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1篇“ 聚酯型聚氨酯“的相关文章
- 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
- 2025年
- 以己二酸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戊二酸环氧环己烷二酯二醇(GCHD)为改性剂,对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进行改性制备了聚酯(PBCHA);然后,以PBCHA为软段、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硬段、二月桂酸二丁锡(DBTL)为催化剂,经聚合反应制备了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PUE)。采用FTIR、1HNMR对PBCHA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酸值、羟值及黏均相对分子质量。通过正交实验,探究了HMDI和DBTL含量(以HMDI和PBCHA的总质量计,下同)、GCHD添加量(以BDO的物质的量计,下同)对PUE热稳定性、低温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GCHD添加量为2%~6%制备的PBCHA,酸值均≤0.30 mg(KOH)/g,羟值在36.49~40.04 mg(KOH)/g之间,黏均相对分子质量(6079~6997),呈不规律变化。由HMDI含量21%、GCHD添加量4%、DBTL含量0.80%制备的PUE-5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其失重10%、50%时的温度分别为307.42、360.26℃,最大热降解速率时的温度为392.4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9.01℃,拉伸强度为16.44 MPa,断裂伸长率为1627.31%。
- 曲淼李继新
- 关键词:热性能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
- 一种含氟聚酯型聚氨酯、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聚酯型聚氨酯、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含氟聚酯型聚氨酯由聚酯二元醇与改性二异氰酸酯预聚合后,再通过全氟聚醚单羟基化合物对预聚体两端封端而成;所述改性二异氰酸酯是利用2,5‑双苯基(酚硫醚)‑1,4‑二酚与...
- 代功强霍永峰谭鑫熊邦虎
- 一种低密度慢回弹聚酯型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密度慢回弹聚酯型聚氨酯材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的原料包括:第一聚酯多元醇、第二聚酯多元醇、扩链剂、发泡剂和催化剂;所述B组分为聚氨酯预聚体,B组分的原料包括:异氰酸酯、第三聚酯多元醇和聚醚...
- 桑朋涛江平张大华
- 一种高效水解聚酯型聚氨酯塑料的真菌角质酶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水解聚酯型聚氨酯塑料的真菌角质酶及其应用,所述角质酶的编码基因cpcut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使用的真菌角质酶CpCut1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降解不同类型的聚酯型PU底物(<...
- 刘嘉唯夏薇董维亮徐安明周杰姜岷
- 可UV固化氯化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UV固化氯化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它先由丙烯酸羟基酯和有机酸酐、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以次磷酸为抗氧剂反应得到含端仲羟基的氯化聚酯树脂;然后...
- 井年鑫蒋乙峰惠正权
- 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在酸碱浸泡下的失效行为研究
- 2024年
- 聚氨酯弹性体在苛刻溶液环境中会发生变形、开裂、脱落等老化问题,严重影响船舶的安全性。因此,对聚氨酯弹性体的环境可靠性研究迫在眉睫。研究了两种聚氨酯弹性体PCL-PU和PBA-PU在10%HCl溶液和15%NaOH溶液浸泡下的失效行为,探讨了软段单体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接触角、宏观形貌、微观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L-PU和PBA-PU在10%HCl溶液浸泡28d后,拉伸强度均下降50%;同时,在15%NaOH溶液浸泡120d后的拉伸强度分别下降50%和45%。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在酸碱浸泡条件下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降低主要与硬段异氰酸酯水解和软段酯键的断裂有关。
- 何景异郝展辉周文君魏浩张智嘉王强
- 关键词:聚氨酯弹性体聚酯二元醇力学性能
- 基于聚酯型聚氨酯化合物的高硬度地板漆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聚酯型聚氨酯化合物的高硬度地板漆及其制备方法,该地板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A40~50份,组分B 3.5~6份,活性稀释单体30~40份,填料20~25份,光引发剂6~7.5份,阻聚剂0.1~0...
- 姜坤徐生
- 带侧烷基聚酯型聚氨酯的微相分离与耐湿热性能
- 2024年
- 为了分析侧烷基对聚酯型聚氨酯(PU)耐湿热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聚己内酯二醇(PCL220N)、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CMA2066)、聚己二酸-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酯二醇(PBEPG)和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P2010)为软段制备了PU材料。红外光谱、动态力学热分析、热重分析和水接触角分析表明,侧烷基能提高PU软硬段间微相分离程度,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与水的接触角增大,耐湿热性能提高。带丁基、乙基双侧烷基的PBEPG-PU,其软段和硬段各自形成微区,观察到2个tanδ峰,微相分离程度高,拉伸强度为22.2 MPa,同时表面疏水性强,100℃,100%RH下老化36 h后拉伸强度保持率为71.2%,表现出较好的耐湿热性能和较高的力学强度。
- 曾妍易玉华
- 关键词:聚酯型聚氨酯微相分离耐湿热性能
- 接触角法研究氨基甲酸酯基/脲键对聚酯型聚氨酯附着牢度的影响
- 2024年
- 以聚酯二元醇XCP-2000PM(PM)为软段,合成了系列具有不同氨基甲酸酯基/脲键摩尔比的聚酯型聚氨酯(PU),通过接触角法研究氨基甲酸酯基/脲键摩尔比对聚酯型聚氨酯胶膜表面能,及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薄膜(BOPET)与上述聚酯型聚氨酯之间黏附功的影响,并将其与BOPET粘结,研究氨基甲酸酯基/脲键摩尔比对水煮前后实际附着牢度的影响,并对其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氨基甲酸酯基/脲键摩尔比的改变,表面能与黏附功的变化较小,表面能以非极性Lifshitz-vander Waals分量γLW为主,黏附功以非极性W_(Bi)^(LW)为主,二者中的酸碱作用贡献较小,但PU-P1、PU-N1表现相对较强的酸性作用。实际测试的附着牢度与理论黏附功和表面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氨基甲酸酯基/脲键为10/90时,PU-P1、PU-N1的黏附功相对较低,因表面能中的酸碱作用及较好的润湿铺展性,而使实际附着牢度相对较好;PU-B1的黏附功最大,较大的表观黏度使其实际附着牢度最小;当氨基甲酸酯基/脲键为40/60时,附着牢度相对最好,与理论黏附功、表面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涂层试样水煮30 min后,附着牢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PU-N、PU-E能保持较好的附着牢度,而PU-B下降明显。随着氨基甲酸酯基/脲键摩尔比增大,聚氨酯初始热分解温度T_(5%)及T_(max)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PU-B的T_(5%)最高,而PU-P T_(5%)最低。
- 赵玉梅张博刘美琴石红翠
- 关键词:聚酯型聚氨酯接触角表面性能附着牢度
- 脂肪族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3D打印光固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脂肪族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3D打印光固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牙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脂肪族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不含苯环苄基结构,‑NOC与‑OH形成氢键结构,显著提高了脂...
- 王东雪邢有道魏嘉欣
相关作者
- 刘德居

- 作品数:33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阻尼材料 聚氨酯 聚酯型聚氨酯 阻尼 阻尼性能
- 张晓蕾

- 作品数:43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聚氨酯 阻尼材料 聚酯型聚氨酯 聚氯乙烯 阻尼
- 周海军

- 作品数:50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阻尼材料 聚酯型聚氨酯 阻尼 聚氨酯 阻尼性能
- 李彦涛

- 作品数:69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聚氨酯 阻尼材料 聚酯型聚氨酯 阻尼 聚丙烯酸酯
- 夏侯国论

- 作品数:63被引量:144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有机硅 有机金属催化剂 复合改性 微量元素 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