究表明,汉口通过城堡束缚、租界设立以及中西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堡寨式聚落形态
范浩宇
关键词:建筑形式中西文化交融
周原地区商周时期聚落形态初探
2024年
周原地区商周时期聚落形态,是研究区域政治地理结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最新的系统调查与发掘成果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参考地形地貌和出土青铜器等因素,由点变面,将周原地区商周时期的聚落形态变迁分为先周早中期、先周晚期和西周时期三个阶段。先周晚期以前,几支考古学文化聚落各自成区,形态有别;先周晚期碾子坡文化“一家独大”,分布范围大增,“两横八纵带”已成雏形;西周时期,聚落数量激增,聚落形态为“两横八纵带”。西周时期周原聚落规模独大,其他聚落可分为三个等级,各纵带内聚落形态为“一大带多小,大者居上游”,“湋河横带”内聚落缺乏第一等级,“湋河横带”内第一等级聚落集聚成东西两区。
郭士嘉种建荣雷兴山
关键词:商周时期
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研究
2024年
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聚落数量众多,文化发展连贯。使用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聚落数量与规模、聚落空间位置等信息,我们发现地貌、气候等环境因素并非影响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宏观聚落形态与微观聚落形态研究相互验证和调整,共同构建了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和社会演进模式。
王良智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
边墙东端:湘西喜鹊营遗址遗存及聚落形态研究
喜鹊营遗址遗存(在今湘西州吉首市),即明清时期中央王朝为强化湘黔边区统治、控制而设立的军事防御设施,乃边墙东端(西端为亭子关)的一处重要遗址。喜鹊营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历史久远,文化内涵丰富,其遗址遗存蕴...
杨小云
关键词:边墙聚落形态
浙中丘陵盆地型传统聚落形态演变机制探析——以兰溪渡渎村为例
2024年
传统村镇聚落形态与生成生长有着自组织的规律,把握传统聚落形态的自组织发展规律,对乡村人居环境的良性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选取丘陵盆地型传统聚落的典型案例——兰溪渡渎村为例,结合质性与量化方法解析聚落构成形态与不同历史时期形态变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浙江盆地型传统村镇聚落形态演变的动因与机制。
魏秦冯磊张健浩龚懿
关键词:聚落形态
湘西与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形态对比研究——以凤凰县与雷山县为例
2024年
以湘西凤凰县和黔东南雷山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从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角度出发,对湘西与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形态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涉及分布和布局两个方面。在分布上,以时空演变为视角,在对比湘西与黔东南苗族聚落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通过ArcGIS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对比两者聚落点在地势和整体形态上的演变。在布局上,基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对比两者边界与形状特征,并进而分析聚落内部布局的构成要素、空间结构与建筑密度的异同。最后分析形成以上特征的原因,总结出民族源流、社会变迁、地理环境、外界防御、自然信仰五点影响因素。对比研究旨在提升两者文化标识性,进而为保护两地苗族聚落“文化基因”,避免同质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杨光磊李哲彭彬刘哲政
关键词:传统聚落
基于聚落形态研究理论的设计基础教学与课程设计
2024年
设计的核心任务和价值在于解决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问题,根植于当今社会技术体系和经济文化背景中的设计问题蕴含着复杂的关联性,设计从纯粹的造物活动升级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活动,工作重心的上移牵引着设计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这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为顺应这种趋势,尝试将费雷·奥托的聚落形态研究思路导入设计基础课程,以类比的方式探讨形式语言与设计主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设计基础教学提供一条可能的转变思路。
彭长武
关键词:聚落形态
黄河中游渡口型聚落形态研究 ——以河口镇至禹门口段为例
王晋霞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聚落形态初探
2024年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发现了高等级的龙山文化晚期遗迹与遗物,是颍水上游最大的中心聚落。文章通过考察瓦店遗址的聚落布局,认为正是这种布局决定了该遗址的形态与堆积状况,并分析它的性质与功能,进而对颍水上游聚落等级进行探析。
赵浩莹

相关作者

潘莹
作品数:78被引量:32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传统聚落 风景园林 聚落形态 聚落 景观特征
陈淳
作品数:158被引量:777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系
研究主题:考古学 考古学家 聚落形态 石制品 农业起源
王金平
作品数:181被引量:521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
研究主题:传统村落 聚落 传统民居 民居形态 民居
王震中
作品数:97被引量:382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邦国 聚落形态 商代 聚落 中国文明
林志森
作品数:31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传统聚落 民间信仰 聚落形态 海防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