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2篇“ 胆胰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章
- 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罕见并发症-胆道支架无法拔除1例
- 2024年
- 1病历资料患者,女,72岁,10年前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肝左外叶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2023年2月15日因“胆总管巨大结石”入院行经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但因结石巨大(截面积3.7 cm×2.2 cm),取石网篮无法套住结石,ERCP取石失败。为保证胆汁引流通畅,置入8.5FrX7 cm和8.5FrX9 cm塑料支架各1枚,见图1。并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
- 王瑞霞苏童赵淑磊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手术缝线并发症
- 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观察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模式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03月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为常规疗法方案,后者为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模式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指标、炎症水平、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后相关指标恢复以及住院等时间均较短,治疗后,炎症相关指标均较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模式可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机体欠佳的炎症水平,缩短治疗时间,且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 吴尚卫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 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遵义市桐梓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研究组行ERCP治疗。比较两组时间指标、炎性指标及肝胆生化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寒战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恢复速度,减轻炎症,改善肝胆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王东斌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胆总管结石
- 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经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胆管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经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ERCP治疗,且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8例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12例(17.65%),未复发56例(82.35%)。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年龄、手术操作时间、合并憩室、合并胆囊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性别、病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操作时间>45min、合并憩室、合并胆囊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是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手术操作时间>45min、合并憩室、合并胆囊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是胆管末端良性病变并胆管炎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 毕玉珍周利民
- 关键词:胆管炎复发
- 老年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行急诊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行急诊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对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肝胆生化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继发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治疗方式分组,将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的患者作为LCBDE组(40例),采用ERCP治疗的患者作为ERCP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 d的肝胆生化指标、炎症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RCP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较LCBDE组短(均P<0.05),两组患者发热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结石取净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均降低,且ERCP组更低(均P<0.05);ERCP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CBD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继发ACST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急诊ERCP治疗可缩短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 陆威尹成龙朱华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急性重症胆管炎
- 胆胰疾病患者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术前胃潴留风险的预测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GCSI)量表及胃潴留危险因素评估,对胆胰疾病患者发生胃潴留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GCSI量表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在421名胆胰疾病患者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进行评估,于术中观察验证是否有胃潴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分析GCSI量表对胆胰疾病患者发生胃潴留的预测效果。结果胆胰疾病患者发生胃潴留GCSI量表最佳临界值为25分,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5%、91.4%,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女性、胆胰恶性肿瘤、消化道梗阻为患者发生胃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GCSI量表预测胆胰疾病患者胃潴留的准确度较高。结论GCSI量表可作为胆胰疾病患者ERCP术前筛查胃潴留的工具。对于GCSI量表评分≥25分的患者,可提前给予预防措施,从而保证ERCP的按期顺利实施。
- 陈萃陈丽珊刘晓岚付亭亭钱琳方佩颖叶志霞
- 关键词:胆胰疾病胃潴留
-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及铜川市人民医院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随机信封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ERCP治疗)与对照组(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2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腹痛消失及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IL-6、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术后并发症少,可予以推广。
- 赵世民朱峰
- 关键词:内镜胆总管结石炎症因子并发症
- 吲哚美辛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纳肛对预防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3—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拟行ERCP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ERCP术前及术后12 h外周静脉血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型(Th17)及Treg/Th17值。结果对照组:术前Treg、Th17、Treg/Th17分别为2.94(1.52,3.71)%、1.42(0.87,4.47)%、1.57(0.69,2.88),术后分别为1.92(1.22,3.25)%、2.02(1.12,4.93)%、0.77(0.37,1.7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Treg、Th17、Treg/Th17分别为1.57(0.97,2.37)%、1.92(1.27,3.05)%、0.74(0.39,2.28);术后分别为1.63(1.03,1.86)%、2.26(1.36,3.65)%、0.65(0.38,1.64),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除术前Tr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Z=-2.259,P=0.024),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美辛栓纳肛预防ERCP术后PEP可能机制是维持Treg、Th17细胞免疫平衡,使ERCP术后早期的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 杨清峰王华冠韩亮雷家才黄海涛燕善军
-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胰腺炎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吲哚美辛
- 胆总管结石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探讨胆总管结石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0年接收治疗胆总管结石逆行胆胰管造影患者50例,对患者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发生胰腺炎的机率与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的胰腺炎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统计:将所有患者在接受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所发生的胰腺炎机率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生胰腺炎患者占50.0%,其余50.0%患者为高淀粉酶血症。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单因素分析:胰管显影、乳头旁憩室、长时间手术与困难插管后胰腺炎发生率会增高,而进行胰腺支架与鼻胆管引流后的胰腺炎发生率会降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乳头旁憩室、困难插管、胰管显影是主要危险因素,而进行胰腺支架与鼻胆管引流可以降低胰腺炎的发生率,属于保护性因素,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旁憩室患者是发生胰腺炎的高危类型人群,胰管显影、长时间手术与困难插管是发生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当注意患者生命特征,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 王轶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胰腺炎
- 对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对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病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上加以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有手术后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手术过程中配合管理、手术之前的风险评估等内容。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手术时间、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引发并发症的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研究组对于护理满意度显然比对照组高,差距有意义(P<0.05);研究组引发并发症的概率(10.00%)比对照组的概率(30.00%)明显较低,差距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内镜下匿名胆胰管造影术的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病人的手术时间、提高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并降低引发并发症的概率,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 郭燕君储霞飞
-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疗效评价
相关作者
- 胡冰

- 作品数:171被引量:1,170H指数:19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研究主题:ERCP 内镜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内镜逆行
- 潘亚敏

- 作品数:47被引量:324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内镜 内窥镜逆行 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内镜逆行
- 时之梅

- 作品数:61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内镜 ERCP 肝移植术后 内镜逆行
- 王书智

- 作品数:193被引量:1,05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护理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ERCP 内镜
- 陆蕊

- 作品数:71被引量:3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研究主题:内镜 ERCP 护理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