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44篇“ 胡塞尔“的相关文章
- 胡塞尔
- 本书主要介绍了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首先综述了其哲学发展脉络,又分别从意向分析、现象学方法、超验现象学等方面,系统地向读者介绍其哲学思想。
- (美)维克多·维拉德-梅欧著
- 胡塞尔
- 本书说明了胡塞尔哲学的形成过程、起源和影响,分析了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对精神活动的分析,阐明现象学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如何成为关于意识的哲学,最后阐述了胡塞尔现象学发展的最后阶段所研究的论题。
- (美)维克多·维拉德-梅欧(Victor
- 关键词:哲学思想胡塞尔
- 胡塞尔
- 蔡美丽著
- 关键词:胡塞尔
- 胡塞尔的想象和幻象
- 2024年
- 马克·里希尔分析论证指出,在胡塞尔那里,想象是对没有物理载体的图像客体的一种“感知表象”,是感知表象式的拟象。而幻象和想象的区分虽不是严格确定,但还是有区别的。想象仍然有其当下不在场的图像主体,而幻象则没有当下不在场的图像主体。幻象显现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多变性或变形性;二是在所谓连续的时间过程中非连续性的闪现;三是在同一个假定的时间连续体中具有间歇性;四是他们的显现是不存在的虚无。但是,幻象需要在想象行为中显现,尽管幻象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被其所代现的现实存在的图像主体。在戏剧表演中,戏剧人物是无法直观、并不存在的“感知”幻象,演员只能具身化这种不可形象化的戏剧人物。演员只有在具身化这一并不存在的感知幻象过程中进行移情,他才是好演员。
- 马克·里希尔曾仲权(译)
- 关键词:胡塞尔幻象虚无
-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及其效应
- 意识问题自古希腊始就有了碎片化的探讨,近代认识论自笛卡尔的心灵概念开始,意识问题逐渐成为哲学史中一个明确的问题和研究方向。直至布伦塔诺和狄尔泰,意识问题在心理学的背景下开始明确的探讨内在性特征并寻求具体的方法论。这一重任...
- 尚韦泷
- 关键词:现象学意向性胡塞尔
- 论胡塞尔《危机》中的历史维度
- 2024年
- 作为此前几乎独立于历史问题域进行思考的哲学家,《危机》时期的胡塞尔从历史中看到了哲学发展的道路。之所以考察历史,是因为对他来说,哲学家作为人类的公仆还有另一层不可避免的身份——作为过去的继承人。据胡塞尔的观点,哲学史通向的是人类解决人性危机的真正起点——对“我”真正进行考察的先验现象学。只有在更广阔的和更深层次的维度中理解“我”,才能重新理解人,才能真正面临并解决人类的危机。但胡塞尔历史哲学精神所具有的高度统一性却同时意味着一种诠释的暴力,并有一种使现代人进入另一种危机的危险。
- 施周祺
- 关键词:胡塞尔哲学
- 浅析胡塞尔的先验还原与生活世界
- 2024年
- 哲学从诞生起便在追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从古至今都有不同的回答,从本体论目的论的“本原是实在”,到认识论企图通过论证认识的可能性来证明本原的实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哲学流派对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而胡塞尔的现象学,又是怎么回答这一问题的呢?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通过胡塞尔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浅析胡塞尔的先验还原是什么,并分析在先验还原之后,在对客观科学进行悬搁之后,生活世界又是如何成为科学的主题的。
- 何梓晴
- 关键词:胡塞尔先验还原
- 胡塞尔的“边缘域”概念及其当代价值
- 2024年
- “边缘域”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从现象学角度夯实了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基础,诠释了事物作为纯然的显现是如何存在的。事物的显现由于“边缘域”的存在而使主体建立起“显性-隐性”之间的关系范畴。这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认识的发生过程。“边缘域”的本质特性为“在场性”。“边缘域”的内涵为“实显性”与“潜在性”,“边缘域”的外延则是“交互性”。“边缘域”之“在场性”通过“实显性”“潜在性”“交互性”来显现认识的生成。这种认识方式揭示了当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内在机理。“边缘域”的当代价值与人工智能有着紧密的关联,挖掘“边缘域”概念的哲学意蕴,可以为当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提供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 高剑平魏一帆
- 关键词:胡塞尔
- 如何理解胡塞尔:问题的发生、转向与突进被引量:2
- 2024年
- 理解胡塞尔必须进入胡塞尔本人的运思。《逻辑研究》在拓展范畴直观的同时错失了作为直观之前提的自身被给予性。在1906—1907年间,胡塞尔开始聚焦绝对被给予性(之中的先天)的观念,在随后的内时间意识研究中,他通过对滞留的具体综合样式的揭示,为纯粹意识/绝对存在的显现提供了新的意向基础。现象学就此进入超越论阶段。意向流形结构(一维流形构造二维连续统)既是超越论现象学的意向基础,也是现象学对20世纪西方哲学对体验流之内结构的整体探索的回应。只有在此双向交织、多维建基的意向结构中,本质直观与范畴直观的差异、形式化对本质关联的构造、能思/所思的相关性才可能真正得到理解,而超越论现象学从主体性(从能思/所思、本质类型到实显行为)到具体区域的构造也才可能展示自身。
- 马迎辉
- 关键词:胡塞尔纯粹意识
- 胡塞尔与马克思历史本质观点比较研究
- 2024年
- 历史本质既是理解历史哲学理论的源发性支点,又是比对不同历史思想根本差异的透视性基点。胡塞尔与马克思的历史本质观点是丰富而深刻的,前者专注于意识还原的普遍认识论构建,以洞察历史与精神的统一性;后者则切入现实经济领域,致力于揭发人类历史发展的矛盾规律。两者的历史本质观点具有三方面差异,能够概括为内涵方面超验性与现实性的差异,生发逻辑方面意向性与辩证性的差异,构建意图方面严谨性与实践性的差异。基于比较视角,在现实领域马克思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具有胡塞尔现象学无可比拟的超越性。在理论层面,了解胡塞尔历史哲学存在现实领域空洞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既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精髓,又有利于拓宽我们处理感性现实与抽象观念关系的历史思维。
- 邓瑞怡
-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本质
相关作者
- 倪梁康

- 作品数:169被引量:82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胡塞尔 现象学 《逻辑研究》 埃德 意向性
- 方向红

- 作品数:71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现象学 胡塞尔 德里达 手稿 自我
- 马迎辉

- 作品数:46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
- 研究主题:胡塞尔 现象学 时间性 意向性 弗洛伊德
- 张庆熊

- 作品数:160被引量:4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现象学 序言 胡塞尔 宗教 哈贝马斯
- 李云飞

- 作品数:24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胡塞尔 现象学 发生现象学 先验 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