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0 篇“ 肌电描记术 “的相关文章
基于CiteSpace肌 电 描 记 术 在国内康复医学领域应用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肌 电 描 记 术 在国内康复医学领域应用的概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自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0日收录的肌 电 描 记 术 在康复医学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结果共纳入文献984篇,年发文量呈指数增长。发文量最大的杂志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冯晓东,窦祖林团队人数最多。研究机构中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发文量最大。机构之间未形成明显的合作网络。除去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是“脑卒中”。结论肌 电 描 记 术 在康复医学领域应用主要包括临床研究和基础技术 研究。肌 电 描 记 术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最多。 付秋菊 徐敬宣 高瑞雪 刘杰关键词:肌电描记术 表面肌电图 康复医学 中国知网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表面肌 电 描 记 术 在工作相关肌 肉骨骼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7年 表面肌 电 描 记 术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作为一种无损伤的实时测量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肌 肉活动水平和功能状态。本文首先介绍sEMG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其中线性分析主要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频谱振幅联合分析和时频分析;其次,分析sEMG应用于工作相关肌 肉骨骼损伤(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中肌 肉疲劳和肌 肉负荷评价的现况,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良工效学因素;最后,提出sEMG在WMSDs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王世娟 张忠彬 王生 何丽华关键词:肌肉疲劳 工效学 表面肌 电 描 记 术 在神经肌 肉损伤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9年 表面肌 电 描 记 术 (sEMG)是一种检测肌 肉激活水平,研究神经肌 肉系统性质的无创性技术 ,现已应用于许多领域。本文介绍sEMG的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信号分析及相关临床应用。 杨唐柱 黄晓琳关键词:神经肌肉疾病 单纤维肌 电 描 记 术 较阴部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研究与排便失禁评分的关系更为密切 被引量:1 2006年 BACKGROUND: The investigation of fecal incontinence is important in decid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treatment. The presence of neuropathy has been shown to affect surgical outcomes adversely. Latency studies are of dubious value in assessing neuropathy; needle electromyography is the gold standard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tests and the symptoms of fecal incontinence has not been studied. METHOD: A cohort of 57 patients underwent neurologic and symptom assessment using latency studies, concentric and single-fiber electromyography, and symptom assessment using the Cleveland Clinic Scoring System.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eft mean fiber density and Cleveland Clinic Scoring (correlation: 0.32, P = 0.02) but not between right or left latency studies. CONCLUSION: Single-fiber electromyography gave relevant results that could be obtained easily on modern equipment. Latency values were not reliable. Fowler A.L. Mills A. Durdey P. Thomas M.G. 王晓君关键词:肌电描记术 排便失禁 神经末梢 潜伏期 阴部 临床评分 表面肌 电 图对评估帕金森病肌 强直的作用 2024年 目的分析表面肌 电 图(sEMG)记 录的帕金森病患者肱二头肌 和肱三头肌 表面积分肌 电 值(iEMG)与肌 强直程度的关系,探讨iEMG值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肌 强直程度客观量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D组)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受试者运动症状及上肢肌 强直程度;sEMG采集受试者上肢被动运动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表面肌 电 信号,并计算iEMG值;随机选择其中32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收集冲击前后iEMG值和UPDRSⅢ上肢肌 强直评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iEMG值与上肢肌 强直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组症状较重侧肱二头肌 (Z=‑4.874,P=0.000)和肱三头肌 (Z=‑4.880,P=0.000)iEMG值高于症状较轻侧。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D组上肢肌 强直评分(0~3分)与肱二头肌 (rs=0.735,P=0.000)和肱三头肌 (rs=0.545,P=0.000)iEMG值呈正相关关系。PD组上肢肌 强直评分为1分(肱二头肌 Z=5.344,P=0.000;肱三头肌 Z=5.146,P=0.000)、2分(肱二头肌 Z=7.421,P=0.000;肱三头肌 Z=6.891,P=0.000)、3分(肱二头肌 Z=5.340,P=0.000;肱三头肌 Z=5.145,P=0.000)的肌 肉iEMG值均高于对照组。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发现,冲击后症状较重侧肌 强直评分、肱二头肌 和肱三头肌 iEMG值均下降(Z=‑3.317,P=0.001;Z=‑2.375,P=0.018;Z=‑2.618,P=0.009);此外,PD组左旋多巴冲击前(肱二头肌 rs=0.664,P=0.000;肱三头肌 rs=0.386,P=0.029)和冲击后(肱二头肌 rs=0.620,P=0.000;肱三头肌 rs=0.588,P=0.000)症状较重侧肌 强直评分与iEMG值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肱二头肌 和肱三头肌 iEMG值可反映肌 强直程度,可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肌 强直程度的量化评估指标。 刘再朝 焦悦 李娟 陈先文关键词:帕金森病 肌强直 上肢 肌电描记术 产后Glazer盆底表面肌 电 评估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对产妇进行Glazer盆底表面肌 电 评估,分析其盆底肌 电 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收治的9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年龄23~34岁,均于产后6~8周按要求在门诊完成Glazer盆底表面肌 电 评估。收集产妇年龄、产次、孕前及生产前体重指数(BMI)、孕周、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有无会阴裂伤、有无会阴侧切及新生儿体重。根据肌 电 正常参考值,将前后静息电 位分为正常组(≤4μV)与异常组(>4μV),快肌 电 位分为正常组(≥35μV)和异常组(<35μV),慢肌 电 位分为正常组(≥30μV)和异常组(<30μV)。对前后静息电 位、快慢肌 电 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静息电 位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孕前BMI、分娩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静息电 位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年龄、分娩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择期剖宫产前后静息电 位均高于经阴道分娩(OR=0.519,95%CI为0.372~0.853,P<0.05;OR=0.365,95%CI为0.219~0.606,P<0.05)。快肌 电 位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孕周、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会阴裂伤比例、会阴侧切比例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肌 电 位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孕前BMI、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会阴裂伤比例、会阴侧切比例、新生儿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越高对慢肌 损伤风险越大(OR=2.752,95%CI为1.036~6.878,P<0.05),经阴道分娩对快慢肌 的损伤风险较择期剖宫产更明显(OR=3.662,95%CI为2.857~4.696,P<0.05;OR=3.967,95%CI为3.084~5.177,P<0.05)。结论管理孕期体重,控制胎儿体重,缩短第二产程时长、减少会阴裂伤及侧切发生率,可减少产后盆底肌 损伤,分娩方式是影响盆底肌 电 位的独立危险因素。 范慧 卓燕玲 程新花 孙莉关键词:盆底肌 肌电描记术 分娩 颈段脊旁肌 肌 电 图运动单位电 位在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颈段脊旁肌 肌 电 图运动单位电 位(MUP)在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三明市第二医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6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40~76岁,病程在12个月以内。另收集82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40~76岁。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测定及针极肌 电 图检测,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DML)、复合肌 肉动作电 位波幅(CMAP)、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 位(SNAP)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及MUP时限和波幅。两组均以每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比较不同年龄段MUP时限和波幅。结果观察组患者C_(5~6)颈脊旁肌 肌 电 图MUP时限为(14.2±2.9)ms,波幅为(724.6±82.9)mV;对照组MUP时限为(9.3±1.2)ms,波幅为(426.2±62.5)mV。两组MUP时限和波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年龄段MUP时限及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不同年龄段MUP时限和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DML、MCV、CMAP波幅,及SCV和SNAP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C_(5~6)颈段脊旁肌 MUP时限延长、波幅增宽,肌 电 图测定有助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 陈燕 罗丽平 丁德谦关键词:肌电描记术 运动单位电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低能量激光疗法联合肌 电 图触发神经肌 肉刺激对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分析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联合肌 电 触发神经肌 肉电 刺激(ETNS)对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26例)及观察组(26例)。在治疗前(入组当天)及治疗后(入组后5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UE)、躯干损伤量表(TIS)、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时间(TS)及-功能能力(FS)、中文版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MA-UE评分、TIS评分、WMFT-FS评分、SS-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观察组治疗后WMFT-T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9.42±11.65)分vs(46.12±11.89)分,P=0.045]。结论 LLLT联合ETNS在改善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冯真真 李敏敏 孙建 郭萌 李伟关键词:激光疗法 电刺激疗法 肌电描记术 神经生理指数对肌 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生存情况的评估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肌 电 图检测神经生理指数对肌 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生存情况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龙岩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ALS患者为ALS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8~72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8~72岁。两组均接受肌 电 图检测,比较两组正中、尺、胫、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DML)、复合肌 肉动作电 位(CMAP)波幅、F波出现频率及神经生理指数(NI),NI=(CMAP波幅/DML)×F波出现频率。根据ALS组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比较两组各神经NI及改良肌 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I、ALSFRS-R及二者联合对ALS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40例ALS患者经肌 电 图检测双侧神经,正中神经DML和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最高,尺神经CMAP和F波异常率最高。针极肌 电 图检测280块肌 肉,共出现神经源性损害182块(65.0%,182/280块)。ALS组各神经NI均低于对照组(P<0.001)。ALS组CMAP波幅、F波出现率低于对照组,DML长于对照组(P<0.001)。40例ALS组患者随访2年,死亡14例,生存26例,死亡组NI、ALSFRS-R评分均低于生存组(P<0.001)。NI联合ALSFRS-R评分对ALS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84、92.30%、92.86%。结论神经生理指数是一种客观的电 生理指标,对预测ALS患者生存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黄志珍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描记术 神经传导 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 总结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患者,临床表型为Morvan综合征5例、Issacs综合征4例、痉挛-束颤综合征1例;临床表现为肌 颤搐10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8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7例、肢体无力7例、感觉障碍6例、痉挛和肌 肉僵硬2例;5例自身抗体阳性;2例MRI异常,分别位于脑干、左侧枕叶和右侧丘脑;10例肌 电 图异常,表现为F波后发放电 位10例、异常自发运动单位电 位10例、束颤电 位10例、肌 颤搐电 位8例、神经性肌 强直电 位3例;3例仅行对症治疗,7例行对症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1例失访,5例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2例死亡。结论 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神经电 生理检出后发放电 位可能是诊断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的敏感性指标。 梅文丽 李六一 冯淑艳 张杰文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肌电描记术
相关作者
崔丽英 作品数:874 被引量:16,995 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病例报告 肌电图 脑炎 重症肌无力 樊东升 作品数:963 被引量:3,879 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病 帕金森病 卒中 肯尼迪 刘明生 作品数:162 被引量:618 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描记术 肌电图 神经传导 单纤维肌电图 张朔 作品数:105 被引量:241 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描记术 肌电图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徐迎胜 作品数:116 被引量:285 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描记术 上运动神经元 三叉神经-颈反射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