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04篇“ 肿瘤转移机制“的相关文章
- 情志应激促进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情志应激与多种疾病的“易感性”相关,肿瘤的发展转移受情志因素的影响明显。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析了情志应激诱导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的气血紊乱状态对癌毒转移扩散的影响;介绍了常用的情志应激模型并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以期更好地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来研究情志应激导致的机体病理变化。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综述了情志应激对肿瘤转移影响的现代生物学调控机制,涉及多靶点和复杂机制,其中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发挥关键作用。持续激活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导致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等激素的释放及其受体的激活,进而改变了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不仅如此,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应激激素也能够通过作用免疫系统,影响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同时,情志应激诱导的氧化应激状态和肠道菌群失调等,也能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和炎症反应,从而加剧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和转移。旨在深入研究情志应激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为发掘中医药治疗肿瘤靶点和策略提供参考。
- 刘洋吴燕萍罗祥梁磊何蓉蓉
- 关键词:慢性应激脂质过氧化肿瘤转移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肿瘤中空间分布模式及对肿瘤转移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癌症带来的负担正在逐渐加重,癌症将成为21世纪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最主要的障碍之一[1]。癌症的早期筛查、靶向药物的应用是目前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2]。近年来,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 CAR-T).
- 王梦儿魏玲玉王金胜
- 关键词:MDSCS肿瘤
- 木棉皮抗消化道肿瘤活性部位筛选及抑制肿瘤转移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筛选木棉皮醇提物抗消化道肿瘤活性部位,探究其抑制敏感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作用机制,通过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考查木棉皮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人结肠癌SW480细胞和人胰腺癌PANC-1细胞这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木棉皮醇提物抗肿瘤的活性部位和敏感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研究木棉皮醇提物抗肿瘤活性部位对敏感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影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木棉皮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中石油醚部位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率最大,且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最为敏感。随着木棉皮醇提物石油醚部位浓度增加,在24、48、72 h时间段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面积相对于空白组有所减小(P<0.05)。与空白组相比,木棉皮醇提物石油醚萃取部位有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能力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P<0.05);随着木棉皮醇提物石油醚萃取部位浓度增加,细胞黏附抑制率逐渐提高(P<0.05)。木棉皮醇提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可明显抑制MMP-2和MMP-9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P<0.05)。可见,木棉皮醇提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可通过调控MMP-2和MMP-9基因表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黏附,提示该部位可能有抑制转移性胃癌细胞引起的继发性肿瘤作用。
- 薛中峰曾星开陶鑫覃骊兰郭亚蕾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活性部位肿瘤转移
- 手术切除诱发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手术切除是癌症治疗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矛盾的是,手术切除也促进了残留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扩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切除引起的手术应激反应会直接影响肿瘤细胞或改变肿瘤微环境。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回顾有关肿瘤手术的文献,概述肿瘤微环境内的变化(包括儿茶酚胺的释放、诱导炎症、免疫抑制等)加快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并提出了解决手术引起的肿瘤转移的方法。
- 钱温馨柳文媛
- 关键词:肿瘤手术切除
- 氧化多环芳烃促肿瘤转移机制探究
- 环境中的氧化多环芳烃(OPAHs)是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或多环芳烃(PAHs)经光氧化、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等过程生成的酮或醌取代的PAHs,广泛存在于多种环境介质中,具有较高的环境流动性与生物活性,其发育毒性、致癌性等损...
- 武秀瑜
- 关键词:肝癌上皮间质转化病理机制
- CTCs监测肿瘤转移机制及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存在可能是肿瘤远处转移的基础。CTCs是实体肿瘤远处播散的种子,通过对外周血CTCs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肿瘤的微转移。结直肠癌是一种全球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因此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和复发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CTCs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诊疗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的肿瘤组织替代物的重要应用价值逐渐显现。
- 程煌荣郑勇斌
- 关键词: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肿瘤转移
- 皮肤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皮肤恶性肿瘤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而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肿瘤转移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其过程复杂。目前临床上对皮肤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尚有很多未知领域。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皮肤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非编码RNA、EMT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期待在肿瘤转移机制中寻找肿瘤治疗的新的靶点,为提高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新的契机。
- 贾敏鑫李东霞
- 关键词:皮肤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微环境
- 手术影响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手术是当前大多数实体恶性肿瘤获得根治的主要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术引起的应激激素释放、炎性反应、免疫抑制、疼痛、组织损伤以及创伤的愈合等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重点探讨了手术操作如何影响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及其进展,以期为临床中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辅助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术引起转移的理论基础,其次展示了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针对围手术期这一治疗窗口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杨玉雪蒋晨宇王杰许建华袁旭蒋一鸣
- 关键词:肿瘤围手术期肿瘤转移
- 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调控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外泌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其直径在40~160nm之间。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大多数细胞都可以释放外泌体到微环境中,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和肿瘤细胞本身都可以分泌大量的外泌体。外泌体通过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在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从而促进肿瘤转移。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内环境,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及治疗耐药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全文主要从肿瘤微环境的生物学特征出发探索肿瘤微环境与外泌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增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予以综述。
- 甄芳韩冰胡晶
- 关键词:外泌体低氧
- 有氧糖酵解和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21年
- 有氧糖酵解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该能量代谢方式的改变可缩短供能周期,提高供能速率,而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导致的中间产物富余又能使肿瘤细胞从中获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则作为介导肿瘤侵袭转移的初始步骤,期间常伴有各种标志蛋白和转录因子的改变。此外,有氧糖酵解除了为肿瘤细胞供给能量,还可以通过该过程中的限速酶和创造肿瘤微环境来诱导EMT,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而EMT相关转录因子又可以正性调节有氧糖酵解通量,两者互作互利。本文旨在阐述有氧糖酵解和EMT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肿瘤转移机制的多态性并探索更精准的治疗靶点。
- 梁威符德元
- 关键词:糖酵解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转移
相关作者
- 曹雪涛

- 作品数:1,005被引量:2,866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肿瘤 树突状细胞 基因治疗 基因疗法 基因修饰
- 刘洋

- 作品数:252被引量:85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新媒体 靶向 纳米发电机 抑制物 病毒感染性疾病
- 余巧

- 作品数:11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群发性 气管切开 气道管理 大面积烧伤 吸入性损伤
- 曲利娟

- 作品数:159被引量:4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透射电镜 文献复习 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病理特征 数字成像
- 杨永秀

- 作品数:217被引量:83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卵巢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