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2篇“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相关文章
脉络膜黑色素瘤
2024年
女性,30岁。左眼视物不清10天。矫正视力0.15,眼压16 mmHg。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视盘边清色正,黄斑颞下方视网下见直径约1.5 PD的黄白色球形病灶,其内隐见红色血管,周围绕以色素,下方见黄白色渗出,并顶压视网隆起呈皱褶样,波及中心凹(图A)。同步血管造影FFA示血管与视网血管同时显现,呈双循环现象,伴针尖样RPE水平渗漏;ICGA可见内丰富的血管网,晚期排空(图B)。彩超示玻璃体内球形实性病灶,基底与眼球壁相连,边缘光滑,内回声欠均匀,挖空征(+),脉络膜凹陷征(+),CDFI其内可探及与睫状后短动脉延续的血流信号,被覆状回声(图C)。MRI示左侧眼球后部局限性增厚,可见稍短T1、短T2信号,边界尚清(图D)。PET-CT检查全身未见转移病灶。诊断:左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继发性视网脱离。予以125I巩敷贴治疗。
李丽英齐彩虹
关键词:球形病灶敷贴治疗血管网眼球壁中心凹
新型功能化上转换纳米材料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特异性成像的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通过改进方法制备出的新型功能化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s-PEG-Tf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的特异性成像现象。方法:制备出NaYF_(4)∶Yb/Er(UCNPs),再等离子体处理将之表面羧基化;分别接载氨基聚乙二醇和转铁蛋白(Tf)制备出UCNPs-PEG-Tf。对其进行相应表征,检测其生物相容性,通过荧光分光光度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对OCM-1的特异性荧光现象。结果:相应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UCNPs和UCNPs-PEG,以及进一步接载Tf后形成的UCNPs-PEG-Tf。复合物UCNPs-PEG-Tf具有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并且能发出显著的绿色荧光。同样条件下,荧光强度检测结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均证明其在细胞OCM-1成像方面的显著特异性。结论:合成的新型功能化UCNPs-PEG-Tf纳米复合物生物相容性好,且可以对细胞OCM-1特异性成像。
赵兵新符爱存李秀红魏丽王卫群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转铁蛋白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基因分型方法和装置、设备及介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基因分型方法和装置、设备及介质,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通过获取目标脉络膜黑色素瘤图像,对目标脉络膜黑色素瘤图像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目标区域子图像,通过预设分类器对每个目标区域子图像进行基...
马岚魏文斌邓卓张瑞恒董力高伟豪李方邵蕾
敲低骨硬化蛋白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敲低骨硬化蛋白(Sost)基因后,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MUM-2C)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变化。方法:用人Sost干扰慢病毒转染MUM-2C细胞,构建Sost基因敲低的稳转细胞系(Sost-knockdown组),另一组不敲低Sost基因的MUM-2C细胞作为阴性对照(SostNC组)。用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的活性;用细胞划痕技术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量。结果:CCK-8法结果表明,随时间延长,Sost-knockdown组和SostNC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有增加,在同一时间点内观察,Sost-knockdown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低于SostNC组(F=371.2,P<0.01);划痕试验结果显示,Sost-knockdown组细胞在第24小时的迁移量明显低于SostNC组;通过miRNAs测序选出Sost基因调控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两组细胞中含量差异最显著的为miR-744-5p,通过RT-qPCR检测其含量,发现Sost-knockdown组显著低于SostNC组(F=235.8,P<0.01)。结论:当敲低Sost基因后,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降低。
李冠瑜刘增业黑璐宁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增殖迁移
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分析Ⅰ~Ⅲ期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确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3724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成训练集(2606例)与验证集(1118例)。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及逐步法筛选Ⅰ~Ⅲ期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50~71岁:HR=1.534,95%CI:1.231~1.912,P<0.001;>71岁:HR=2.055,95%CI:1.612~2.618,P<0.001);组织学分型(混合细胞型:HR=1.107,95%CI:0.842~1.456,P<0.001;梭形细胞型:HR=0.471,95%CI:0.335~0.664,P<0.001;上皮细胞型:HR=1.276,95%CI:0.873~1.865,P=0.208);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分期(AJCC)(Ⅱ期:HR=1.792,95%CI:1.462~2.196,P<0.001;Ⅲ期:HR=3.562,95%CI:2.853~4.446,P<0.001);未放疗或未知组(HR=1.384,95%CI:1.024~1.871,P=0.035);未手术或未知组(HR=0.658,95%CI:0.506~0.855,P=0.002);未化疗或未知组(HR=0.516,95%CI:0.342~0.778,P=0.002)。训练集及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700、0.705。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3和5年预测模型的预测概率与观测概率基本一致。训练集3年、5年AUC分别为:0.752、0.733,验证集AUC分别为:0.751、0.736。训练集3年、5年的NRI值分别为:0.231(95%CI:0.175~0.381),0.280(95%CI:0.219~0.397);验证集NRI值:3年0.350(95%CI:0.206~0.459),5年0.453(95%CI:0.277~0.549)。训练集3年、5年的IDI值分别为0.026和0.035,验证集IDI值3年为0.038,5年为0.040。DCA显示预测模型在不同阈值下提供的净收益均高于AJCC分期系统。结论基于年龄、AJCC分期、组织学分型
曹贤芬周小平欧玉仑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列线图预后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CM细胞分为A、B组,分别转染空载体和敲降PDGF的慢病毒,采用RT-qPCR技术检测两组细胞中PDGF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XT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活性,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相关标志物蛋白的相对表达量。GEPIA数据库分析PDGF水平与C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A组比较,B组细胞中PDGF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t=176.30,P<0.05),细胞存活数目下降及侵袭能力减弱(F=57.21,t=14.10,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细胞中E-cadherin相对表达量升高,N-cadherin、Snail、Vimentin、MMP9及MT1 MMP的相对表达量下降(t=4.13~14.14,P<0.05)。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PDGF-A、PDGF-B高表达与CM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PDGF具有增强CM细胞活性,促进CM细胞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EMT的发生有关。
姚宁宁袁莹莹马清悦易雯丹隋爱华罗文娟
关键词:黑色素瘤脉络膜肿瘤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肿瘤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开发并验证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和肿特异性生存的预测模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利用从监测、流行病学和终末结果研究计划(SEER)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构建列线图,预测脉络膜黑色素瘤(C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评估C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生存期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了2010年至2020年间诊断为CM的患者数据,纳入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841)和验证集(n=789)。在训练集中,进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然后将其纳入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分别构建预测CM的3、5年OS和CSS的列线图。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通过量化列线图辅助决策的净收益来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用,并且与SEER stage模型比较。根据已建立的列线图获得个体风险评分。结果共有263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肝转移、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影响C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肝转移、手术和化疗是影响CM患者CSS的独立危险因素。CM的3、5年OS和CSS的列线图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此外,在OS和CSS的验证集中,DCA提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潜在价值。Kaplan-Meier(K-M)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高危组患者的OS和CSS率均低于低危组。结论年龄、肝转移、手术和化疗是共同预测CM患者OS和CSS的影响因素。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一个对CM患者相对完善、准确的预后列线图模型,经过校准及后续进一步完善的列线图模型可在临床中应用,在患者治疗及预后中提供指导。
刘栓栓王少军李朝辉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列线图
青蒿琥酯通过调控EFNA3、Ang-1抑制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增殖和迁移
目的: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起源于脉络膜基质内的黑色素瘤细胞,是成人眼部最常见的恶性肿。尽管手术、放疗和激光等治疗取得了进展,但CM患者的总生存率仍然很低。研究发现EFNA3、An...
姚宁宁
关键词:青蒿琥酯ANG-1脉络膜黑色素瘤AKT/MTOR
液基细胞学涂片和细胞蜡块技术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脉络膜黑色素瘤(melanoma of choroid,CM)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特点为恶性程度高、易侵袭转移、预后极差,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目前诊断CM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在眼球摘除手术后加做病理诊断,缺乏明确的术前病理诊断。本研究旨在探索液基细胞学涂片和细胞蜡块技术在CM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3至6月收治的2例临床诊断为CM患者的脉络膜下液。采用液基细胞学涂片方法进行初步诊断,改良的细胞蜡块制作技术、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脱黑色素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进行进一步的病理诊断。结果:2例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CM,通过液基细胞学涂片做出初步的细胞学病理诊断,1例诊断为“黑色素瘤”,另1例诊断为“见异型细胞,黑色素瘤不除外”。通过改良的细胞蜡块制作技术,HE、脱黑色素和IHC染色,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临床诊断相同的2例患者,1例明确诊断为CM,而另1例诊断为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修正了原先的诊断。结论:本改良技术能够在手术前精准诊断CM,为临床眼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其有3个优点:1)能制作出10~20张连续切片,满足IHC染色的要求;2)在用本技术处理的切片中,可见各种异型细胞,且细胞核结构清晰;3)简单易行,成本不高,适用于各级医院,特别是中小医院。本文有2个原创点:1)将液基细胞学涂片、细胞蜡块切片及IHC染色用于诊断CM;2)对传统的细胞蜡块制作技术进行改良,使其适用于诊断CM。
席雷戎荣周晋星吴妍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脉络膜黑色素瘤
玻璃体积血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
目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常见的眼内恶性肿,部分病例的不典型临床表现造成误诊和漏诊,导致不恰当的眼球摘除或治疗的延误。方法患者女性,73岁。因"发现左眼视物不见11天"于2021年2月2日至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就诊。患者出...
牛科
关键词:黑色素瘤玻璃体积血

相关作者

魏文斌
作品数:545被引量:1,907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脱离 葡萄膜黑色素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黑色素瘤 玻璃体切除术
李彬
作品数:279被引量:1,402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视网膜母细胞瘤 组织病理学 病理学 葡萄膜黑色素瘤 磁共振成像
李辽青
作品数:93被引量:463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视网膜母细胞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 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 视网膜
王光璐
作品数:168被引量:877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经瞳孔温热疗法 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黑色素瘤
孙宪丽
作品数:92被引量:714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母细胞瘤 病理学 脉络膜黑色素瘤 眼肿瘤 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