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6篇“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疗现状
- 2024年
- 脊髓拴系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牵拉、脊髓圆锥低位、脊髓发生缺血和缺氧、神经组织变性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该疾病由于起病部位为脊髓圆锥,症状多与骨科、泌尿外科、儿科等相关疾病相似,临床容易误诊.针对复发型及隐匿性等复杂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加强对该病诊疗的认识.
- 饶显锋康正文张秋生
-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组织变性脊髓圆锥复发型手术时机诊疗现状
- 终丝牵拉脊髓拴系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 2024年
-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终丝牵拉脊髓拴系综合征动物模型,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牵拉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牵拉组用丝线建立终丝牵拉脊髓拴系综合征模型,假手术组仅切断终丝但不作牵引。8周后,完成行为学Talov评分、腰骶部MRI检查、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尿动力学指标检查及病理组织分析。结果术后第8周,牵拉组后肢损伤明显,术后第4周、8周Talov评分低于假手术组(P<0.001)。术后8周腰骶部MRI结果显示,牵拉组矢状位MRI可见末端终丝受丝线牵引、膀胱异常膨大,轴位MRI可见椎管内脊髓受向下及向背侧方向的机械力;假手术组矢状位、轴位MRI显示,脊髓位于椎管正中,膀胱大小正常。术后第8周,牵拉组波幅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1),波幅下降幅度超过50%;牵拉组总体潜伏期比假手术组略有延长(P<0.05)。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牵拉组的最大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Z=-3.361,P<0.001),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假手术组(Z=-3.361,P<0.001),膀胱顺应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病理学染色显示,终丝对脊髓的牵拉导致神经组织损伤、膀胱上皮细胞变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新西兰大白兔终丝牵拉脊髓拴系综合征模型,可为探究脊髓拴系的发病机制和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提供参考。
- 蒋擎玉尚爱加史旭东程浩峰苏天崎吴言
- 关键词:动物模型终丝脊髓拴系综合征尿动力学核磁共振体感诱发电位
-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脊髓拴系综合征(TCS)是一种由于脊髓受到异常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TCS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识别术中拴系部位附近的神经功能组织,并提供术中指导。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球海绵体反射4个模态作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杂拴系手术的风险,还能减少或避免甚至预防神经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 陈治宇于朝春
-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
- 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治疗
- 目的总结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椎管内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50例的临床资料。临床上腰腿痛35例、下...
- 谢京城
- 关键词:脊髓肿瘤畸胎瘤脊髓拴系综合征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1例
- 2023年
-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脊髓或圆锥受牵拉,使脊髓圆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疾病,其原因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的,主要包括脂肪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终丝牵张、藏毛窦、先天性肿瘤及继发于手术后造成的粘连等[1]。TCS最常见的原因为隐性脊神经管闭合不全畸形,神经管闭合不全畸形常同时合并椎管内异常,主要包括脂肪瘤、脊髓纵裂和脊髓空洞等[2]。
- 王姣姣朱圆圆董正森肖彬胡培
-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脂肪型产前超声
- 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总结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71例成人原发性T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1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02±11.81)岁,主要症状为腰腿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按照临床特点及医学影像学分为5型:终丝牵张型(69例)、脊髓纵裂型(21例)、脊髓脊膜膨出型(20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36例)、皮窦道型(25例)。对不同类型的TCS采取相应的显微手术治疗,以Kirollos分级评定手术拴系松解程度,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关键肌肉力量0~5级评分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括约肌功能评分评价膀胱功能。结果:171例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松解粘连,切断终丝,其中61例将伴随病灶也分离切除。脊髓拴系均达到KirollosⅠ级松解,均重建硬膜囊。除5例脑脊液漏切口愈合不良外,其余无手术并发症,经过再次缝合加俯卧位,伤口均愈合。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双下肢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症状也逐渐恢复。随访时间6个月至12.5年,平均(5.62±2.31)年,15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状态好转,18例稳定,无恶化病例,随访期间未见再拴系。结论:成人原发性TCS按临床特点及医学影像学分为5种类型,按照分型制定手术策略,手术解除脊髓牵张及压迫,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预防再粘连,相应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林国中谢京城陈晓东杨军
-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终丝脊柱裂显微外科手术
- 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50例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TCS的临床资料。结果 畸胎瘤内容物及囊性部分内壁剥离切除45例,囊壁次全切除加电灼5例;50例终丝均分离、切断。术后病理均为成熟囊性畸胎瘤及内终丝结构。术后随访6个月~14.5年,中位数75个月,按Hoffman脊髓功能评分,脊髓功能状态好转27例,不变22例,恶化1例;1例畸胎瘤内膜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余49例未见肿瘤复发,无再拴系。结论 椎管内畸胎瘤多分布于脊髓圆锥马尾区,以慢性神经压迫为表现;对合并终丝牵张型TCS,一期行畸胎瘤切除术及终丝切断脊髓栓系松解术,疗效满意。
- 谢京城陈晓东杨军
- 关键词:脊髓肿瘤畸胎瘤脊髓拴系综合征
- 三维超声联合VCI、TUI技术观察脊髓圆锥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胎儿脊髓圆锥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常规及孕中期产前超声检查为正常单胎的66例胎儿作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低下,可疑胎儿脊髓发育异常,出生后经磁共振成像或引产后解剖病理证实为脊髓发育异常的14例胎儿作为异常组。使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和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定位两组的脊髓圆锥和脊髓腰膨大对应椎体位置;测量胎儿的脊髓圆锥-第一骶椎距离(CM-S1)、脊髓腰膨大横径和前后径。Pearson法分析孕周与胎儿CM-S1距离、脊髓腰膨大横径和前后径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孕中期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对应椎体位于L_(3)水平的比例高于孕晚期胎儿(P<0.05),孕中期胎儿脊髓腰膨大对应椎体位于L_(1)水平的比例高于孕晚期胎儿(P<0.05);正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CM-S1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1距离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且正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CM-S1距离均高于相应孕周第5百分位数;正常胎儿和脊髓异常胎儿的CM-S1距离与孕周呈线性相关(r=0.552和0.509,均P<0.05);正常组和异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脊髓腰膨大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各阶段孕周胎儿的脊髓腰膨大前后径小于正常组胎儿;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异常组胎儿的CM-S1距离、脊髓腰膨大横径、脊髓腰膨大前后径与孕周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三维超声结合VCI、TUI技术可用于筛查正常胎儿与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胎儿,异常胎儿的脊髓圆锥对应椎体水平较正常胎儿低,CM-S1距离较正常胎儿短,行产前超声检查时可参考以上指标初步筛查脊髓异常胎儿。
- 周伟娜吴向玲李强刘益宁孔亚荣郑丽雅马征戈李春擎
-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圆锥脊髓拴系胎儿三维超声
- 不同年龄段儿童终丝脂肪浸润/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临床特征与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评估终丝离断术对不同年龄段终丝脂肪浸润/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的治疗结局,探索此种类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自然病程和治疗策略。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77例终丝脂肪浸润/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不同组别[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组(> 6岁)]患儿入院原因(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骶尾部皮肤异常者比例(χ^(2)=7.841,P=0.021)、存在临床症状比例(χ^(2)=13.618,P=0.001)及圆锥末端位置(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幼儿组相比,学龄组被动检查比例较低(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1)、有症状就医者比例较高(校正χ^(2)=12.738,P=0.000),骶尾部皮肤异常者比例较低(χ^(2)=6.481,P=0.011)、存在临床症状者比例较高(χ^(2)=13.558,P=0.000)、圆锥末端位置位于L_(2)及以上者比例较低(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4);学龄组存在临床症状者比例亦高于学龄前组(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4)。术后终丝直径为(2.17±0.70)mm,较术前平均增粗(0.46±0.28)mm,其中26例(81.25%,26/32)术后终丝仍继续增粗。术前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2例消失、6例好转、1例持续加重,术后MRI提示脊髓再拴系2例。共随访1.90(1.11,3.10)年,41例术前无症状患儿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5例有症状者幼儿组13例、学龄前组9例、学龄组13例,3组神经功能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46);失访1例。结论 不同年龄段终丝脂肪浸润/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不同,年龄越大出现临床症状的风险越高;手术后仍有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终丝离断术风险低、并发症少,预防性终丝离断术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
- 徐琛张毅王敏赵瑞施伟李昊
- 关键词:神经管缺损儿童
- 婴儿脊髓拴系综合征高频超声表现:双中心27例报告
- 2023年
- 目的 观察婴儿脊髓拴系综合征(TCS)高频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确诊的27例TCS婴儿,回顾其TCS高频超声表现。结果 27例TCS婴儿中,术后诊断5例终丝牵张型TCS、4例Currarino综合征及18例神经管缺陷。5例终丝牵张型TCS及4例Currarino综合征脊髓高频超声均表现为单纯终丝牵张;18例神经管缺陷中,4例可见脊膜膨出、6例见脊髓脊膜膨出,8例见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婴儿TCS高频超声表现为脊髓圆锥位置下移、形态狭长并向背侧移位,马尾结构紊乱;终丝牵张型可见终丝增粗(>2 mm)、搏动减弱或消失;神经管缺陷所致脊髓拴系可表现为椎管后缺损、回声中断,椎管内容物于缺损处向后下膨出形成包块。结论 婴儿TCS高频超声特征表现包括脊髓末端内容物位置、形态及搏动性异常,可伴椎管缺损及椎管内容物膨出。
- 张雪华施惠青杨芳黄赛凤李晓栋丁智琳
- 关键词:婴儿神经管缺损超声检查
相关作者
- 尚爱加

- 作品数:160被引量:49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脑红蛋白 脊髓拴系综合征 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治疗 脂肪瘤型
- 谢京城

- 作品数:142被引量:45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脊髓拴系综合征 椎管内肿瘤 手术治疗
- 陈晓东

- 作品数:127被引量:3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手术治疗 脊髓拴系综合征 椎管内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 徐林

- 作品数:294被引量:1,21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瘫 脊髓损伤 SPR
- 俞兴

- 作品数:196被引量:77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退行性疾病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性瘫痪 脊柱 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