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1篇“ 肺动脉瓣反流“的相关文章
- 心肌做功技术评估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肌做功技术评价不同程度肺动脉瓣反流(PR)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轻中度PR患者、重度PR患者各50例及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研究,分析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参数,右心室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指数、整体有效功、整体做功效率和整体无效功。结果(1)3组患者除肺动脉内径、肺动脉瓣反流PHT值以外,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PR轻中度组比较,PR重度组右室壁厚度增厚,RV-d/LV-d增高,TAPSE、FAC、S’及RVGLS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R轻中度组FAC、RVGL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着PR程度增加,RVGWI、RVGCW、RVGWW均逐渐增高,RVGWE逐渐减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相关性分析显示,RVGWI、RVGCW和RVGWW与PA内径呈正相关,与FAC、TAPSE、S’、RVGLS呈负相关;RVGWE与PA内径呈负相关,与FAC、TAPSE、S’、RVGLS呈正相关。结论心肌做功参数可以准确检测不同程度PR患者的右心功能损伤程度,对轻中度、重度PR均有诊断价值。
- 翁子墨冯德喜
- 关键词:肺动脉瓣反流
-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的预测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肺动脉参数对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出现肺动脉瓣反流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法洛四联症,行一期根治术的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跨环手术组与非跨环手术组。根据随访期间内有无新出现肺动脉瓣反流分为反流组与非反流组,对入组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术前肺动脉参数资料、手术方式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效果。结果:共纳入124例患儿。其中男性72例,女性52例;平均患儿手术年龄(11.9±6.4)个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1.9个月。124例行一期根治术的患儿中,新出现肺动脉瓣反流111例(89.5%),其中24例(19.4%)为中度至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手术方式与术后发生中重度PR相关。术后PR与MaGoon比值、肺动脉瓣瓣环Z值、行TAP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有关。行ROC曲线分析显示肺动脉瓣瓣环Z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同时PAAI(AUC=0.659)对术后肺动脉瓣反流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预测效果与PV z-score大致相当。结论: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术前的肺动脉瓣环Z值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的发生。
- 李晓雪杨一妃梁永梅王志远吕震宇顾燕金梅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反流
- 新型国产肺动脉瓣膜治疗儿童肺动脉瓣反流的早期临床经验
- 2024年
- 目的评价Med-Zenith肺动脉瓣膜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筛查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度以上肺动脉瓣反流患儿,完善心脏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和心脏磁共振(MRI)评估右心室流出道解剖学形态,左、右心室容积和肺动脉瓣反流分数,对符合纳入标准者植入Med-Zenith肺动脉瓣膜。分析和评价手术急性期及随访早期植入瓣膜的功能,患者左、右心室容积指数变化及瓣膜相关并发症。结果共13例先心病术后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儿行Med-Zenith肺动脉瓣膜植入,植入时年龄(14.5±2.1)岁,男占61.5%(8/13),体重(50.3±7.9)kg。所有患儿均成功植入Med-Zenith肺动脉瓣膜,中位随访12.0(12.0,24.0)个月,100%患儿临床稳定。超声心动图显示100%患儿肺动脉瓣反流轻度及以下,均未见瓣周漏;多普勒肺动脉峰值血流压力梯度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7±8.3)mmHg对(13.8±5.6)mmHg,P=0.429]。心脏MRI示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及肺动脉瓣反流分数均较术前下降[(129.7±24.1)ml/m^(2)对(197.7±18.9)ml/m^(2),P<0.001;(79.4±22.1)ml/m^(2)对9(120.9±34.2)ml/m^(2),P<0.001;(6.4±6.0)%对(54.8±8.3)%,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分别较术前上升[(94.8±14.2)ml/m^(2)对(88.4±9.6)ml/m^(2),P=0.046;(49.2±18.5)ml/m^(2)对(39.7±9.2)ml/m^(2),P=0.025]。胸部X线检查未见支架断裂、移位及形变。结论Med-Zenith肺动脉瓣膜治疗儿童先心病外科术后肺动脉瓣反流安全、易行,中位随访1年100%患儿瓣膜轻度及以下反流,未见瓣周漏。患儿心功能好转,左、右心室容积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 徐欣怡王秀利郭颖黄美容傅立军张浩张海波高伟刘廷亮
- 关键词:肺动脉瓣肺动脉瓣反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 国产自膨式介入肺动脉瓣支架经胸植入术治疗肺动脉瓣反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索自膨式介入肺动脉瓣支架(SalusTM)经胸植入术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术后1年结果。方法按严格的入组、随访标准,前瞻性纳入2021年9月2日—2023年7月18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经胸肺动脉瓣支架植入术患者,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8例肺动脉瓣重度反流患者,其中男23例(60.5%)、女15例(39.5%),平均年龄(24.08±8.12)岁,平均体重(57.66±13.54)kg。患者术前平均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RVEDVI)和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RVESVI)分别为(151.83±42.84)mL/m^(2)和(83.34±33.05)mL/m^(2)。所有患者均成功行经胸自膨式肺动脉瓣支架植入术,其中3例(7.9%)患者术中出现瓣膜支架移位。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后下壁心肌梗死1例(2.6%),术后伤口愈合不良1例(2.6%)。中位随访时间12.00(6.00,17.5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或再干预患者,无复发肺动脉瓣重度反流患者,3例(7.9%)患者出现胸闷、胸痛,1例(2.6%)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右心房上下径、右心室上下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均显著减小,肺动脉瓣反流程度改善(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RVEDVI和RVESVI分别降至(109.51±17.13)mL/m^(2)和(55.88±15.66)mL/m^(2)(P<0.01)。结论自膨式肺动脉瓣支架经胸植入术治疗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安全、有效,患者术后1年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结果。
- 周子秦黄陶然乃吉木丁·阿布都热西提张勇袁海云袁海云费洪文谢年谨庄建费洪文刘辉
- 关键词:肺动脉瓣反流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功能
- 经颈静脉入路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一例
- 2023年
-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常涉及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外科跨瓣环RVOT补片加宽术可导致肺动脉瓣狭窄或反流,进而导致右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可治疗RVOT功能障碍。Venus P-Valve作为中国及欧洲首个获批上市的自膨胀式TPVR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群的疾病特征。股静脉为常用入路,但在下腔静脉闭塞或髂股静脉弯曲/阻塞时,难以经股静脉入路,手术难度增大。作者报告国内首例经颈静脉入路的Venus P-Valve治疗病例(由于下腔静脉变异,直接延续奇静脉汇到上腔静脉)。
- 丁建东徐荣丰张晓黎丁秀霞陆新健陆启同赵振章晓国马根山
- 关键词:肺动脉瓣反流
-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法洛四联症术后重度肺动脉瓣反流1例
- 2023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活动后胸闷15年,再发1个月”入院。患者15年前活动后发作胸闷,伴气促、心悸,无明显胸痛,于我院诊断“法洛四联症”。10年前于我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跨瓣补片矫形术,术后患者症状缓解。1个月前于我院复查彩超示:肺动脉瓣重度反流等。门诊遂以“法洛四联症术后”收入我科。无其他慢性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脑钠肽、肝肾功能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
- 李琳张申伟程帅吕浩青梁善福谢飞武相
- 关键词:肺动脉瓣反流法洛四联症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估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rTOF)中远期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将74例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rTOF患者作为病例组,将7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获取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收缩功能应变参数,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1)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7);病例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及室间隔侧二尖瓣前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RVEDDI)、肺动脉前向血流峰值速度(P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E/e’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左心室整体、3个切面、6个室壁收缩期峰值纵向应(LS)及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S)均较对照组减低(P<0.005),其中以前间隔LS减低最为明显,且CS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增规律消失。结论:(1)rTOF中远期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仍受异常血流动力学影响,左、右心室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重构。(2)rTOF中远期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已出现亚临床损伤,2D-STI可敏感地识别亚临床心肌受损。
- 谢佳唐红张晓玲周雅馨徐婷边叶婷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心室功能超声心动描记术
-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在自体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反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见的血流动力学后遗症,因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而再次手术较为常见。虽然外科手术的风险较低,但其创伤大、恢复慢、患者心理负担重,且未来再次手术的风险会随着手术次数增多而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类患者,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新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经导管肺动脉瓣膜使得应用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治疗这类患者成为可能。目前,右心室-肺动脉管道及生物肺动脉瓣的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远期随访也得到了较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然而,目前的技术不能完全解决具有复杂形态的自体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该文描述了自体右心室流出道的复杂解剖形态、目前可用的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系统及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廖曼尚小珂张长东陈澍
- 关键词:肺动脉瓣反流
-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在肺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开展相对较晚,但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临床对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不断重视,PPVI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欧美国家已在临床成熟应用PPVI,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而言其具有微创、可重复性、术后疗效好等优点。现对PPVI在肺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叙述。
- 梁栋宣茂正李江振范太兵
-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反流超声心动图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肺动脉狭窄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 %,其中单纯肺动脉瓣狭窄占肺动脉狭窄的80%~ 90%[1-2]。1982年,Kan等[3]首先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随着介入经验的丰富及手术器材的革新,该术式日臻成熟并成为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式。尽管如此,该术式仍存在相关并发症,如静脉撕裂、三尖瓣损伤、右室流出道痉挛、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动脉瓣环撕裂及肺动脉瓣反流( 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等,而 PR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4].
- 邴振泮思林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肺动脉瓣反流
相关作者
- 董念国

- 作品数:610被引量:1,32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心脏移植 外科治疗 心脏瓣膜 先天性心脏病 组织工程瓣膜
- 温树生

- 作品数:117被引量:222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矫治 肺动脉闭锁
- 庄建

- 作品数:673被引量:1,72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 陈寄梅

- 作品数:450被引量:1,03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肺动脉
- 潘文志

- 作品数:203被引量:91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导管 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置换术 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