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0篇“ 脑卒中偏瘫病人“的相关文章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DS-14)、家庭功能评定总的功能分量表(FAD-GF)、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以及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EAQ)对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23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脑卒中偏瘫病人DS-14得分为(21.92±9.14)分,B-IPQ得分为(40.86±5.98)分,FAD-GF得分为(26.75±4.88)分,EAQ得分为(34.77±4.36)分;D型人格、疾病感知、家庭功能均与功能锻炼依从性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脑卒中偏瘫病人工作状态、偏瘫侧、日常生活能力、D型人格、家庭功能及疾病感知是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为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在为脑卒中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时,可以通过改善病人的疾病感知和家庭功能,从而提高其功能锻炼依从性。
武晋雯李琳波杨辉
关键词: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D型人格家庭功能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7月-2022年1月收入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早...
惠素艳薛冰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Thera-Band弹力带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讨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住院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病人FMA、BBS、TUG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BBS、TUGT、MBI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Thera-Band弹力带治疗,能够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病人的步行和平衡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丁志清杨翔严妤函刘蓓蓓刘真真谢财忠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脑卒中偏瘫病人96例,其中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住院的4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康复治疗,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住院的48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膝关节步行能力、关节角度和动力学参数,通过10 m步行速度测试、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估病人步行能力,通过Biodex系统分析病人平衡及步态。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偏瘫侧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展角度、最大伸展力矩、最大屈曲力矩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增加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2组病人的10 m步行速度和起立-行走计时均明显增快(P<0.05),且观察组增快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和P<0.01);2组病人步态测试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观察组除步速、患侧步频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比传统的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偏瘫病人的康复,不仅可以明显促进病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其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能力。
段同华梁育磊叶小苹谢洪滨江伟
关键词:脑卒中任务导向性训练偏瘫步态
TENS联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联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虚拟现实技术下情景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TENS干预。评估两组病人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神经损伤因子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患侧踝关节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以及平衡功能(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olden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肱二头肌均方根值(RMS)与肱三头肌RMS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左侧上肢与手功能区(L-H)、右侧上肢与手功能区(R-H)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NS联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及上肢的肢体功能,并有助于改善其肌张力。
王畅郭博远王璐怡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
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43例病人为对照组,2023年1月—6月收治的43例病人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平衡功能和步态恢复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干预组病人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步速、跨步长、步频高于对照组,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及面积、步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功能,纠正其步态异常。
吴小妹焦建东冯乐黄飞飞严婧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穴位按摩+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探析
2024年
探析脑卒中偏瘫施予穴位按摩、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对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选取,随机以分,收集对照组实施常规下肢DVT训练、穴位按摩的26例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形成率、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血流量、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数据,并与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观察组26例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对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形成率分析,观察组居更低值(P<0.05)。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血流量的测定结果在干预后以观察组为更高(P<0.05)。所测全血高低切黏度与血浆黏度,观察组均在干预后居较低值(P<0.05)。对凝血功能各指标情况分析,观察组干预后PT、APTT居值更高,Fbg、D-D居值更低(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在基于穴位按摩之上实施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减轻下肢肿胀与疼痛,增加股静脉血液流速与流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起到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的作用。
胡飞飞
关键词:穴位按摩脑卒中偏瘫下肢DVT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训练中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训练前后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病人FAC分级优于对照组,BBS评分、FMA上肢评分及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中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鲍丽芳陈玉琪徐建秀
关键词:康复训练运动想象疗法脑卒中偏瘫生活质量
基于关键点控制理论的思维导图训练联合醒揿针法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分析基于关键点控制理论的思维导图训练联合醒揿针法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病人入院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关键点控制理论的思维导图训练联合醒揿针法治疗。干预12周后通过中文版改良Barthel指数、中文版Berg平衡量表、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中文版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中文版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基于关键点控制理论的思维导图训练联合醒揿针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平衡功能、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临床重视。
秦悌芳王崟周健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下肢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筛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病人72例,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弹力带抗阻训练组(弹力组)、子午流注循经推拿组(推拿组)、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组(联合组),每组24例。评价3组运动、平衡、步行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结果:经为期3周的干预后,3组病人Fugl-Meyer运动功能(FMA-LE)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且联合组FMA-LE评分均高于弹力组和推拿组(P<0.05);3组干预后Berg量表(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且联合组评分均高于弹力组和推拿组(P<0.05);3组干预后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01),且联合组TUGT评分明显低于弹力组和推拿组(P<0.05);3组病人干预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联合组在体力状况、移动能力、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弹力组和推拿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的下肢功能,促进其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且效果明显。
王婷孙善斌尤敏程姐梁月光褚小菁杨敏袁丽俐武晓林樊雅玲
关键词:脑卒中

相关作者

王静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偏瘫病人 脑卒中 心理 康复护理体会 康复护理
冯文娜
作品数:6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偏瘫病人 脑卒中 偏瘫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李江
作品数:66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脑卒中 脊髓损伤 脑梗死 脑卒中后 重复经颅磁刺激
贺雪琴
作品数:28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黄河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减重步行训练 血管性痴呆 偏瘫 脑卒中偏瘫病人
蔡桂兰
作品数:23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偏瘫 脑梗死 护理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