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14篇“ 背侧皮瓣“的相关文章
- 拇指桡背侧皮瓣联合示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25例
- 2024年
-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瓣联合示指背皮瓣修复拇指缺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天津二七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8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25例拇指末节指体皮肤严重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瓣联合示指背皮瓣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成功率100%,术后随访,拇指外形、感觉及活动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瓣联合示指背皮瓣的术式实用性较强,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为临床拇指末节缺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 王先威鲁永红王钦航刘鑫源
- 蒂部改良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在拇指皮肤缺损修复中应用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本文旨在对比蒂部改良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束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在拇指皮肤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39例拇指皮肤缺损修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差异,将其分为蒂部改良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组(A组)与传统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皮瓣切取大小、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皮瓣的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拇指关节活动度(TAM)、两点辨距觉、患者满意度与日常活动能力。结果A组皮瓣切取面积、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在术后1个月,A组皮瓣恢复的总体优良率为91.30%,高于B组(62.50%)(P<0.05)。在术后3个月,A组两点辨距觉距离大于B组(P<0.05),而两组拇指关节活动度差异不明显(P>0.05);在术后6个月,A组拇指关节活动度与两点辨距觉均优于B组(P<0.05)。在术后3个月,A组满意度评分与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蒂部改良示指背侧皮神经血管束皮瓣修复术在拇指皮肤缺损治疗中有一定应用优势,不仅可促进患者术后拇指感觉、功能的恢复,还可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
- 涂明清
- 关键词:拇指皮肤缺损
- 桡背侧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与常规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比较桡背侧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与常规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8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桡背侧皮瓣修复,观察组接受桡背侧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两点分辨觉(TPD)、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血清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人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术后6个月感觉功能恢复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美观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PD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触、痛、热、冷等感觉功能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血清bFGF、EGF、TGF-β1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3.0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美观效果满意度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背侧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患者可改善手指功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美观效果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桡背侧皮瓣修复。
- 陈洪湖
- 关键词:指端缺损拇指
- 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在拇指皮肤缺损中的治疗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评估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术(DFFR)在拇指皮肤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82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将入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DFFR治疗,观察组采用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DFFR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拇指感觉功能和皮瓣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AM和两点辨别觉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瓣恢复的优良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附加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DFFR治疗拇指皮肤缺损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拇指功能的恢复情况,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 赵东航
- 关键词:血管蒂拇指
- 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总结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6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采用拇指指固有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资料。设计切取同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术中将供应皮瓣血运的穿支血管近端的指动脉切断结扎,以指动脉为蒂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以9-0无创缝合线将皮瓣携带的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游离植皮修复。随访受区皮瓣、供区植皮存活情况,及修复指腹外观、感觉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均伴有末节指骨肌腱外露。男39例,女29例;年龄18~63岁,平均35.8岁。术中切取近节背侧岛状皮瓣大小为2.0 cm×3.0 cm~3.1 cm×4.2 cm。术后全部皮瓣及供区植皮均存活,创面一期愈合。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0.6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指腹饱满,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距觉为4~11 mm。结论采用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能获得较好效果。
- 李根群李国增胡轶婷姜素平张焕宁郭超夏男男李启朝
- 关键词:拇指指固有动脉拇指指腹缺损
- 两种逆行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瓣和桡背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情况和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采用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8例,其中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瓣移植修复13例,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1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皮瓣蒂部宽度,切取面积,术后皮瓣成活率,拇指外观,关节活动度和两点辨距觉水平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关节活动度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取面积:拇指桡背侧(51.13±2.95)大于尺背侧(49.84±2.82),(P<0.05);皮瓣蒂部宽度:尺背侧(4.92±0.76)较桡背侧窄(8.53±1.25),(P<0.05);两组皮瓣痛觉和温度觉均有恢复;两点辨距觉:尺背侧皮瓣(8.46±0.66)优于桡背侧皮瓣(10.60±1.12),(P<0.05)。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瓣更适合修复面积相对较小的拇指尺侧、指端等功能区损伤创面,可更好的恢复感觉,但对于面积较大的缺损、桡侧创面或者非功能区,则以桡背侧皮瓣修复为宜。
- 荣向科石定刘刚义宋永斌谢瑞菊刘宗义
- 关键词:拇指外科皮瓣显微外科软组织缺损
- 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66岁[(37.8±12.2)岁]。右侧35例,左侧21例。均伴有拇指末节指骨外露。缺损面积为2.9 cm×1.8 cm~3.3 cm×2.6 cm。均切取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携带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患侧前臂尺侧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皮瓣切取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与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6个月[(13.2±6.4)个月]。皮瓣切取时间为20~35 min[(26.0±5.3)min]。手术时间为1~2 h[(1.3±0.3)h]。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未做处理,术后7 d水疱自行消退,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和指间关节屈伸障碍。末次随访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56例均超过S3级,高于术后1个月的0例(P<0.01)。VSS评分为3~7分[(5.0±1.4)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6~12分[(8.8±1.5)分](P<0.01)。供区为线状瘢痕,其外形及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皮瓣切取方便,容易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且供区损伤小。
- 李启朝姜素平李根群胡轶婷李国增张焕宁郭超夏男男
- 关键词:拇指缺损
- "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在儿童重型隐匿阴茎的应用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究"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在儿童重型隐匿阴茎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行"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治疗的重型隐匿阴茎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患儿平均年龄为7岁1个月,年龄范围为3~16岁;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重型隐匿阴茎,阴茎完全隐匿于皮下,可见锥状皮丘内无阴茎显露,腹壁皮肤平面仅能扪及包皮套,年龄范围要求为3~16岁,手术方式为"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分析患儿术后出血、感染、阴茎回缩等并发症情况,采用Boemers标准进行术后评价,评估该手术方式在重型隐匿阴茎患儿的应用情况。结果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Boemers标准评价均为良好,家长对阴茎外观满意,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包皮转移皮瓣无坏死感染。术后有8例患儿出现转移皮瓣的明显水肿,6~8周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个月阴茎体均无回缩,无包皮赘生及瘢痕狭窄,无痛性勃起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是治疗重型隐匿阴茎的理想手术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重型隐匿阴茎皮肤覆盖缺损的问题,具有术后外观美观,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齐灿张铁军褚登伟高靖达史丽萍贾鹏宇周云邢民者刘朋许鹏
- 关键词:儿童隐匿阴茎皮瓣转移
- 携带皮神经的骨间背侧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
- 2021年
- 目的总结采用携带皮神经的低旋转点骨间背侧皮瓣逆向转移修复手指皮肤合并指固有神经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05月至2018年12月,临床应用17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17~61岁,机器绞伤11例,重物砸伤3例,车祸伤3例,8例合并掌指骨骨折,9例合并中环指肌腱损伤,17例均合并1根指固有神经缺损,指固有神经缺损长度3~6 cm,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4 cm~6 cm×8 cm,均一期创面清创骨间背侧皮瓣修复,对合并骨折病例一期行掌指骨骨折复位内固定、肌腱修复,皮神经切取长度3~6 cm,皮瓣切取面积4 cm×5 cm~7 cm×9 cm。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6年,1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角部分约1 cm宽度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皮瓣外观及质地好,痛温觉基本正常,手指指端感觉恢复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5例,良10例,差1例。结论采用携带皮神经的低旋转点的骨间背侧皮瓣可以有效修复远距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同时桥接修复指固有神经,恢复手指及皮瓣的感觉。
- 徐世保秦潇范荣豪韩瑞明任学鹏邵志坤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
- 拇指逆行桡背侧皮瓣和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优劣差异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 分析拇指逆行桡背侧皮瓣和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优劣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拇指逆行桡背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优劣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拇指的关节活动度、感觉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流灌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拇指逆行桡背侧皮瓣修复术和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均有各自的优势,前者可有效提高患者拇指的关节活动度和感觉测量,更加适合指端、指腹等功能区的修复,后者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出血量和疼痛程度,提高血液灌注量,更加适合指背等非功能区的修复,临床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修复方法.
- 袁勇
- 关键词:拇指软组织缺损
相关作者
- 姚忠军

- 作品数:135被引量:4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皮瓣 外固定器 软组织缺损 再植术 烧伤
- 严晟

- 作品数:209被引量:3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透明质酸 激光 面部 腋臭 整形外科
- 吴彤

- 作品数:18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研究主题:严重烧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并发 救治 严重烧伤患者
- 尹维田

- 作品数:176被引量:68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瘤性残端痛
- 周可昱

- 作品数:3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研究主题:修复拇指 背侧皮瓣 拇指 皮瓣 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