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1篇“ 肛门成形术“的相关文章
- 一种新生儿肛门成形术治疗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肛门成形术治疗装置,包括设置在新生儿上方的主体横杆,主体横杆的杆身上设置有连接拉索,连接拉索的一端与主体横杆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在新生儿的腿上,连接拉索将新生儿的腿部向上提拉形成吊挂状态以暴...
- 程远娣
- 痔切除术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对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痔切除术和肛门成形术的比较研究。方法 我们选择了320名环状脱垂性混合痔III期的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的160名患者接受了痔切除和肛门成形手术的治疗,而对于较大的痔核,我们则采用了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对于较小痔核点位我们进行肛门成形术治疗。160名患者接受了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我们将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后的伤口疼痛、伤口肿胀以及肛门的收缩状态。结果 治疗组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水肿率与肛门狭窄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两组数据实施对比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 < 0.05)。结论 对环状混合痔进行痔切除和肛门成形手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后创口疼痛、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环状混合痔患者中进行推广应用。
- 李艳莉罗平段国维
-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 一期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的可行性探讨
- 2024年
- 目的总结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的诊断、治疗经验,探讨一期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paroscopy-assisted anorectoplasty,LAARP)治疗RV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肛门成形术的9例RVF患儿的临床资料,9例RVF患儿接受肛门成形术的中位年龄为107 d,范围在4~223 d;手术时患儿的中位体重为5.6 kg,范围在2.8~7.9 kg。9例患儿中6例接受分期手术,肛门成形时2例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4例行LAARP。另3例接受一期手术,1例行PSARP时无法找到瘘管中转LAARP,2例直接行LAARP。总结患儿的术后短期并发症,随访至患儿3岁时,使用Krickenbeck评分系统评估患儿的排便功能。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分期PSARP患儿术后出现切口黏膜脱垂并行切除术治疗,疗效满意;1例行一期LAARP治疗的患儿术后出现尿潴留,短期留置导尿后症状消失;其余患儿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裂开、回缩和脱垂等并发症。1例患儿随访时未满3岁未行排便功能评估;其余8例随访至3岁时,只有1例无法自主控制排便,且存在污粪情况;自主排便能力正常的7例患儿中2例存在便秘(用大便软化剂症状可缓解),2例存在污粪(偶尔出现)。结论RVF是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罕见亚型,需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多种影像学检查并最终手术探查准确诊断。一期LAARP治疗RVF安全可行,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短期疗效好。
- 周佳亮黄蓉方元龙田松汪青园朱小春葛午平
- 关键词:直肠阴道瘘腹腔镜手术肛门直肠畸形
-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与改良Peña术治疗肛门闭锁伴直肠前庭瘘的疗效对比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paroscopic-assisted anorectoplasty,LAARP)和改良半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modified semi 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简称改良Peña术)治疗肛门闭锁伴直肠前庭瘘(anal atresia and vestibular fistula,AV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21年9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3例肛门闭锁伴直肠前庭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LAARP手术组16例和改良Peña术组27例,收集两组患儿手术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裂开、直肠回缩、直肠黏膜外翻、肛门狭窄、瘘管复发等);通过李(正)氏临床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排便控制功能。结果LAARP组和改良Peña术组手术年龄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ARP组手术时间[(2.17±0.80)h]长于改良Peña手术组[(1.63±0.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RP组术中出血量[4.00(3.00,5.00)mL]较改良Peña术组[10.00(5.00,10.00)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裂开(2/16比7/27)和肛门狭窄(2/16比3/2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eña术组术后发生直肠回缩3例,LAARP组无一例直肠回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ARP组术后发生直肠黏膜外翻4例(25%),改良Peña术组无一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一例出现瘘管复发。两组患儿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ARP在AVF患儿中运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远期排便功能与改良Peña术一致,但手术时间较改良Peña术长,且可能增加术后直肠黏膜外翻的发生概率。
- 王维鳌郑泽兵刘远梅金祝汤成艳龚元夏兴容杜青黄露祝代威
-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
- 腹腔镜辅助下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排便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肛门成形术(LAARP)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Pena术治疗,观察组接受LAAR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Cor、CRP、CRH、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排便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ARP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可缓解机体创伤反应及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排便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徐珂张攀郝毅
- 关键词:创伤反应排便功能
- 腹腔镜辅助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anorectoplasty,LAARP)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出1998年1月至2023年1月发表的符合纳排标准的LAARP与PSARP治疗中高位ARMs的对照研究。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采用Egger's及Begg's检验分析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1553例患儿,其中LAARP组829例,PSARP组7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LAARP组较PSARP组住院时间更短[WMD=-3.38,95%CI(-4.10~-2.65),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WMD=-8.99,95%CI(-11.42~-6.56),P<0.001]、术后切口感染/裂开发生率更低[RR=0.20,95%CI(0.11~0.36),P<0.001]、术后直肠测压肛管静息压力更高[WMD=6.39,95%CI(1.13~11.66),P=0.017]、高压区长度更长[WMD=0.97,95%CI(0.00~1.94),P=0.049]、术后自愿排便率更高[RR=1.12,95%CI(1.02~1.22),P=0.017]、Ⅱ/Ⅲ级便秘发生率更低[RR=0.25,95%CI(0.14~0.46),P<0.001],但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更高[RR=1.73,95%CI(1.25~2.39),P=0.001]。LAARP组与PSARP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肛门狭窄发生率、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Kelly评分优良率,Ⅱ/Ⅲ级污粪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SARP相比,LAARP治疗中高位ARMs具有术中出血更少、术后伤口感染/裂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肛门排便功能更好等特点,但LAARP治疗中高位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更高。
- 刘兰谢斯琦何渊彬林宇吴典明方一凡黄燕炳
-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
-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治疗肛门成形术后尿道憩室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尿道憩室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例行单切口腹腔镜治疗肛门成形术后尿道憩室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患儿均因外院肛门形成术后出现尿道憩室就诊于本院,术前均行逆行膀胱造影及盆腔磁共振成像确定尿道憩室的位置及大小。患儿均为男性,出生后诊断为肛门闭锁,6例患儿出生后第2天行横结肠造口;1例未行结肠造口,出生后第1天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7例患儿中,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2例,直肠尿道球部瘘5例。首次肛门成形术式为: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5例,后矢状入路1例,腹会阴手术1例。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排尿困难3例,尿道内黏液样分泌物1例,排尿时自肛门漏尿2例,反复泌尿系感染2例,憩室内结石1例,排便困难2例。合并盆腔内假性囊肿1例。尿道憩室长度为(3.5±2.2)cm,直径为(2.3±1.1)cm。中位手术年龄为2.8(0.5~6.0)岁。结果7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2.8±0.5)h。术后住院时间(10.3±2.9)d,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为(2.4±1.4)d,术后完全恢复进食的时间为(3.8±2.1)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5(1.7~6.1)年。术后复查无尿道憩室,无尿道瘘复发,无尿失禁及泌尿系感染等。结论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治疗肛门成形术后尿道憩室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满意。
- 明安晓刁美李龙李颀李旭
- 关键词:肛门闭锁先天性腹腔镜尿道憩室
- 不同手术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对比研究
- 2023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anorectoplasty,LAARP)、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与腹会阴联合肛门成形术(abdominal perineal anorectoplasty,APARP)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肛门成形术的178例ARM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LAARP组、PSARP组、APARP组,其中LAARP组82例、PSARP组80例、APARP组16例。对各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情况(采用Kelly评分进行判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儿手术时体重、手术年龄、骶骨指数、直肠盲端位置及并发畸形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RP组手术时间[(159±25)min]较PSARP组[(109±11)min]、LAARP组[(112±13)min]明显延长(P<0.05),而PSARP组与LAARP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PARP组(10/16,62.5%)明显高于LAARP组(20/82,24.4%)和PSARP组(22/8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AARP组与PSA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功能Kelly评分等级为差的人数比例:APARP组(6/16,31.3%)、LAARP组(18/82,22.0%)和PSARP组(19/80,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ARP可以替代APARP手术,而LAARP与PAARP的适应证选择需要视个体情况而定。
- 夏仁鹏邹婵娟许光赵凡马体栋肖咏彭琨李碧香周崇高
- 关键词:肛门疾病肛门直肠畸形外科手术儿童
- 改良式肛门成形术在混合痔术前肠道准备与术后护理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改良式肛门形成术术前肠道准备的要点,观察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改良式肛门形成术的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中抽取62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乱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本次对照试验共设置两组,其中对照组由实施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组成,观察组(n=3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Kelly中大便控制、污粪、肛门括约肌收缩三个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调查问卷中躯体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三个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在两项数据的对比中均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做好改良式肛门形成术术前肠道准备,加强对混合痔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中也有积极作用。
- 易红梅
- 关键词:混合痔术前肠道准备术后护理
- 分段切断部分内括约肌配合肛门成形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创面疼痛程度、肛门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分段切断部分内括约肌配合肛门成形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创面疼痛程度、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36)采用肛门成形术治疗,观察组(n=36)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段切断部分内括约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创面疼痛程度、肛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52±1.63)d、(25.34±5.14)d,均短于对照组的(18.74±1.88)d、(30.35±6.6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4.43±0.72)分、(3.73±0.51)分、(2.06±0.2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7±0.96)分、(4.33±0.84)分、(3.21±0.7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肛门狭窄程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分别为(0.72±0.14)分、(10.44±2.07)kPa、(22.42±4.33)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31±0.38)分、(12.71±3.12)kPa、(25.12±5.04)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切断部分内括约肌配合肛门成形术能有效改善环状混合痔患者的肛门功能,减轻其创面疼痛程度,且并发症少,有助于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 张逢梅周文广
-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肛门成形术肛门功能
相关作者
- 李龙

- 作品数:722被引量:2,791H指数:21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小儿 儿童 胆道闭锁 治疗小儿
- 刁美

- 作品数:83被引量:367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总管囊肿 治疗小儿 肛门成形术 腹腔镜辅助
- 明安晓

- 作品数:66被引量:328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道闭锁 治疗小儿 腹腔镜辅助 胆总管囊肿
- 杨丽梅

- 作品数:17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
- 研究主题:出口梗阻型便秘 中西医结合诊治 肛门成形术 肛管直肠 松解
- 杨合英

- 作品数:161被引量:4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小儿 儿童 新生儿 先天性巨结肠 神经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