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篇“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相关文章
-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G-NETs)是一组起源于胃黏膜中的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s, ECL-细胞)的实体肿瘤。G-NETs虽在临床中少见,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正在逐步增加。G-NETs因其病理及生物学的高度异质性特点,致使大家对G-NETs的认识仍不足,致其诊疗系统也不够完善。本文就G-NETs的流行病学、分类、分型、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吴玉娇张尧叶红
-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流行病学临床分型
-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诊治策略及思考
- 2024年
-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被认为是罕见肿瘤,其高度异质性和复杂性给其临床诊治带来挑战,因此因此近年来关注度不断上升。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占所有NENs的70%以上,其中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NENs)更为复杂,依据细胞起源、背景疾病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临床亚型。G-NENs的临床分型不同,治疗原则和预后也不同,因此G-NENs的诊疗策略较其他原发部位的NENs更复杂多变。本文旨在阐述G-NENs的各亚型特征及其诊疗策略,以期为其临床综合诊治及防控提供指导。
- 计蓓庹必光刘雪梅
-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 G2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肝多发转移综合治疗1例
- 2024年
- 本例患者为G2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合并肝脏多发转移。影像诊断方面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初次就诊时已发现肝占位,但因动脉期强化明显误诊为肝血管瘤,低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往往表现为高血供病变,需要多期扫描与血管瘤鉴别。此外2013年患者肿瘤进展时胃原发灶仅为1.5cm,而肝内转移灶多发,且最大病灶超过10cm,体现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另一个特点,即使转移灶很大原发灶仍可能非常隐匿。因此当穿刺提示肝占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时应结合功能性显像积极寻找原发病灶。治疗方面,该例患者肝转移分型介于复杂型和弥漫型之间,单纯手术切除若要达到NED状态残余功能性肝体积不足30%,故采取了二期手术的策略,并结合术后消融处理深在小病灶。兼顾了实现NED的目标和保障患者安全双重目标。因考虑临床隐匿病灶的存在,术后采用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辅助治疗是一个选择。进展后改为依维莫司联合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目前,对于G1/G2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治疗已有共识,即以R0为目的完整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并达到NED状态时首选手术切除,可联合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对于功能性肿瘤,即使肝转移灶不能达到R0切除,若其功能性症状常规药物不能很好控制,且肝脏转移灶可切除90%以上,也可考虑行减瘤手术。虽然很多其他肿瘤综合治疗实践证明,新辅助+手术+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整体疗效的优选选择。但是由于临床实验数据的缺乏,目前ENETS和NCCN指南对于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的围手术期全身治疗并无明确推荐意见。建议在MDT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功能性症状情况、肿瘤负荷、一般情况、Ki-67指数及奥曲肽受体显像情况等综合判断,进行选择。
- 万雪帅杜顺达
- 关键词:肝多发转移
- ESD术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评价
- 2024年
- 探究使用ESD术治疗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出的100例研究对象为2021年5月致2022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MR组(n=50)和ESD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EMR),观察组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ESD),比较两种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与EMR组相比,ESD组手术相关指标不具备优势(P<0.05);ESD组在病变切除情况和血清 IL-6、CgA 水平下降幅度方面的优势显著(P<0.05);ESD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高,但是残留率和复发率相对更理想(P<0.05)。结论 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实施ESD术在手术相关指标、病变切除、血清 IL-6、CgA 水平改善以及复发控制方面的优势显著,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需要承担较多的手术费用。
- 巩小刚林兵
-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疗效安全性
-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个体化治疗及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的分子机制研究
- 黄菊
- G1期和G2期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联合血清学诊断策略及内镜下治疗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G1、G2期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s)内镜联合血清学诊断策略,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安全性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23年10月住院行内镜下治疗的全部连续100例G-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前后EMR组与ESD组病灶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100例G-NENs患者,中位年龄54岁。29例术前完善了内镜联合血清学检查,其中血浆嗜铬粒蛋白A异常升高24例(82.8%)。内镜联合血清学诊断策略对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100.0%(22/22)。共纳入G-NENs病灶235个,ESD组84个,EMR组151个。ESD组病灶中位长径(5.0 mm,范围0.4~15.0 mm)大于EMR组(2.0 mm,范围0.1~15.0 mm;P<0.001),ESD组病理分级为G2(23.8%,20/84)、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78.6%,66/84)、T分期为T2期(15.5%,13/84)的病变也均多于EMR组[分别为1.3%(2/151)、51.0%(77/151)和0.7%(1/151),均P<0.001]。经过PSM两组成功匹配了49对病灶。PSM后,ESD组和EMR组的整块切除率[分别为100.0%(49/49)和100.0%(49/49)]、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3.9%(46/49)和100.0%(49/49)]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49)和4.1%(2/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D组和EMR组所有病灶均未发现切除原部位的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内镜联合血清学诊断策略可以提高对G1、G2期G-NENs及其背景黏膜的诊断准确率。内镜下切除手术(EMR和ESD)对于G1、G2期G-NENs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李文煜刘勇张月明窦利州贺舜柯岩刘旭东刘雨蒙伍海锐王贵齐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现状与争议
- 2023年
- 随着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但有关G-NENs的诊断及治疗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就G-NENs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并对现存争议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 崔婷李金洲雷霞李继昂冯洁黄晓俊
-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及分析
- 目的:通过观察g-NEN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及其之间的联系,了解g-NEN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探讨针对HER-2靶点进行靶向治疗的可能性,同时根据MMR的表达,探索在胃神经内分泌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分析不...
- 徐新倩
-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早期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 背景: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NETs)是继发于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gastritis,AIG)的少见肿瘤,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生存期长且预...
- 余芙欢
- 关键词:证候证素证型
- 超声内镜与增强CT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 目的:通过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G-NENs)的超声内镜( ultrasound endoscope, EUS )及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
- 崔婷
- 关键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内镜检查
相关作者
- 谭煌英

- 作品数:124被引量:658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生长抑素类似物 骨转移 晚期
- 罗杰

- 作品数:93被引量:43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例报告 胰腺肿瘤 诊疗指南
- 梁文全

- 作品数:43被引量:27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预后 临床病理特征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 陈凛

- 作品数:517被引量:2,956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腹腔镜 预后 进展期胃癌
- 王雷

- 作品数:141被引量:33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 超声内镜引导 超声内镜 内镜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