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4篇“ 肠道结构“的相关文章
- 近日节律基因Clock调控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结构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
- 2025年
- 构建肝-肠轴部位敲低Clock基因的C57BL/6小鼠,通过西方饮食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型,检测Clock基因对肝脏和肠道组织的影响,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组学变化.结果显示,敲低Clock基因会加剧小鼠NAFLD症状,表现为肝脏脂肪沉积增多和纤维化明显;改变肠道组织结构,表现为肠道绒毛高度降低,杯状细胞数目减少,且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质TJP1和OCCLUDIN表达水平下调.Clock基因会改变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可能通过影响NAFLD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菌群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 陈晓惠任欣欣雷艳李敏倩王芳王蓓杨淑红
- 关键词:CLOCK基因肠道菌群
- 不同日龄四指马鲅幼鱼肠道结构和菌群组成变化分析
- 2025年
- 为研究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的肠道发育规律和菌群变化特征,为其健康养殖和饵料投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养殖实验过程中不同日龄(37、44、58、72、86和114日龄)的四指马鲅,并结合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日龄幼鱼间的生长性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鱼苗日龄增加,其肠道绒毛长度、宽度、肌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等逐渐增加,在58日龄时肠道结构相对完善。在幼鱼肠道中共鉴定出40个门和521个属的微生物,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占所有肠道细菌的78.69%。在属水平上,不同日龄的优势菌属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丰度变化较大。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弧菌属(Vibrio)、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与绒毛长度和肌层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硝酸盐还原污物球菌属(Defluviimonas)与绒毛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转换颗粒饲料后,肠道内病原菌属的相对丰度上升,建议不宜在幼鱼早期投喂过多的颗粒饲料,且应加强换料期间的水质监管和病原菌防控。
- 冯元泰史荣君李俊伟区又君齐占会黄洪辉贾旭颖
- 关键词:肠道结构肠道微生物
- 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究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为稻渔轮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规格整齐、健康的草鱼270尾[平均初始体质量为(55.36±0.52)g/尾],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F)、干稻草组(DS)和新鲜稻草组(FS),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CF组草鱼只投喂配合饲料,DS组草鱼投喂处理后的干稻草,FS组草鱼投喂新鲜稻草,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指标(成活率、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肝体比、肠重比、肠长比、肥满度)、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肌肉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含量)、肠道结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和菌群多样性。【结果】与CF组相比,除成活率3组差异不显著外,DS和FS组的其余生长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草鱼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差异显著(P<0.05),以CF组最高;CF组的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DS组和FS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DS组。各组草鱼肌肉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CF组草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S组和FS组(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FS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S组(P<0.05)。与DS组相比,CF和FS组草鱼肠道结构较为完整;DS组草鱼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最低。CF、DS和FS组草鱼肠道优势菌门一致,均以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最大,分别为73.31%,58.62%和32.89%,而优势菌属各不相同。FS组草鱼肠道菌群OTU数量最多。【结论】草鱼摄食稻草对生长、免疫和肠道造成一定的损伤,在稻渔轮作中建议补充一些配合饲料,以弥补单一摄食稻草而造成的营养不足。
- 罗王燕张凯李坤杨顺慧王广军
- 关键词:草鱼稻草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
- 盐碱胁迫对青海湖裸鲤肠道结构和渗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究盐碱胁迫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肠道的影响,将体重为(8.13±1.45)g的青海湖裸鲤一龄鱼驯养在水温为(15.3±1.6)℃的不同胁迫环境中养殖28d,不同胁迫有盐胁迫组(Y100)、碱胁迫组(J100)和盐碱混合胁迫组(YJ100),以3‰盐度为对照组(CK)。结果显示:J100组水环境的pH最高,CK组最低。Y100组水环境的氨氮含量最高,YJ100组最低。Y100组青海湖裸鲤的肠道结构较其他组更加完全,浆膜层完整,纹状缘发达;J100组和YJ100组裸鲤前肠结构受到损伤,肌层厚度从前肠到后肠逐渐变薄;肠道的皱褶高度方面,CK组与Y100组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YJ100组则反之;J100组中肠皱褶高度最高,后肠次之,前肠最低。不同胁迫组渗透相关基因GpAQP1、GpMAPK14、GpPLA2和GpCA2均在中肠表达量较高,而GpNKA1、GpALP则在前肠表达量较高。总之,碱处理和盐碱处理损伤了青海湖裸鲤肠道结构,从而影响了鱼体的生长发育,这一结论为解释自然状态下青海湖裸鲤生长缓慢提供研究方向。
- 崔妍蓉李瑾颜鲁杨王统刚张罗丹卫福磊魏姝瑾梁健
- 关键词:肠道结构盐碱胁迫基因表达青海湖裸鲤
- 海拔对稻田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在不同海拔下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低(580 m)、中(830 m)和高(1340 m)3个不同海拔的稻田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析其肠道的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结果】低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绒毛高度(521.04μm)显著高于中海拔组(438.01μm)和高海拔组(419.39μm)(P<0.05);中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胰蛋白酶活性(4541.65 U/mg)显著高于低海拔组(4023.72 U/mg)和高海拔组(3722.10 U/mg)(P<0.05);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软壁菌门是稻田金背鲤肠道的主要菌群门类。【结论】不同海拔对稻田金背鲤的肠道形态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产生影响。虽然稻田金背鲤的肠道菌群在不同海拔下出现相应的变化,但是,仍保持以放线菌门为主的相对稳定菌群,说明金背鲤的肠道具有对稻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 杨立蒙庆米白天泉李嘉尧姚俊杰马兰
- 关键词:海拔稻田肠道消化酶肠道菌群
- 丁酸梭菌对钝吻黄盖鲽幼鱼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研究丁酸梭菌对钝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幼鱼生长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体长(10.28±0.08)cm、体质量(13.72±0.90)g的钝吻黄盖鲽幼鱼共180尾,随机分为试验组(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菌液)和对照组,开展了为期42 d的饲养对比试验,采用体尺性状测量、肠道组织切片观察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了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菌液对钝吻黄盖鲽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肠道组织的绒毛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绒毛宽度显著增加(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门和属水平上,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增加钝吻黄盖鲽幼鱼肠道中潜在有益菌的数量,促进肠道分解、代谢饲料的功能。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提高钝吻黄盖鲽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其肠道结构,调节肠道菌群的比例,促进肠道健康。
- 徐晓莹史文凯张宁卢波李秀梅张晓明刘蓬
- 关键词:丁酸梭菌肠道结构肠道菌群
- 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刺参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
- 2024年
-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PS)对刺参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450头初重为(62.35±4.17)g的刺参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刺参。Control组、CHM1组和CHM2组分别饲喂添加0、100和200 mg/kg APS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CHM2组刺参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HM2组刺参肠道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HM1与CHM2组的绒毛宽度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且CHM1组显著低于CHM2组(P<0.05)。16S测序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刺参肠道菌落的优势菌门;CHM2组肠道菌落的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特异优势菌落为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目和芽孢杆菌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200 mg/kg APS,能够提高刺参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形态和细菌群落结构。
- 王德娟郑清寅邵建春覃盼陈新华王学习
- 关键词:黄芪多糖刺参肠道结构肠道菌群
-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或丁酸钠对大口黑鲈幼鱼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消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B)或丁酸钠(SB)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消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试验配制3种等氮(50%)和等脂(9%)的饲料,分别为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10 mL/kg CB(CB组)、基础饲料+1.0 g/kg SB(SB组)。试验挑选360尾大口黑鲈[(5.02±0.01)g],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CB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SB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CB组肠道中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CB组和SB组肠道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CB或SB可显著提高肠道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CB组肠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SB组肠道中钠钾ATP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CB组和SB组肠道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B组肠道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CB组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CB组中肠绒毛宽度显著增加(P<0.05),减轻了肠道炎症反应。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CB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性能,添加CB或SB增加了大口黑鲈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了肠道消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指标以及改善肠道结构,与SB组相比,添加10 mL/kg的CB对提高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指标以及增加肠道绒毛宽度效果更佳。
- 侯冬强胡俊茹陈冰彭凯李培佳黄文曹俊明赵红霞
- 关键词:丁酸梭菌丁酸钠消化酶肠道结构
- 异绿原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免疫性能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异绿原酸(ICGA)对肉鸡前期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免疫性能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科宝肉鸡4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500 mg/kg ICGA(T1组)、基础饲粮+1000 mg/kg ICGA(T2组)、基础饲粮+2000 mg/kg ICGA(T3组)、基础饲粮+3000 mg/kg ICGA(T4组)。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各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T3组和T4组粗蛋白(CP)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2组(P<0.05),各试验组钙(Ca)的表观代谢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3组的回肠pH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肉鸡血清补体C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1组(P<0.05),T3组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T1组和T2组(P<0.05)。T2和T3组非寻常球状菌(Subdoligranulum_variabil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1组(P<0.05),T2组Subdoligranulum_variabile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ICGA提高了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和免疫性能,改善了肠道结构和肠道菌群,肉鸡饲粮中适宜的ICGA添加水平为2000 mg/kg。
- 周思源江皓天赵紫茵颜安刘树栋陈宝江
- 关键词:异绿原酸肉鸡肠道发育免疫性能微生物多样性
- 蒲公英酚酸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炎症因子及肠道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试验旨在研究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蒲公英酚酸(TPA)对其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道结构的影响。选取150只20周龄体重和产蛋率接近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DZ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TPA_(0.5%)组和TPA_(1.0%)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的TPA。预试期3 d,正式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TPA_(1.0%)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DZ组和TPA_(0.5%)组(P<0.05),TPA_(1.0%)组料蛋比显著低于DZ组(P<0.05)。TPA_(0.5%)组和TPA_(1.0%)组蛋黄比色显著高于DZ组(P<0.05),TPA_(1.0%)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DZ组(P<0.05)。TPA_(0.5%)组和TPA_(1.0%)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DZ组(P<0.05),TPA_(1.0%)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显著低于DZ组和TPA_(0.5%)组(P<0.05),TPA_(0.5%)组和TPA_(1.0%)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高于DZ组(P<0.05)。TPA_(1.0%)组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高于DZ组(P<0.05),TPA_(0.5%)组和TPA_(1.0%)组肠壁厚度显著高于DZ组(P<0.05)。研究表明,在蛋鸡饲粮中添加TPA可以改善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道结构等,添加水平为1.0%时效果最好。
- 李赵嘉孟然冯薇王秀萍邵引刚杨文娇毛立娟
- 关键词:蛋鸡蛋品质炎症因子肠道结构
相关作者
- 侯永清

- 作品数:383被引量:1,248H指数:19
-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 研究主题:仔猪 断奶仔猪 脂多糖 脂多糖刺激 饲料添加剂
- 刘玉兰

- 作品数:257被引量:668H指数:16
-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 研究主题:断奶仔猪 仔猪 脂多糖刺激 脂多糖 免疫应激
- 王玲

- 作品数:121被引量:243H指数:8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
- 研究主题:牛蛙 饲料 替代鱼粉 凡纳滨对虾 表观消化率
- 丁斌鹰

- 作品数:299被引量:903H指数:17
-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 研究主题:仔猪 脂多糖 断奶仔猪 脂多糖刺激 Α-酮戊二酸
- 朱惠玲

- 作品数:168被引量:42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 研究主题:仔猪 脂多糖 脂多糖刺激 断奶仔猪 N-乙酰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