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6篇“ 脂质结合唾液酸“的相关文章
- 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组织多肽抗原、组织蛋白酶、卵巢癌抗原X1及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ASA)、组织多肽抗原(TPA)、组织蛋白酶(CATL)、卵巢癌抗原X1(OVX1)及CA125联检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10年1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和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拟行手术治疗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86例及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10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测定其LASA、TPA、CATL、OVX1血清水平。并收集相应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A125水平。结果 5项指标恶性组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TPA对EOC的总阳性率以及早期检测阳性率均最高,LASA和OVX1对EOC的总阳性率均低于CA125,CATL对EOC的总阳性率略高于CA125,但是对EOC早期检测阳性率均高于CA125。CA125+TPA对EOC的总阳性率以及早期检测阳性率也均为最高;余3项指标与CA125两两联合检测时对EOC早期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A125单检(P均<0.05),对EOC的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A125单检,除CA125+OVX1与CA125单检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LASA、TPA、CATL及OVX1是具有潜力的EOC诊断指标,TPA和CA125联检是理想的组合方式,兼顾了对EOC的总阳性率以及早期检测阳性率,提高了对EOC的诊断率。
- 李惠新李晶
-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多肽抗原
- 肝癌发生相关细胞因子及脂质结合唾液酸检测与诊断价值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FIGF-Ⅱ)和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浓度分析对肝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以不同的定量方法,分别检测了肝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VEGF、TNF-α、FIGF-Ⅱ和LSA浓度,综合比较评价了多项指标对肝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意义。结果肝癌组患者外周血VEGF、FIGF-Ⅱ、LSA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P<0.01),其阳性率分别为87.8%、75.6%、67.8%和86.7%。然而,未见良性肝病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综合评价多指标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VEGF较好,分别为87.8%、87.2%和87.5%;TNF-α次之,分别为86.7%、65.4%和76.8%。结论肝癌发生相关细胞因子浓度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及预后观察。
- 李小华董志珍邱历伟赛文莉吴玮姚登福
-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肿瘤坏死因子Α
- 原发性肝癌患者脂质结合唾液酸、总唾液酸和B超检测被引量:4
- 2004年
- 脂质结合唾液酸(lipid-bound sialic acid,LSA)作为肿瘤标记物已有报道[1-3],但LSA、总唾液酸(total sialic acid,TSA)、B超3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甚少.1998年至2001年,作者以正常人和良性肝病患者为对照,探讨了LSA、TSA与B超联合检测对原发肝癌的临床价值.
- 崔可飞吴维平侯卫红王俊萍赵卫星杨道科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B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
- 血浆脂质结合唾液酸变化对颅内肿瘤疗效判断的意义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血浆脂质结合唾液酸 (lipid boundsialicacid ,LSA)变化对颅内肿瘤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朱翔等改良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了 83例颅内肿瘤患者的血浆LSA ,并对其中 47例进行了术后 6~ 12个月的随访。结果 :良性肿瘤组于术后 1~ 3个月血浆LSA逐渐恢复至正常 ,而恶性胶质瘤患者 ,术后一个月LSA稍下降 ,经手术全切 ,一年内未复发者 12例 ,术后 6~ 12个月血浆LSA基本下降至正常水平 ;反之 ,经手术全切一年内复发者 12例 ,术后 6~ 12个月又升高 ,与术后一个月血浆LSA含量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血浆LSA含量检测可作为颅内肿瘤的辅助诊断措施 。
- 王树凯
- 关键词:颅内肿瘤血浆脂质结合唾液酸
-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总唾液酸和脂质结合唾液酸含量比较被引量:1
- 2002年
- 比较正常健康人50例和放疗前、后的鼻咽癌患者60例次血清标本的血清总唾液酸 (TSA)和脂质结合唾液酸 (LSA)含量水平。结果提示血清TSA和LSA的检测 ,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扩散和预后估计及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余忠华王镇南陈梓宏杨志雄吴华黎运元胡郁华
- 关键词:鼻咽癌总唾液酸放射疗法脂质结合唾液酸
- 肝癌特异性γ-谷氨酰转肽酶、铁蛋白和脂质结合唾液酸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肝癌特异性γ 谷氨酰转肽酶、铁蛋白和脂质结合唾液酸浓度改变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定量检测了肝癌、慢性肝病和肝外肿瘤患者血清中肝癌特异性GGT同工酶区带 (HSB)、铁蛋白 (SFn)和脂质结合唾液酸 (LSA)浓度。结果 肝癌组血清HSB浓度TAE前明显异常 ,同时也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外肿瘤病人 (P <0 0 0 1) ;SFn和LSA水平肝癌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病患者 ,但与其他肿瘤无鉴别价值 ;肝癌组HSB、SFn和LSA的阳性率分别为10 0 %、5 3 3 %和 6 7 8%。结论 HSB定量和定性检测均优于SFn和LSA的浓度分析 。
- 李必瑾汤琪云
- 关键词:肝癌铁蛋白
- 颅内肿瘤患者血浆脂质结合唾液酸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脂质结合唾液酸 (lipid boundsialicacid,LSA)含量诊断颅内肿瘤的价值及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朱翔和李平升改良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正常对照组 73例、颅内良性肿瘤组 3 2例 ,恶性胶质瘤组 3 8例 ,脑转移瘤组 13例中血浆LSA含量。结果 各组血浆LS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脑转移瘤患者LS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脑恶性胶质瘤患者 (P<0 .0 1) ,恶性胶质瘤患者血浆LSA含量又显著高于颅内良性肿瘤患者 (P <0 .0 1)。随访 2 4例患者 ,血浆LSA均高于正常的恶性胶质瘤患者 ,术后 1个月LSA稍下降 (P<0 .0 1) ;经手术全切 ,1年内未复发者 12例 ,术后 6~12个月血浆LSA含量显著低于术后 1个月 (P <0 .0 1) ,其中有 10例下降到正常范围 ;反之 ,经手术全切1年内复发者及未全切者 12例 ,术后 6~ 12个月又升高 ,与术后 1个月血浆LSA含量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血浆中LSA含量检测可作为颅内肿瘤的辅助诊断措施 ,动态观察有助于恶性胶质瘤的预后判断。
- 茹小红冯祖荫徐国本侯卫红郭学义
- 关键词:颅内肿瘤血浆脂质结合唾液酸
- 脂质结合唾液酸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对肺癌诊断的对比性研究
- 2000年
- 饶绍琴兰大丽陈光荣
- 关键词:肺肿瘤血清诊断脂质结合唾液酸TSGF
- 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测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被引量:3
- 1999年
- 唾液酸(SA)又名N-乙酰神经氨酸,是细胞膜的组成成份之一。它在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着特殊的作用。SA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其中与糖脂结合者称为脂质结合唾液酸(LSA)。多数研究表明,LSA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标记物,对多数恶性肿瘤都具有诊断意义[1]。我...
- 施星辉邱红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脂质唾液酸
- 血清总唾液酸、脂质结合唾液酸对肺癌诊断、疗效观察──附28例报道被引量:1
- 1999年
- 张力平陈国才李勇刚
- 关键词:肺癌总唾液酸脂质结合唾液酸
相关作者
- 王天然

- 作品数:114被引量:323H指数:9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LSA 血清 槲皮素 患者血清 神经节苷脂
- 张富强

- 作品数:18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LSA 血清 唾液酸 脂质结合唾液酸 比色法
- 胡娟

- 作品数:147被引量:270H指数:9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
- 研究主题:低氧应激肽 低氧 MECA基因 NU 定植
- 陈光荣

- 作品数:48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血清 肝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房水蛋白 滤过率
- 徐国本

- 作品数:120被引量:150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脑膜瘤 颅内肿瘤 外科手术 星形细胞瘤 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