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5篇“ 脑底动脉“的相关文章
- 脑底动脉环、切应力及环壁张力联合检测在单发颅内动脉瘤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脑底动脉环(Willis)、切应力(WSS)及环壁张力(CWT)联合检测在单发颅内动脉瘤(I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IA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DSA检查为阴性者7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维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来判断A1优势征、Willis后环变异情况,通过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来获得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WSS、CWT值,比较两组患者Willis环变异类型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Willis变异、CWT、WSS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IA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A1优势征合计率、Willis环变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721、52.502,P <0.05),观察组的WSS和CWT明显高于对照组(t=6.263、2.265,P <0.05);Willis变异、CWT、WSS联合诊断IA的ROC曲线下AUC分别为0.800、0.655、0.796、0.911。联合诊断IA的AUC值明显大于Willis变异、CWT、WSS诊断IA的AUC值(Z=2.648、4.841、2.553,P <0.05)。结论 Willis、WSS及CWT联合检测I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刘晓波叶志军周格知袁坚列
- 关键词:脑底动脉环切应力颅内动脉瘤
-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底动脉环变异发生部位及性别差异的诊断价值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底动脉环变异发生部位、特征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台州骨伤医院放射科进行颅脑3D-TOF MRA检查的37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脑底动脉环变异,大脑前动脉A1段(A1)、后交通动脉(PCo A)、大脑后动脉(PCA)显影情况和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变异类型,分析脑底动脉环变异的性别与位置差异、前循环与后循环变异间的关系。结果脑底动脉环变异主要是单发,后循环变异较多,占82.7%。男性A1、FTP发生变异者多于女性,PCo A变异无明显性别差异,所有变异右侧发生率均高于左侧。单侧A1缺如者发生同侧PCo A增粗、同侧胚胎型后交通动脉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单侧A1发育不良者。结论 3D-TOF MRA能够清晰显示脑底动脉环变异,其中后循环变异比例高,前循环发育不良或缺如与后循环变异的发生密切相关。
- 余剑峰傅耀辉
- 关键词: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 性活动致硬化性脑底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
- 2015年
- 硬化性脑底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破裂死亡者生前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死亡过程急速,且CA多数体积较小,容易漏诊;另由于诱发CA破裂的因素很多,其破裂后可致蛛网膜下腔广泛性出血而致人死亡,故成为法医学鉴定的难点。本文报道一例因性活动致硬化性脑底动脉瘤破裂死亡的案例,并对CA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学鉴定进行探讨,旨在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 高省陈瑞嘉高静李志雄任康张桓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 动眼神经与脑底动脉的位置关系
- 2014年
- 关于动眼神经与脑底动脉的相互位置关系.从所能查阅的文献来看,专题论述非常少,通常仅描述大脑后动脉起始部与小脑上动脉根部之间夹有的动眼神经在后交通动脉外侧与腹侧的走行。毛增荣圜调查100具儿童尸体脑底诸动脉及其分支时,曾提到98.5%的动眼神经行于大脑后动脉的腹侧。1.5%神经行于动脉的背侧。其还提到动眼神经与大脑后动脉的交叉部位多数都在大脑后动脉的外侧段。
- 彭俊刘怀生李胜崇
- 关键词: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小脑血液供给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Cx37和Cx43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和正常Wistar大鼠脑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37和Cx43表达变化,探讨Cx在高血压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SHR组)及正常Wistar大鼠(对照组)各12只,均麻醉后断头取脑,在显微镜下剥离脑基底动脉。每组6只采用RT-PCR法检测脑基底动脉Cx37 mRNA和Cx43 mRNA的表达;另6只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基底动脉Cx37和Cx4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HR组Cx37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Cx4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SHR大鼠脑基底动脉Cx37表达下降、Cx43表达升高,两者在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干预两者表达可作为探索治疗高血压性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
- 黄芬汤长林陈斌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43
- 新西兰大白兔脑血管造影:脑底动脉环的解剖与变异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影像解剖与变异。方法采用介入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底动脉环的影像解剖与变异。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具有完整脑底动脉环,其特点是后交通动脉发达。新西兰大白兔脑底动脉环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发育不良、数目异常和异常连接。数目异常中双大脑中动脉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共干型和分离型。结论兔脑底动脉环存在较多变异,了解兔脑底动脉环的解剖及变异对脑梗死模型的制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杨飞姜建威王鹏吴震海成岗顾琛黄秋菊
- 关键词:脑梗死脑底动脉环新西兰大白兔
- 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解剖及其在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研究蒙古沙鼠脑底动脉的形态,为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年蒙古蒙古沙鼠30只,分别用铅丹混合液和乳胶混合液两种方法灌注,甲醛固定,铅丹组用X线机拍片观察.乳胶组用去骨暴露血管直接观察.分别观察蒙古沙鼠脑底动脉的构成及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是小脑上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之间未见任何交通支.结论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无后交通动脉,没有完整的大脑动脉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为两个独立的供血系统.为制作全脑缺血的两血管阻塞模型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本文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
- 李建华周长满陈春花
- 关键词:脑底动脉后交通动脉脑缺血
- 大鼠脑底动脉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鼠脑底动脉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分布方式,为深入阐明脑底动脉神经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选择Wistar大鼠1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脑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正常大鼠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细线状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其密度分别为(17.4±3.23)、(15.45±3.62)、(12.72±3.25)和(12.35±2.75)条.mm-1。各脑底动脉分支近端有较密集的肾上腺素能神经,从脑底动脉吻侧至尾侧肾上腺素能神经密度依次递减。结论大鼠脑底动脉有明显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其与鼠脑血管活动和脑痉挛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关系。
- 薛国勇林雪群
- 关键词:肾上腺素能神经脑底动脉免疫组织化学
-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底动脉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变化
- 2012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类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急症,其致死率为40%,幸存者中致残率为30%[1]。其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是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2],但其详细病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其中脑血管的神经变化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实验发现在人和蛇、鼠等动物脑底动脉分布有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肽能神经及物质P等多种神经,
- 薛国勇祝高春林雪群
- 关键词:肾上腺素能神经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底动脉
- 烫伤大鼠脑底动脉壁内含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的形态学变化
- 2012年
- 目的探讨烫(烧)伤损伤时大鼠脑血管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分布与脑血管神经源性调节的关系,以及烫(烧)伤对脑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烫(烧)伤大鼠脑底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烫(烧)伤大鼠和正常大鼠脑底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的内皮素-1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似细线状,攀附于血管壁上,烫(烧)伤大鼠脑底动脉各主要分支内皮素-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密度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加,纤维走行大多呈网状。结论烫(烧)伤可引起大鼠脑底动脉内皮素-1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增加,增加的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可能诱发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液循环紊乱。提示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在烫(烧)伤后在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林雪群祝高春薛国勇唐讯
- 关键词:烫伤内皮素-1神经分布
相关作者
- 林雪群

- 作品数:71被引量:127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脑底动脉 脑动脉 高血压 神经分布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祝高春

- 作品数:48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脑底动脉 脑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内皮素-1 脑血管痉挛
- 薛国勇

- 作品数:28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
- 研究主题:脑底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分布 高血压 雷公藤内酯醇
- 邵立健

- 作品数:56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脑底动脉 脑动脉 神经分布 烫伤 能神经纤维
- 万丽丹

- 作品数:49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脑动脉 脑底动脉 高血压 内皮素-1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