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篇“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相关文章
- CT影像组学在术前鉴别肺孤立性实性结节型黏液腺癌与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的价值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别应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影像组学特征和两者联合的方法,构建和验证术前鉴别结节型肺黏液腺癌(PNMA)与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PIMT)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干预的120例PNMA患者和89例PIMT患者的数据,并提取筛选影像组学特征。根据筛选出的组学特征,应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临床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曲线分析(DCA)和KS统计图,来评估各模型预测效果,Brier评分来比较各模型的整体准确性。结果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方法构建的联合模型效能最佳,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83、1.000、1.000和0.885、0.901、0.923。联合模型的Brier评分为0.108。KS统计图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卓越性,在最优预测概率阈值下,KS值为0.750。结论利用增强CT建立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在术前鉴别PNMA和PIMT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 张俊杰高凤霄尚新芳于晓曼杜晓桐郝李刚
- 关键词: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 2024年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生物学潜能,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腹部软组织,肺部其次[1]。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背段支气管的肺IMT,通过分析其影像表现,加强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女,52岁,1年前体检发现肺部占位,无咳嗽、胸痛、咯血不适,2月前间断出现痰中带血,来我院就诊。既往病史无特殊。
- 刘桂花吴德红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合并胸腔积液两例报告被引量:1
- 2024年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全球患病率为0.04%~0.7%[1],由肿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组成。1939年首次报道1例发生于肺部的IMT。IMT可能发生于几乎每个器官的软组织,通常好发于肺、腹膜后或腹盆区[1];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1-6];对常规化疗和放疗疗效欠佳.
- 赵燕霞王小军刘玉霞虎维东常守凤刘华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肌纤维母细胞合并胸腔积液肿瘤性间叶源性肿瘤
- 基于人工智能软件成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影像特征与病理对照
- 2024年
- 目的:结合病理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特征以提高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结合病理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7例肺部IMT的影像、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7例患者均为单发,6例为周围型,1例为中央型。2例囊实性肿物,4例实性结节,1例部分实性结节。6例瘤肺界面清楚,1例瘤肺界面模糊。5例可见分叶,1例伴毛刺。增强扫描5例呈中度或明显强化,2例呈轻度强化。病理证实2例侵及胸膜,1例侵及支气管壁。7例均无钙化及转移。3例为黏液/血管型,2例为梭形细胞丰富型,2例为纤维型。结论:肺IMT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CT特征略有不同,确诊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 苏海燕岂铭伟贾少青杨丽王琦时高峰
- 关键词:肿瘤肌组织肺肿瘤螺旋计算机
- 基于胸部CT的影像组学用于鉴别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鉴别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了 5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和59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患者的动态增强CT图像及临床信息;受试者按7:3...
- 金娣
- 关键词:CT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基于胸部CT的影像组学对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鉴别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了5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和59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患者的动态增强CT图像及临床信息;受试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79例),验证集(33例)。在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通过图像处理、病灶分割、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得到组学特征,用于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逻辑回归(LR)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校准曲线对上述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评估。模型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由决策曲线来评价。结果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的鉴别性能较好,其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949[0.894~1.000],准确度为0.972,在验证集中,AUC为0.872[0.734~1.000],准确度为0.889。结论研究中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准确鉴别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 金娣周牮李滋聪周会明邓志康曾炳亮
-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28例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穿刺肺活检确诊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肺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其中21例位于双肺下叶。CT平扫病灶密度多不均匀(21例),边缘光滑12例,不光滑16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见到平直征12例,桃尖征7例,长毛刺征11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阳性表达26例,SMA阳性表达19例,ALK阳性表达9例,CD-68阳性表达12例,CD-99阳性表达9例,CK阴性表达14例,S-100阴性表达8例,CD-34阴性表达13例。结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表现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提示作用,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对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诊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李辉坚王海天周禹王国华史慧文
- 关键词:肌组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合并肺错构瘤1例报告
- 2022年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罕见的潜在恶性肿瘤,术前常被误诊。2021年3月我院对1例肺IMT合并肺错构瘤(pulmonary hamartoma,PH)行胸腔镜下右肺楔形切除术,术后随访10个月病情稳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女,32岁,因“体检发现右肺占位1个月”于2021年3月入院。
- 安海鸣苏晓路王成魏小平颜维剑肖翠刘炎斌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肺错构瘤肺楔形切除术IMTINFLAMMATORY
- 乳腺导管原位癌合并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具有浸润、恶化等特点的间叶性肿瘤,好发于肺部。由于IMT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且影像学表现多变,易出现误诊。针对IMT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讨论,为提高对间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乳腺癌导管原位癌合并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并对IMT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总结。结果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或为发热、咳嗽、咳痰、胸闷等,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可有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小板增多及沉降率升高。在影像上分为浸润型、肿块型、结节型,尤以肿块型多见,多为单发,呈圆形或类圆形,多发生在肺的表浅部位。病理是IMT诊断的金标准,镜下肿瘤由分化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间质内伴有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可见梭形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预后较好,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结论IM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据有胸部X线片、胸部CT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等,确诊IMT唯一方法是病理学检查,镜下表现为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取决于手术切除的质量和肿瘤的大小。
- 马宽刘钰晨李梦芝朱岭
- 关键词:乳腺癌肺转移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间断咳嗽2月”入院。既往体健、无吸烟史。查体:体温36.5℃,心率103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8/78 mmHg(1 mmHg≈0.133 kPa),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叩诊呈清音,心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7×10^(9)/L、血沉68 mm/h、胃泌素释放肽前体15 pg/mL、神经元烯醇化酶11.4 pg/mL、角蛋白19片段20.5 pg/mL、鳞状细胞抗原11 pg/mL、癌胚抗原2.24 pg/mL.
- 孟泽蓉范弘胥英刘华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