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69篇“ 肝门部胆管“的相关文章
-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现状与进展
- 2024年
-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一种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其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它的早期诊断难度大,预后差,在临床治疗上还面临着不小的考验。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而化学治疗是其辅助治疗手段。术前,需要精准评估病人的病情,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在手术过程中,成功治疗的关键是要保证肿瘤被安全、有效和规范的切除。综合治疗的运用,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期。以肿瘤科学理念为指导,综合运用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模式,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 刘玉涛谷昊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
-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争议与进展
- 2024年
- 肝门部胆管癌(HCCA)主要发生在肝总管和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其约占胆管癌的50.0%~70.0%,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亚洲最高。目前,手术是治疗HCCA的唯一有效途径。HCCA因早期症状缺乏或不典型,往往患者出现黄疸或者明显腹痛等临床症状,已到进展期才能明确诊断,且其解剖位置特殊、复杂,肿瘤具有沿胆管生长及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率均较低。HCCA的外科治疗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在外科治疗方面,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新的争议点也在不断出现,譬如是否需要实施术前胆道引流及方式、剩余肝体积不足的解决、肝切除的范围、淋巴清扫范围、联合血管切除及肝移植的价值、微创手术应用等。笔者基于当前最新发表文献探讨这些争议,以期对HCCA正确认识和理解,规范化HCCA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张宇王慧君郑卫华云成高宏伟张俊晶
- 关键词:外科手术预后
- 一种肝门部胆管癌的取材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病理取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肝门部胆管癌的取材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取材方法包括纵向取材和辐向取材,纵向取材包括:远端胆管取材,即沿着肿瘤和胆总管一端切缘的连线进行纵向取材;近端胆管取材,即沿着肿瘤和胆管靠近肝脏...
- 金烁曾建平王思远姜楠于劭勍
-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关键技术标准及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肿瘤根治性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也是肝胆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领域。合理有效的术前准备方案以及规范的手术方案,是实现高质量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必要条件。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涉及多个核心环节,包括肿瘤可切除性和肝储备功能评估、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等。有效的术前准备包括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胆道引流、肝体积测量、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等,目的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改善肝功能、确保大范围肝切除安全性。围肝门解剖、肝切除范围、门静脉切除重建、肝动脉切除重建、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是肿瘤根治性切除关键技术,目的是实现所有切缘阴性,彻底清除肿瘤及其侵袭的组织。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点,如术前胆道引流途径及周期、肝切除范围、肝动脉重建的必要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等,仍有待进行更多临床研究以形成共识。
- 李斌姜小清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
-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认知和进展
- 2024年
-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Laparoscopic;radical;resection;of;hilar;cholangiocarcinoma;LRRHC);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在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效果获得部分学者认可的同时;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和术后各种预后不良的现状;使得LRRHC从观念的提出到现在依然是极富挑战并充满争议的。本文旨在结合对肝门部胆管癌疾病的国内外认知;对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中的应用理念和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胆道重建等进行阐述。
- 辛少博杨浩沈洪哲董亚东秦兴雷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引流腹腔镜根治术淋巴结清扫
-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8例临床体会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7例以及2024年1月1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共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8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中,2例术前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减轻黄疸,复查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降至80μmol/L以内后手术。Bismuth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手术方式:5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肿瘤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肿瘤+左半肝+尾状叶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肿瘤+右半肝+尾状叶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375(270~720)min,中位出血量350(200~800)mL,中位淋巴结清扫数7(3~11)个,R0切除率100%。术后8例患者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11.0±2.5)d,平均镇痛时间(4.0±0.8)d,平均禁食时间(2.7±1.0)d,中位住院时间17(15~25)d,平均住院费用(7.8±2.2)万元。3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腹腔感染,1例A级胆瘘,1例上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顺利出院。随访至2024年3月,中位随访时间16(2~48)个月。6例患者存活,2例因术后复发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结论本临床中心的初步研究表明,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 张素芳徐建波洪晟乾李国安严雨楼祁付珍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腹腔镜手术三维成像根治性切除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双向专病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05年8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连续收治的首诊为肝门部胆管癌并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510例患者资料。男性324例,女性186例,年龄[ M(IQR)]63(13)岁(范围:25~85岁)。入院时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343例(67.3%),B级167例(32.7%)。其中372例(72.9%)患者伴有黄疸症状,入院时总胆红素为126.3(197.6)μmol/L(范围:5.4~722.8 μmol/L),247例(48.4%)术前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减黄治疗,减黄组术前中位胆红素水平由186.4 μmol/L降至85.5 μmol/L。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识别根治性切除(R0切除)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总体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的预后因素。 结果:510例患者中,Bismuth-Corlett Ⅲ~Ⅳ型366例(71.8%),其中86.1%(315/366)行半肝及以上切除;Ⅰ~Ⅱ型144例,其中81.9%(118/144)行单纯肝外胆管切除。51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8个月,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2%、35.6%、24.8%、11.0%;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5.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0%、32.4%、20.9%、11.0%。R0切除率为64.5%(329/510),R0切除患者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5%、48.6%、34.4%、15.2%。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26.1%(133/510),30 d内病死率为4.3%(22/5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ismuth-Corlett Ⅰ~Ⅲ型( P=0.009)、半肝及以上切除( P=0.001)及不伴有血管侵犯的T1~T2期患者更易获得R0切除[T2期比T1期: OR=1.43(0.61~3.35), P=0.413;T3期比T1期, OR=2.57(1.03~6.41), P=0.010;T4期比T1期: OR=3.77(1.37~10.38), P<0.01]。术前胆红素水平、Child-Pugh分级、肿瘤最大径、手术切缘、T分期、N分期、神经浸润和病理学分级是pM0期患者总体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P值均<0.05)。 结论:根治性手术切�
- 李相成李长贤张慧成峰张峰浦立勇张传永王科孔连宝钱晓峰李东华陆文熊王平姚爱华白剑锋吴晓峰陈瑞翔王学浩
- 关键词:胆管肿瘤根治性切除
- 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和术中导航研究进展
- 2024年
- 肝门部胆管癌严重危害国人健康,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唯一可能治愈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且肝门部解剖结构复杂、高位胆管肿瘤无法精准定位,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致使我国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远低于国际领先水平。随着高精度影像检查方法和内镜下活组织检查的广泛开展,现已能在术前精确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侵袭范围,然而术中高位胆管离断点的确定仍然只能依赖术者的经验,根据肝门部胆管与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以及触诊的胆管软硬度来判断。临床迫切需要术中影像学辅助设备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侵袭范围进行实时成像,并精准引导胆管离断,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远期生存率。笔者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规划方法及术中导航技术的现状,并对胆管腔内超声检查在术中实时引导胆管离断的国际首次应用实例作出分析,旨在为术中导航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 王宏光罗漫
- 关键词:胆道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术中超声
-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诊疗难点、争议及团队23年实践体会
- 2024年
- 目前外科治疗仍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合理、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案涉及肿瘤可切除性评估、肝储备功能评估、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等多个核心环节。肝门区域肿瘤的准确归类和鉴别诊断、术前合理的胆道引流方案、合理的肝切除范围以及肝动脉切除后血管重建等,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结局的重要问题。不同类型肝门区域胆管癌的病理类型、分子特征、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路径等存在诸多差异,有必要对其作出严格区分以制定合理的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更有利于充分引流胆管,但也存在肿瘤细胞播散转移的风险,建议对计划联合实施半肝以上切除者,首选PTBD对拟保留肝叶实施单侧引流,同时重视术前胆汁回输对加速肝功能恢复的作用。联合半肝及以上范围切除能够提高R0切除率和生存率,但也要考虑肿瘤生物学特性和手术创伤的影响,应根据肿瘤分型和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以实现合理控制手术损伤和更大治疗获益的目标。保留或重建残余肝叶动脉血供对防范术后肝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术前三维重建对于合理规划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 李斌姜小清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诊疗路径肝储备功能
-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模型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根治性切除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获得治愈的唯一有效手段,但却有着极高的术后死亡率,术后复发率高,所以国内外的学者构建了基于统计学的评估方法来预测患者术后的生存期及并发症发生,例如列线图、评分系统等预后模型。基于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临床医师能够更好地筛选能从手术中获益的患者,指导对复杂患者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通过采用替代治疗方案或者减少术前危险因素来降低术后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预后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预测患者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 方禹竣段键卿哲黄慧聪吴文琪周立明何金兰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列线图
相关作者
- 黄志强

- 作品数:652被引量:8,540H指数:50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肝门部胆管癌 微创外科 肝切除术 腹腔镜
- 董家鸿

- 作品数:1,090被引量:7,165H指数:3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肝肿瘤 肝细胞
- 周宁新

- 作品数:342被引量:2,785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 胆管癌 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 张永杰

- 作品数:130被引量:1,002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研究主题: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手术 胆囊癌 胆管癌 手术治疗
- 邹声泉

- 作品数:510被引量:2,520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胆管癌 胆管癌细胞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