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篇“ 胸腔巨大肿瘤“的相关文章
白血病患者全麻下行胸腔巨大肿瘤切除1例
2023年
白血病是一组以白细胞增殖和发育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15位及第11位。异常增殖的细胞可广泛浸润全身脏器,常见的为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等。纵隔淋巴结和肺是胸部最常受累的组织,白血病合并胸腔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报告了1例白血病患者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巨大肿瘤切除术。虽然术中失血较多,但在麻醉及外科团队协作处理后,手术顺利结束,患者于两周后康复出院。旨在探讨完全缓解期的白血病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安全性、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措施,以期为白血病患者麻醉评估及处理提供参考价值。
柴旋王忠慧汪亚宏朱波波张冬阳
关键词:白血病创伤性凝血病
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胸腔巨大肿瘤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2022年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67岁,身高166 cm,体重55 kg。因"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气短症状,3个月前行左胸腔肿瘤氩氦刀靶向治疗,症状未见缓解,近1个月呼吸困难加重,不能平卧,24 h需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CT示左胸腔巨大占位,大小约16 cm×13 cm。
魏碧玉刘涛刘伟刘树库刘洋王东信马靖王天龙尹春琳薛张纲欧阳文李金宝
关键词:左胸腔围术期管理老年患者合并呼吸衰竭
CT三维重建在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在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手术治疗的胸腔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运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成像,并依据该技术规划手术,分析相关注意事项并记录手术效果。结果 11例胸腔巨大肿瘤均完整切除,无死亡病例,切除肿瘤最小为15 cm×12 cm×9 cm,最大为22 cm×18 cm×19 cm,术中出血300~1 150 mL。无围术期死亡;1例患者因膈肌破裂二次开胸行膈肌补片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无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术后肺水肿3例,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药物治疗后治愈。术中探查结果与术前CT三维重建视图基本吻合。术后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损伤表现,胸闷、气促、乏力症状消失,术后活动耐量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4例,11例患者随诊至今均健康存活。结论 CT三维重建辅助规划胸腔巨大肿瘤手术,效果满意,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韦植韦小龙黄智莫宝森汪健春吴月松施德昆石家仁
关键词: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手术CT三维重建
儿童胸腔巨大肿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胸腔巨大肿瘤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09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胸腔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本组良性肿瘤35例,以神经节细胞瘤多见(12例),其次为脉管瘤(9例),畸胎瘤(8例);恶性肿瘤41例,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13例),其次为神经节母细胞瘤(7例)和淋巴瘤(7例)。参与随访的70例胸腔巨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75%;39例胸腔巨大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50%。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肿瘤胸腔内原发部位等与神经源性肿瘤预后无相关性(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术后是否化疗则与神经源性肿瘤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胸腔巨大良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胸腔巨大恶性肿瘤复发率、转移率高,预后差,术后结合化疗/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儿童胸腔巨大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患者性别、肿瘤胸腔内原发部位等与神经源性肿瘤预后无相关性,而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是否辅助化疗是神经源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
李红云沈立张儒舫
关键词:胸腔巨大肿瘤儿童神经源性肿瘤预后因素
开胸切除胸腔巨大肿瘤术中发生双侧复张性肺水肿1例被引量:1
2018年
胸腔巨大肿瘤是指胸腔肿瘤体积超过一侧胸腔一半并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肿瘤,其影响主要表现为:肺萎陷和纵隔移位^([1])。复张性肺水肿(reexpansion pulmonarg edema,RPE)是因胸腔巨大肿瘤、气胸、胸腔积液等造成病侧肺萎缩,经胸腔闭式引流或肿瘤切除术,解除对肺的压迫,使萎缩肺得以复张,患侧肺或双肺在短时间内(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急性肺水肿,是一种较少见的非心源性肺水肿。
钱坤张亦南刘兴奎王海英
关键词:巨大肿瘤复张性肺水肿纤支镜
胸壁双切口在胸腔巨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胸壁双切口术式在胸腔巨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参考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例经CT测量最大径≥10cm或体积占据半侧胸腔40%以上的胸腔巨大肿瘤患者,采取胸壁双切口(皮肤切口选择第6肋间,依次分离各层至肋间肌,肋间上切口选择第4或第5肋间以充分暴露肺门或胸膜顶以方便分离肺门或/和胸膜顶处粘连,肋间下切口选择第7或第8肋间以充分暴露肿瘤下半部分或/和膈肌处粘连)术式切除肿瘤,观察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中是否损伤周围重要器官:如食管、气管、上腔静脉、肺动脉、静脉等。结果:采用胸壁双切口术式成功切除胸腔巨大肿瘤1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2例呼吸功能不全,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平均肿瘤直径13.3cm×10.4cm,平均手术时间120(90~2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0(150~25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8~17)天;随访6~30个月,1例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术后22个月死于复发。结论:采用胸壁双切口术式可成功切除胸腔巨大肿瘤,与传统术式相比在手术操作时间、控制出血量及避免损伤胸腔内重要器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可作为一种手术方式在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李友涛黄淼龙万仁平陈翀廖洪亮陈慧勇
关键词:胸腔巨大肿瘤肿瘤切除
胸腔巨大肿瘤手术预后分析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临床应用研究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除肺癌、食管癌之外的其它胸部肿瘤发病率为13.2/10万,病死率为6.5/10万,与肺癌、食管癌相比,这些胸部肿瘤在胸外科相对少见。其中,胸腔巨大肿瘤临床更为少见,散发病例居多...
冯振
关键词:胸腔巨大肿瘤手术切除术前评估三维重建图像
文献传递
50例胸腔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以及术中、术后特殊疑难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胸腔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整切除肿瘤43例,大部切除肿瘤7例,单纯肿瘤切除46例,联合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成形术1例,肺切除3例;正中切口纵劈胸骨8例,胸部侧切口39例,单侧胸部侧切口+横断胸骨切口1例,单侧胸部侧切口+横断锁骨切口1例,颈部横切口1例;切除肿瘤重628~2 586 g,平均1 973 g,术中出血400~1 500 ml。采用预防复张性肺水肿措施后术后并发肺水肿2例,其中1例因合并DIC死亡,1例治愈出院;其余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胸腔巨大肿瘤患者往往症状较重,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能彻底改善症状;手术切口要以接近瘤体、同时便于伸延为原则,要充分显露术野;术中可采用完整、分块、大部切除等手术技巧,注意术中避免大出血;术后尽早采用预防复发性肺水肿措施。
郭楠楠周少华张文刘阳
关键词: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手术
儿童胸腔巨大肿瘤手术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胸腔巨大肿瘤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自2009年01月至2015年06月收治的76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胸腔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
李红云
关键词:胸腔巨大肿瘤儿童手术切除预后
文献传递
胸腔巨大肿瘤8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胸腔巨大肿瘤是指胸腔肿瘤体积超过一侧胸腔一半并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肿瘤,对于这类肿瘤患者,手术是第一选择,但因其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是胸外科的难点。我科于2012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8例胸腔巨大肿瘤,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孙浩亮顾卫东倪布清张伟顾嘉玺邵永丰
关键词:心肺功能不全胸骨正中切口单腔气管导管

相关作者

刘树库
作品数:55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手术 肺肿瘤 非小细胞 预后
田旭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围手术期护理 胸腔巨大肿瘤 胸内巨大肿瘤 胸部 纵隔肿瘤
许绍发
作品数:174被引量:591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外科治疗 非小细胞 肺癌
刘伟
作品数:67被引量:274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 新生儿疾病筛查 胸科手术 结核 慢性疼痛
马云华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胸腔巨大肿瘤 胸内巨大肿瘤 胸部 围手术期护理 纵隔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