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7篇“ 育性表达“的相关文章
不同种植方式对光温敏雄小麦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光温敏雄小麦的稳定表达是实现其成功利用的关键。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2个光温敏雄小麦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时期的推迟、播种密度的降低、行间距的增加,自交结实率呈升高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时期对自交结实的影响最大,播种时期与播种密度、播种行间距间均存在显著的互作。年度间、株间、株内穗间、穗内小穗间、小穗内小花间均存在自交结实的差异,其中不同蘖位间自交结实粒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主茎〉第1分蘖〉第2分蘖〉第3分蘖,第5-10小穗自交结实多于其他部位。光温敏雄小麦BS366的可表现出由0%-70%的连续变化,而BS210的则在11%-42%。
秦志列孙辉张风廷赵昌平王志敏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育性表达
不同温度处理对温敏核不水稻广占63S表达及其蛋白质组的影响
本实验以温敏核不水稻广占63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水稻敏感期对其进行低温/(22℃/)处理后水稻的变化,并与高温/(>26℃/)对照下的水稻进行对比,将差异较大的一组水稻幼穗蛋白采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
徐书琴
关键词:温敏核不育水稻幼穗双向电泳
文献传递
离子注入后同源四倍体核雄水稻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以同源四倍体核不水稻为研究材料,以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完成了离子注入试验。对离子注入群体进行筛选后以变异单株为基础,在分化的敏感期经过低温处理后对其表达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离子注入剂量为1×1017cm-2的处理中,在同源四倍体核不水稻的当代群体内出现了比较多的变异单株。在各个变异单株之间其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异。在分化的敏感期经过低温处理后,某些突变体在伴随着发生形态学变异的同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异,而另一些突变体在发生形态学变异或生变异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其亲本的雄。在M3代群体内,各个株系群体内单株之间的农艺状并没有达到整齐一致的状态,但各个株系在雄表达上却保持了上一个世代的突变特。由此认为,氮离子束注入所导致的变异在M3代群体内并没有发生进一步的分离。
黄群策李玉峰李国平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水稻核雄性不育氮离子注入育性表达
温敏核不基因在籼型三系遗传背景下的表达被引量:5
2006年
用3个温敏核不系培矮64S、6311S和360S与7个籼型质核互作型水稻雄系及相应的保持系、3个恢复系配组,观察了51个组合的F1、19个F2及6个BC1的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温敏核不状由2对隐基因控制,具有对质核互作型雄的强恢复基因;6311S温敏核不状由1对隐基因控制,同时具有1对弱恢复基因;360S温敏核不状由1对隐基因控制,但没有恢复基因。进一步利用4个细胞质雄系/6311S组合F2群体中4个温敏核不株与5个细胞质雄系CMS配组,研究了杂交F1的,表明在可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对温敏核不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在不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是温敏核不基因表达的关键。由此提出了选细胞质背景的光温敏核不系和温敏核不背景的质核互作型不系的策略。
王际凤陆作楣
关键词:温敏核不育基因三系杂交稻基因表达恢复基因
rolB转基因农垦58S形态、表达和内源激素水平变化
光敏核不水稻的发现开辟了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丰富了植物生长发调控理论的研究内容.该课题以光敏核不水稻品种农垦58S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将CaMV35S启动子和自然启动子分别调控的、...
杨特武
关键词:光敏核不育水稻ROLB基因育性表达内源激素水平
文献传递
光温敏核不水稻培矮64S低温下表达及其稳定研究
中国独创的两系杂交水稻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两用核不系不表达的不稳定却一直困扰着生产应用单位,限制了两系杂交稻的发展速度,是两系杂交稻研究和应用中必须加以克服的核心问题.为了进一步阐明...
廖伏明
关键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单株选择
水稻光温敏核不系培矮64S低温下表达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藉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 ,对两系杂交水稻不系培矮 64S在 2 2 .0~ 2 3 .0℃的低温下的表达规律进行了连续 2年的跟踪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2 3 .0℃的低温仅能导致培矮 64S花粉不度的明显降低 ,而 2 2 .5℃和 2 2 .0℃的低温则不仅能导致花粉不度的下降 ,而且还能诱导一定程度的自交结实 ;2 )培矮 64S的温度敏感终止期为幼穗分化第 6期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 ,温度最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第 4~ 5期 (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 ;3 )培矮 64S具有光敏 ,其临界光长处于 13 5 0~ 13 .3 8h之间 ,光敏温度范围为 2 3~ 2 8℃ ;4 )对于农艺状已经稳定的高世代培矮 64S而言 ,其控制表达的遗传基础尚不纯 ,表现在来源相同的不同株系间或同一株系内不同单株间在低温下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异 ,且低温强度加大 。
廖伏明袁隆平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育性表达
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间三交F_1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对南京 11,光壳稻和巴利拉或秋光配制的单交、测交 2 8个组合F1,F2 及其亲本在云南籼粳交错区的宜良县进行鉴定分析表明 :(1)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F1易受低温影响 ,其广亲和基因难以表达。南京 11与矮嘎、明子谷、木帮谷、毫秕、镰刀谷、末烈谷等光壳稻杂种F1和F2 代的表达基因不同 ,F1的表达基因易受环境影响 ;但F2 表达符合广亲和基因的遗传模式 ;并受主基因控制。 (2 )南京 11,光壳稻与巴利拉测交组合F1单株多数为不株 ,不株与可半不株比例符合X2 检验 1∶1理论值的分界以 5 %和 10 %居多。 (3)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秋光的S -
曾亚文徐福荣陈勇梁斌叶昌荣申时全
关键词:光壳稻育性表达籼粳广亲和性
培矮64S表达的温敏感部位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培矮 64S在转换敏感期 (Ⅳ~Ⅵ期 )主茎幼穗长为 0 .70~ 9.3 4cm ,顶叶叶枕距为 - 2 0 .0~ - 3 .5cm ,穗尖离地面距离为 2 .77~ 15 .5 6cm ,穗尖离第一节距离为 6.70~ 19.92cm ,分蘖上述四项指标值均小于主茎指标值。敏感期幼穗感受自然低气温 (平均日均温 2 1.6℃ ) ,表现为可 ,花粉可染率为 2 1.8% ,套袋结实率为11.3 % ;感受人工恒定较高水温 ( 2 5℃ ) ,表现为不 ,花粉可染率为 0 .4 % ,套袋结实率为 0 ,表明敏感期幼穗为其表达的温敏感部位。另外 ,在低气温条件下 (平均日均温 2 1.6℃ ) ,敏感期淹深水极显著降低可表达 ,花粉可染率为 2 .7% (对照为 2 1.1% ) ,套袋结实率为 0 .2 % (对照为 10 .4 % )。
徐孟亮周广洽
关键词:水稻培矮64S幼穗
水稻光(温)敏不表达对温度的反应差异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在控温及自然条件下,比较研究了22个光(温)敏不表达对温度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用22~24C+14h光照在表达敏感期连续处理7~10d,部分不系败彻底,花粉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均为0;部分材料花粉可染率为0.1%~4.2%,但自交结实率为0;还有一部分材料不但花粉可(可染率0.5%~80.7%),而且自交结实(结实率0.1%~54.8%).不系g0521S转换方向与其它不系相反,即高温可,低温不
徐孟亮李训贞黄亮周广洽
关键词:水稻温度育性表达

相关作者

廖伏明
作品数:50被引量:672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杂交水稻 水稻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表达
袁隆平
作品数:266被引量:3,608H指数:32
供职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水稻 杂交水稻 选育 超级杂交稻 杂种优势
周广洽
作品数:61被引量:770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水稻 温度 育性 培矮64S 温敏核不育
徐孟亮
作品数:62被引量:551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育性 逆境 温度 培矮64S
黄群策
作品数:260被引量:958H指数:2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同源四倍体水稻 同源四倍体 育种 离子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