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9 篇“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的相关文章
肺 表面活性 物质 相关 蛋白质 -D在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大鼠肺 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8 2010年 COPD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凋亡参与COPD的形成过程.肺 表面活性 物质 相关 蛋白质 -D(pulmonary 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SP-D)缺失可诱导鼠自发形成肺 气肿,提示SP-D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肺 泡间隔细胞凋亡是否与SP-D的表达有关. 罗曼 陈平 刘绍坤 李军利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大鼠肺组织 相关蛋白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PROTEIN COPD 淡水淹溺大鼠肺 表面活性 物质 相关 蛋白质 A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淹溺后大鼠呼吸、血气、病理及肺 表面活性 物质 相关 蛋白质 A(SP-A)的变化特点。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淹溺组(18只),再将淹溺组分为淹溺后2h组、淹溺后4h组和淹溺后6h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于上述时间点记录大鼠的呼吸频率,经颈动脉采血测血气。处死大鼠后取肺 组织行HE染色,观察淹溺后肺 组织普通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A在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淹溺组大鼠淡水灌注后呼吸先增快,以后逐渐减慢,但未降至正常范围。PaO2在灌入淡水后5min显著下降[(48.7±3.93)mmHg比(93.65±6.02)mmHg,P<0.05],之后虽有回升,但维持在较低水平。PaCO2在灌入淡水后5min显著上升[(36.20±4.41)mmHg比(55.96±4.60)mmHg,P<0.05],随后降低,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5)。对照组大鼠SP-A主要以膜状形式连续分布于肺 泡腔表面 。淹溺组大鼠肺 泡壁有不同程度的断裂,肺 泡腔内可见红细胞聚集,间质水肿明显,呈局灶性肺 不张,SP-A主要以颗粒状聚集在肺 泡腔内表面 和渗液表面 ,SP-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进行性下降。结论淡水淹溺后造成肺 损伤,导致SP-A的质和量发生改变。 米晓燕 金发光关键词:淹溺 LISA技术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 表面活性 物质 (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 careunit,NICU)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28例)和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30例)。LISA组采用LISA技术,在nCPAP下,气管内置入微管并注入肺 表面活性 物质 (pulmonarysurfactant,PS);INSURE组采用INSURE技术,拔管后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病儿给药过程、给药前后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ISA组病儿72 h内机械通气率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比46.7%,P=0.043);LISA组病儿住院期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404.50 h比483.50 h,P=0.033)及总用氧时间(520.00 h比612.50 h,P=0.040)低于INSURE组;LISA组给药1 h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pressureof O_(2),PaO_(2))变化高于INSURE组[(54.29±5.69)mmHg比(52.87±3.27)mmHg,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SA组支气管肺 发育不良(25.0%比53.3%,P=0.028)及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28.6%比56.7%,P=0.031)低于INSURE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治疗中,LISA技术在减少72 h内机械通气率、住院期间用氧时间、近期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的方法。 赵明明 刘玉娟 李忠良 刘小娜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食管癌术后重症肺 炎患者血清肺 表面活性 物质 相关 蛋白质 -D、高迁移率族蛋白 B1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肺 表面活性 物质 相关 蛋白质 -D(SP-D)及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在食管癌术后重症肺 炎(SP)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57例,根据手术治疗后是否发生SP将患者分为SP组(124例)和对照组(133例)。比较两组血清SP-D、HMGB1和NLR水平。记录SP组患者28 d内预后情况,根据28 d内生存情况将SP组患者分为生存组(104例)和病死组(2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SP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SP-D及HMGB1对食管癌术后SP患者28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SP组血清SP-D及HMGB1和NLR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死组NLR、SP-D及HMGB1水平高于生存组(均P<0.05)。NLR、SP-D及HMGB1是食管癌术后SP患者病死的影响因素(均P<0.05)。NLR、SP-D及HMGB1预测食管癌术后SP患者28 d内病死风险的AUC分别为0.744、0.763、0.715,而三者联合检测的AUC更高(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SP患者NLR、SP-D及HMGB1水平升高,且与患者预后有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升对患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张少锋 李丹青 杜凡 魏志强 王海军关键词:食管癌 重症肺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西北10家医院5年间2次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状况调查 2023年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10家医院5年间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治状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中部分医院(陕西省6家、甘肃省3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入院日龄≤3 d并诊断为RDS的早产儿。比较5年间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变化。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各组数据。结果(1)2016年及2021年符合纳入标准的RDS早产儿分别为322例和349例,胎龄30~33周+6的早产儿仍是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居多[分别为64.3%(207/322)和57.3%(200/349)]。2021年母亲平均生育年龄明显高于2016年[(30.6±4.8)岁与(28.6±5.4)岁,t=24.02,P<0.001],高龄产妇多于2016年[19.2%(67/349)与12.4%(40/322),χ^(2)=4.18,P<0.05]。(2)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率[11.7%(41/349)与1.9%(6/322),χ^(2)=25.12]、正规产前检查率[58.5%(204/349)与30.4%(98/322),χ^(2)=53.33]、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62.2%(217/349)与28.6%(92/322),χ^(2)=82.58]、剖宫产率[73.6%(257/349)与51.6%(166/322),χ^(2)=35.06]、选择性剖宫产率[24.1%(84/349)与6.5%(21/322),χ^(2)=39.07]和瘢痕子宫妊娠率[7.4%(26/349)与3.4%(11/322),χ^(2)=5.23]均较高(P值均<0.05);胎儿窘迫[30.1%(105/349)与20.2%(65/322),χ^(2)=8.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6%(86/349)与13.0%(42/322),χ^(2)=14.59]、胎膜早破[16.0%(56/349)与10.2%(33/322),χ^(2)=4.89]、羊水胎粪污染[12.6%(44/349)与5.6%(18/322),χ^(2)=9.83]、胎盘早剥[10.3%(36/349)与5.3%(17/322),χ^(2)=5.84]、妊娠期糖尿病[10.3%(36/349)与1.6%(5/322),χ^(2)=22.41]、绒毛膜羊膜炎[4.6%(16/349)与0.9%(3/322),χ^(2)=8.12]、甲状腺功能异常[4.3%(15/349)与0.6%(2/322),χ^(2)=7.88]和心脏病[4.3%(15/349)与0.3%(1/322),χ^(2)=9.17]的比例均较高(P值均<0.05)。(3)治疗情况:2021年肺 表面活性 物质 (pulmonary sur 陈晨 陈晨 肖谧 王凡 程光清 程光清 唐瑾 周立 周立 杨宏 刘俐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糖皮质激素类 抗菌药 一种基于A549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的新型气液培养模型的建立 2023年 目的通过气-液界面(ALI)培养技术将人Ⅱ型肺 泡上皮细胞A549与内皮细胞共培养,探究内皮细胞存在条件下A549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基于transwell培养体系建立气液共培养模型,A549细胞接种于transwell膜上表面 ,内皮细胞接种于transwell膜下表面 ,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A549细胞经过传统ALI培养和ALI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后的肺 表面活性 蛋白 、细胞间连接以及与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相关 分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新冠病毒S蛋白 截短体重组慢病毒的细胞感染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EA.hy926内皮细胞系较原代内皮细胞HUVEC更加适合建立新型ALI共培养模型。A549细胞经过传统ALI培养后肺 表面活性 蛋白 SP-B、SP-D的表达上调,促进上皮钙黏蛋白 E、紧密连接蛋白 表达,新冠病毒受体神经紧张素1、去唾液酸糖蛋白 受体1、含kringle跨膜蛋白 1显著上调;而在ALI与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上述基因的上调更加显著(P<0.05),模型病毒粒子感染率较传统ALI培养的A549细胞显著上升(P<0.05)。结论成功构建A549细胞和EA.hy926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为相关 肺 部疾病病理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型。 张雪妹 杨慧 曾泉 习佳飞 岳文 阎新龙 周军年关键词:A549细胞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细胞连接 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儿童肺 炎支原体肺 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 炎支原体肺 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的100例肺 炎支原体肺 炎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和观察组(采取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肺 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乳酸脱氢酶(LDH)、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C反应蛋白 (CRP)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一秒肺 活量(FEV_(1))、用力肺 活量(FVC)和第一秒肺 活量与用力肺 活量比值(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肺 表面活性 蛋白 D(SP-D)、白细胞介素-4(IL-4)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肺 炎支原体肺 炎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其肺 功能,减低血清中SP-D和IL-4水平,提高TGF-和INF-γ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欧元香 付荣 欧娟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 布地奈德 肺 表面活性 蛋白 D与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目前COPD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尚不明确。肺 表面活性 蛋白 D(SP-D)是一种肺 特异性蛋白 ,研究显示其在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SP-D的分布、生物学结构、功能,分析了SP-D在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总结了SP-D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关联性,并回顾了目前外源性重组SP-D治疗COPD的相关 研究,认为SP-D对COPD患者的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何响 孙泽蕊 石雪峰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表面活性蛋白D 微创肺 表面活性 物质 给药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失败的高危因素探讨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微创肺 表面活性 物质 (PS)给药技术(MIST)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91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S给药方式分为MIST组(46例)和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组(45例),分别通过细血管导管或气管插管给予猪肺 磷脂注射液70~100 mg/kg。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PS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结果MIST组总操作时间长于INSURE组[(90.06±14.38)min比(62.57±11.44)min](P<0.05)。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组支气管肺 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INSURE组[10.87%(5/46)比31.1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男性、剖宫产出生、出生体质量<1500 g、母患妊娠期糖尿病及PS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59 mmHg(1 mmHg=0.133 kPa)、PaO2/吸入氧浓度<185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5 mmHg是MIST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MIST操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安全可行。临床上应综合分析NRDS患儿存在的各项高危因素,为NRDS患儿选择合适的早期呼吸支持模式。 王亚燕 常艳华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维生素D对胎儿与新生儿肺 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2年 近年来维生素D对胎儿及新生儿肺 发育及慢性肺 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与机制受到关注。母体是胎儿维生素D的唯一来源。胎儿及新生儿肺 脏作为维生素D作用的靶器官也有着自身维生素D代谢的特点,并可旁分泌具有生物活性 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 3调控肺 发育。维生素D可促进胎儿及新生儿肺 表面活性 物质 蛋白 及磷脂合成,促进肺 上皮-间质相互作用和肺 泡形成等肺 成熟过程,还可通过调节免疫、改善胎盘功能间接影响肺 发育。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不利于肺 泡的发育,并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 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相关 。动物实验显示产前补充维生素D可促胎肺 成熟,生后补充维生素D可减轻高氧所致肺 的炎症反应及降低BPD的发生风险,但维生素D促肺 成熟的机制、给药时机、给药剂量及影响因素均需进一步的高质量实验与临床研究。 罗四维 孙波关键词:维生素D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