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65篇“ 肌电生物反馈“的相关文章
生物反馈疗法与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2025年
背景:生物反馈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实时反馈、个性化治疗和促进神经可塑性等独特优势,加速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目的:综述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外骨骼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现状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期间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EMG biofeedback,physical therapy,robotic exoskeleton,VR,motor function,exercise”,中文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生物反馈,运动疗法,外骨骼机器人,虚拟现实,运动功能,运动”,最终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生物反馈疗法促进脊髓损伤康复的机制包括促进神经可塑性变化、增强神经肉连接和改善运动模式。生物反馈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通常与运动疗法、外骨骼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联合用于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综合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缺乏机制的详细解析、缺少为结合疗效提供有力证据的大规模试验、技术适应性有限等。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这些方面:提高生物反馈的个性化和精准性;可以探索将生物反馈与更先进的技术或工学设备相结合开发新型康复设备,扩大应用领域;将生物反馈应用到步态训练系统、呼吸训练系统以及四肢联动康复系统中,提高反馈的准确性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效果,同时提高设备的易用性和舒适性。
梁佳佳孙姣姣刘文洁邢政李奇李庆雯褚晓蕾
关键词:脊髓损伤肌电生物反馈运动疗法外骨骼机器人运动康复
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的影响
2025年
探析改善脑卒中上肢运动障碍患者症状方案以生物反馈疗法与镜像疗法结合为主的效果呈现。方法 在医院,从2023年1月到2024年10月,对80位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有上肢运动障碍,经过随机分组,他们被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人。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常规的康复治疗,但观察组还额外接受了生物反馈疗法和镜像疗法。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个组在上肢运动能力、手的功能以及相关脑区的神经生理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他们的情况差不多)(P>0.05);但在治疗一个月后,虽然两个组都有所改善,观察组的上肢运动能力和手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在特定的肉力量测试中表现更好,且他们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反映大脑到手的信号传递速度)也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 改善脑卒中上肢运动障碍患者症状方案以生物反馈疗法与镜像疗法结合为主的效果呈现突出,更利于提升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促进患侧脑区神经生理各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张懿杰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脑卒中上肢运动障碍疗效
冰刺激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中,冰刺激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予以研究。方法DAS共88例,均收治于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运用随机抽样法分组,参照组(n=44)提供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n=44)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冰刺激疗法,.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吞咽功能分级情况、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度、营养指标、.肱三头皮褶厚度及满意度对比。结果总有效率经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中以研究组更高;吞咽障碍分级情.况治疗前显示,两组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3级、4级、5级低于参照组,1级、2级高于参照组;营养相关指标经对.比,治疗前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指标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患者.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对比,治疗前两组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满意度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高于另一组。结论经冰刺激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用于DAS中。
汤秀红刘婷朱荣华王彩云王慧朱新汉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肌电生物反馈
阴阳透刺针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分析阴阳透刺针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焦作市中医院接收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给予阴阳透刺针法+生物反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Tinetti步态量表、Fu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卒中量表(NIHSS)、肉积分值(iEMG)、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步行功能量表(FA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inetti步态量表、FMA、BBS、MBI、FAC评分均升高,踝关节AROM范围均增大,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指伸、胫前、肱二头、股二头iEMG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阳透刺针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改善力及平衡能力,促进生活能力恢复。
李凤凤赵娟娟范宝之谈建新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脑卒中偏瘫
太极推拿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太极推拿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21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1)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生物反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太极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及手功能、患肢肩外展群、腕背伸群的值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有1例患者脱落,最终完成治疗者共120例。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评分、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外展群、腕背伸群的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推拿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活动度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陈琴张晓菲张麒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和吞咽训练联合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吞咽训练联合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无锡嘉仕恒信医院收治的79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接受改善微循环、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在此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联合刺激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相关指标及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图平均波幅值、舌压峰值及ADL、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舌骨前移距离、舌骨上移距离均增大,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吞咽训练及刺激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有利于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韩艳玲佘逸凡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肌电生物反馈吞咽训练电刺激
针双翳风透廉泉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针双翳风透廉泉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邯郸明仁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94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双翳风透廉泉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和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舌压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5/47),对照组为76.60%(36/4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SSA、FOI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SA、FOI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双翳风透廉泉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临床
刘莉宁于俊峰张海鹏贾小红安俊丽
关键词:电针翳风廉泉肌电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智能通络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智能通络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32例,根据患者接受的康复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与智能通络治疗仪结合康复功能训练的综合疗法,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肩部功能、手功能及腕功能)、屈曲与伸展下患肢积分值(肱二头及肱三头)、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外旋、内旋)与Barthel指数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肘关节肱二头与肱三头积分(iEMG)、偏瘫侧区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肘关节屈曲下肱二头、肱三头iEMG较治疗前提高(P<0.05),伸展下肱二头iEMG较治疗前降低,肱三头iEMG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iEM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肩部、手、腕功能评分分别为(26.77±4.28)、(15.35±2.46)、(8.13±2.52)分,较治疗前[(12.23±2.76)、(6.54±1.34)、(2.36±0.46)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外旋、内旋分别为(90.77±8.35)°、(45.36±5.33)°、(52.55±5.86)°,较治疗前[(61.23±6.35)°、(26.33±4.65)°、(32.44±3.87)°]显著增大(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62.45±5.25)分,较治疗前[(33.35±4.85)分]显著增大(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智能通络治疗仪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屈曲与伸展下患肢能力,增强肩关节活动度,最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患者生活质量。
陈美君郑锦红王美春庄月娥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上肢功能
盆底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盆底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尿失禁护理门诊就诊的98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1月—2023年2月的4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接受居家盆底训练及门诊生物反馈治疗;2022年6月—9月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进行居家盆底训练。两组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干预,并在治疗前由失禁专科护士提供盆底训练指导。术后拔除导尿管当日及干预后的1、2、3个月,通过24 h尿垫试验的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I-QOL)以及盆底肉锻炼自我效能量表(Broome Pelvic Muscle Self-efficacy Scale,BPMSES)分别评估患者的尿失禁客观严重程度、主观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及盆底训练自我效能。结果两组各纳入患者46例。两组24 h漏尿量和I-QOL得分的组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时间无交互效应(P>0.05)。两组ICIQ-SF和BPMSES得分的时间和组间存在交互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3个月,试验组的ICIQ-SF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BPMSE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训练联合生物反馈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的主客观严重程度,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高成菲顾婕马倩云任凭孟宪丽陆雪彭春雪曹洁
关键词:盆底肌训练肌电生物反馈前列腺癌根治术尿失禁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2025年
探究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收治时间点在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纳入对象为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实施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26例,实施 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在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发现,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相比,观察组得分更低(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还能促进躯干控制,加速康复进程,值得研究和推广。
卞洁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综合康复训练躯干控制

相关作者

张玲
作品数:9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鞍山市汤岗子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患者 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疗效观察
尚清
作品数:159被引量:543H指数:12
供职机构:郑州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疗效观察 患儿 手足口病 儿童
何玲燕
作品数:16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穴位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
胡可慧
作品数:72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康复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疗法联合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张会春
作品数:17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痉挛型脑瘫 疗效 肌电生物反馈 儿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