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9篇“ 胸骨正中切口“的相关文章
微创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CABG治疗的137例CA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51)和胸正中切口组(n=8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旁路血管血流情况[平均血流量(MF)、搏动指数(PI)],以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再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胸正中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围术期输血量少于胸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正中切口组术后右冠状动脉所占比例、MF高于微创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其他旁路血管情况及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CE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MACCE累积免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CABG既保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史一帆陈新如毕大锋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分流术
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顽固性淋巴漏9例诊疗体会
2024年
2001年10月至2024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了9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顽固性淋巴漏患者, 其中采取保守治疗4例, 前纵隔局部放疗2例, 右侧开胸胸导管结扎3例。保守治疗和放疗患者均痊愈;手术治疗1例术后5天乳糜消失;另2例乳糜性状、量无变化长达2周, 放弃治疗出院2周后引流液突然消失, 检查发现乳糜胸治愈。随访2个月~10年, 无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发生。
周平毛怡李雄邓志刚
关键词: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顽固性
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对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胸腔引流量、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呼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胸腔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间段呼吸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均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右腋下小切口不会影响患儿呼吸功能,且可改善疼痛程度,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李晓恒李燕平付晓可李斌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
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盐酸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对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LB)与盐酸布比卡因(BH)局部麻醉在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中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106例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H组和LB组,各53例。BH组术后切口局部注射BH并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LB组切口局部注射LB并使用PCIA。术后6、12、24、48、72 h,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P物质、前列腺素E_(2)(PGE_(2))、β内啡肽(β-EP)]、应激激素水平[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两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LB组术后24、48、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BH组(P<0.05)。LB组术后6、12、24、48、72 h血清5-羟色胺、P物质、PGE_(2)、皮质醇、NE水平低于BH组,β-EP水平高于BH组(P<0.05)。LB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长于BH组,术后72 h内阿片类药总用量少于BH组(P<0.05)。LB组与BH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局部注射LB应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与疼痛介质水平,且对镇静程度无影响,安全性较好。
张春燕李焕丽刘晶晶刘曙光
关键词:盐酸布比卡因
针刺疗法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处理,针刺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和术后远期疼痛评分。结果针刺组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的镇痛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CRP、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2组CRP、CD8^(+)水平均高于术前,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但针刺组CRP、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围术期和术后远期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显著缓解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和术后远期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韩旭马飞翔袁从虎宋建祥施展李万浪李向南张亚军
关键词: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围术期疼痛针刺疗法
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收治的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术后进行切口常规缝合)和观察组51例(采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比较两组出院时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满意度,手术情况、切口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切口愈合不良等级、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清洁切口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切口愈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切口常规缝合相比,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可促进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切口愈合满意度及降低住院期间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孙学胜吕迪孙立峰
关键词: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切口术后恢复
胸骨正中切口直视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漏斗胸的单中心经验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经胸骨正中切口实施直视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漏斗胸的优化策略。方法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 接受经胸骨正中切口直视Nuss手术的25例先心病合并漏斗胸患儿。同期纠正心脏解剖畸形和漏斗胸组(A组)9例, 身高(121.7±28.0)cm, 体质量(22.2±14.0)kg, 年龄(7.65±4.08)岁, Haller指数3.99±1.37;先心病术后再次行漏斗胸Nuss手术组(B组)16例, 身高(130.9±27.2)cm, 体质量(26.5±14.3)kg, 年龄(8.82±4.09)岁, Haller指数4.18±0.97。术前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所有患儿的心脏解剖情况、心功能和漏斗胸严重程度。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性别、术前漏斗胸外观、合并先心病种类、有无分离胸骨后粘连情况以及漏斗胸手术与先心病手术间隔年限。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效果、术中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2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术中不良事件, A组1例术后伤口感染。A组手术(3.78±1.54)h, 显著长于B组(2.19±0.94)h, 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运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0±45.64)h对(4.18±1.41)h, P=0.263];A组患儿ICU滞留显著长于B组[(4.00±6.42)天对(1.13±0.34)天, P<0.05], 两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15.18)天对(9.19±2.31)天, P=0.419]。两组14例术后(27.9±11.3)个月拔除钢板, Haller指数2.48±0.49。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63±0.028对0.659±0.038, P=0.533)。肺功能FVC和FEV1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87.2±3.9)%对(84.1±8.2)%]。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对于先心病合并漏斗胸的患儿, 经仔细评估可以施行一期或者分期的个体化直视Nuss手术。胸骨正中切口和优秀的再次开胸技术有利于松解胸骨后粘连, 并有效避免心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效果良好。
刘鑫荣张海波郑景浩张浩刘锦纷孙彦隽
关键词:漏斗胸先天性心脏病胸骨正中切口
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937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年龄大于6个月、体重小于35 kg者被纳入右腋下切口组(487例),其余患儿被纳入正中切口组(450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不张、膈膨升、乳糜胸、鸡胸的发生率。结果右腋下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的手术时间〔(151.1±9.1)min比(151.4±11.3)min〕、体外循环时间〔(55.4±2.0)min比(55.4±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0±1.7)min比(30.2±1.7)min〕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90.5±6.6)mL比(106.8±15.6)mL〕、术后胸腔引流量〔(95.1±12.0)mL比(172.7±15.3)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4±0.9)h比(11.6±1.4)h〕、术后监护时间〔(33.7±5.6)h比(42.4±9.6)h〕、术后住院时间〔(9.1±1.1)d比(11.1±1.2)d〕相比,右腋下切口组均优于正中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不张(7/487比3/450)、膈膨升(4/487比0/450)、乳糜胸(0/487比3/45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鸡胸发生率(0/487比8/450)比较,正中切口组高于右腋下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两组均无一例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手术相比,右腋下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具有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陈涌莫绪明陈润森戚继荣彭卫武开宏孙剑郁迪张玉喜王智琪杨玉忠庄著伦笪敏扈元利钱波
关键词:先天畸形
非体外循环左侧肋间小切口微创与胸骨正中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左侧肋间小切口微创与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传统CABG)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十病区住院诊断为多支病变冠心病行CABG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左侧肋间小切口微创CABG(MICS)组和传统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包括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对旁路血管进行血流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旁路血管的平均血流量(MI)和搏动指数(PI)。结果共纳入444例患者,男351例,女93例,年龄(62.0±8.9)岁。MICS组179例,传统CABG组265例。与传统CABG组比较,MICS组女性比例较低[10.1%(18/179)比28.3%(75/265),P<0.001],年龄较小[(60.7±9.3)岁比(62.8±8.5)岁,P=0.017],其他临床特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组与传统CABG组患者旁路血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0.74)支比(3.28±0.86)支,P=0.234],但MICS组患者手术时间较传统CABG组长[(5.10±1.09)h比(4.33±0.86)h,P<0.001]。与CABG组比较,MIC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00(200,700)ml比700(600,900)ml,P<0.001]、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300(200,400)ml比400(250,500)ml,P<0.001]均较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5.0(12.0,17.0)h比16.5(12.5,19.0)h,P<0.001]、术后ICU停留时间[18.0(15.0,20.0)h比20.0(16.0,23.0)h,P<0.001]、总住院时间[(12.6±2.7)d比(14.5±3.9)d,P<0.001]均较短。两组患者术后各旁路血管MI和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再次开胸、切口感染、脑卒中)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CABG比较,MICS是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有益的治疗选择,围手术期结局良好。
黄国晖张宏家迟立群尤斌伯平孙广龙
关键词:多支血管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低温室颤法与标准胸骨正中切口在再次二尖瓣置换术中的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右胸前外侧小切口(right mini-thoracotomy,RMT)低温室颤法(hypotherm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HVF)及标准胸骨正中切口(standard median sternotomy,SMS)在再次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replacement,re-MVR)中的应用及短期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从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RMT-HVF及SMS下re-MVR的患者,共82例,其中RMT-HVF组30例,SMS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病历资料,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总输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结果等。结果相较于SMS组,RMT-HVF组总输血量更低(P<0.05),术后ICU停留时间(P<0.05)、机械通气时间(P<0.05)、脑血管意外发生率(P<0.05)明显降低,两组患者中期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低温室颤法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安全可行,可结合胸腔镜辅助,相对于胸骨正中切口能够取得完全相同的手术效果,且部分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有望成为部分患者再次二尖瓣置换术的常规选择。
刘宗涛刘俊祥王怡轩郭超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再次手术

相关作者

莫绪明
作品数:425被引量:995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婴幼儿 小儿 儿童
孙剑
作品数:117被引量:24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小儿 婴幼儿 婴儿 封堵器
束亚琴
作品数:62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胸骨正中切口 心内畸形
左维嵩
作品数:104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婴幼儿 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彭卫
作品数:144被引量:341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小儿 深低温 婴儿 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