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1篇“ 脑电图描记术“的相关文章
机器学习在癫痫方面的应用进展
2024年
癫痫是由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性、短暂性、刻板性的功能失调,发作时机难以预测,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抗癫痫药物与手治疗。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大量的辅助手段与临床经验。在癫痫的发作预测、药物治疗预后、手治疗评估等多个临床方面,机器学习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纳入多个临床和影像因素、建立对应的学习模型,提高癫痫的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实现抗癫痫药物的个体化应用,改善癫痫患者的前评估与预后情况。
董志远阳勇于跃王雁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描记术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视频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特点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患儿临床特征、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探讨VEEG和MRI对IEM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诊断IEM并行VEEG监测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诊断分为有机酸血症组、能量代谢障碍组、尿素循环障碍组和其他组,以VEEG和头颅MRI作为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以随访结果作为判断预后准确性的标准,用四格表评估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21例患儿,诊断14种IEM,以有机酸血症为主(47.6%,10/21)。16例(76.2%)VEEG结果异常,其中有机酸血症组VEEG异常率为80.0%(8/10),尿素循环障碍组为75.0%(3/4),能量代谢障碍组为50.0%(1/2),其他组为80.0%(4/5),各组间VEEG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2)。VEEG诊断惊厥发作共3例,其中电发作2例。随着血氨水平的下降,VEEG背景电活动暴发间隔时间逐渐缩短。VEEG为中/重度异常、头颅MRI提示严重损伤预测预后不良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5%CI 55.5%~99.7%)、100%(95%CI 66.4%~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95%CI 18.7%~81.3%)、85.7%(95%CI 42.1%~99.6%)。结论IEM新生儿VEEG异常率高,连续VEEG监测能准确诊断新生儿惊厥发作并有效反映功能状态,为治疗及早期预测IEM患儿结局提供重要临床信息,结合头颅MRI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徐素华许艳杨琳张鹏胡黎园陆春梅周文浩程国强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脑电图描记术
受孕龄28~30周早产儿脑电图高幅慢波改变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受孕龄(conceptional age,CA)28~30周早产儿脑电图高幅慢波改变情况,探讨其对早产儿预后的评估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受孕龄28~30周早产儿34例,于生后1~3 d进行床旁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根据受孕龄将受监测者分为受孕龄28~29周及30周2个观察组,根据随访结果又将2个观察组细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各12例,对每份VEEG录的暴发间隔时间(interburst interval duration,IBI)及高幅慢波进行20 min半定量分析。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最大IBI时程在受孕龄28~29周及30周均差异显著(P<0.01);高幅慢波主要分布于颞、枕区,形态以光滑δ波占优势,其次为δ刷,波幅以150~300μV为主,在该波幅段优势空间分布及优势波形分布无差异,>300μV慢波在死亡组中数量高于存活组,在空间分布上于颞、枕及前额区有差异(P<0.05),在形态上重叠多高尖波的δ波分布差异最为显著(P<0.01),其次为尖样δ波和δ刷(P<0.05);畸形δ刷、畸形δ波中重叠多高尖波的δ波和一般畸形δ波在死亡组中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床旁VEEG中IBI时程过长及特殊形态的畸形高幅慢波过多提示损伤和/或预后不良发生可能。
唐夕琴徐娜黄志曹洁包蕾
关键词:早产儿脑电图描记术
受孕龄28~30周早产儿脑电图异常改变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初探
目的: 观察受孕龄(conceptional age,CA)28~30w早产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的暴发间隔时间(interburst intervalduration,IBI)及...
唐夕琴
关键词:早产儿脑电图描记术
炎后声刺激诱发惊吓性癫痫1例
2012年
惊吓性癫痫(startleepilepsy)是由特殊刺激诱发的癫痫.临床相对少见。现报道1例炎后声刺激诱发的惊吓性癫痫发作病例.以提高埘此型癫痫的认识。
陈静郑帼郭虎黄艳军吴春风
关键词:脑电图描记术
不同剂量青霉素致SD大鼠癫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建立不同剂量青霉素诱导的急性癫痫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和脑电图变化。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青霉素模型Ⅰ组和青霉素模型Ⅱ组,每组8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Ⅰ、Ⅱ组分别于大鼠腹腔按500万U.kg-1、700万U.kg-1注射青霉素,观察并比较大鼠行为变化和脑电图录。结果:两个剂量青霉素组均能成功诱发大鼠癫痫,癫痫大鼠的行为以强直和阵挛为主,同时其脑电图上具有明显的痫样放电。结论:500万U.kg-1、700万U.kg-1的青霉素诱导的急性癫痫大鼠模型是一种稳定而可靠的动物模型。
刘春宋成云王旭朱顺星
关键词:癫痫青霉素脑电图描记术
长程脑电图监测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长程脑电图(AEEG)监测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因与睡眠相关的发作性事件首次前来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儿童222例进行AEEG监测,得到癫痫事件(ES)或非癫痫事件(NES)的初步诊断。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AEEG、部分患儿加做心电图、头颅CT、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氨、心肌酶谱)等,以及根据治疗转归综合分析,得到确定诊断。分析AEEG检查对儿童睡眠相关的发作性事件的诊断意义。结果:脱失率为3.15%,坚持随访的患儿215例(96.9%)。AEEG初步诊断,ES有105例,NES117例,其中56例(25.2%)监测中有发作性事件的儿童中,16例(7.2%)在事件同时有痫样放电,为ES,40例(18.0%)在事件同时无痫样放电,为NES。166例未扑捉到发作性事件的儿童,89NES。监测中捕捉到发作性事件的NES儿童40例,其中26例NES有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占总样本的11.7%。依靠AEEG诊断的105例ES中8例随访例(40.1%)有发作间期痫样放电,为ES,77例(34.7%)无发作间期痫样放电,为后排除,117例NES中1例随访后诊断为ES。临床随访后综合分析发现,98例(44.1%)为ES,117例(52.7%)为NES。AEEG与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5.9%。NES中包括:儿童情绪障碍12例(5.4%)、偏头痛28例(12.6%)、晕厥17例(7.7%)、睡眠障碍27例(12.2%)(包括发作性睡病7例,3.2%)、抽动症8例(3.6%)、多发性抽动25例(11.3%)。结论:AEEG可提高儿童与睡眠相关的发作性事件的诊断率。
郭亚乐黄绍平杨琳周戬平李静何娟邓艾玲刘慧李娜
关键词:脑电图描记术儿童
伴有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50例临床和脑电图特点
2010年
目的:分析伴有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对50例BECT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例表现为部分性发作,13例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和(或)中央颞区尖波或棘波,口服传统抗癫痫药疗效满意。结论:BECT临床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发作的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是一种特殊癫痫综合征,预后良好,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治疗。
高傅燕
关键词:儿童良性癫痫中央-颞区棘波脑电图描记术
左乙拉西坦对伴睡眠中癫性电持续状态癫患儿的疗效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伴睡眠中癫性电持续状态(ESES)儿童癫的疗效。方法对14例癫儿童(男6例,女8例)在ESES时期给予LEV添加治疗(12例)或LEV单药治疗(2例),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VEEG)情况,分析LEV在消除ESES现象、控制临床发作及改善认知方面的作用。结果起病年龄为1岁3个月~10岁。儿童良性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变异型10例,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综合征(CSWS)3例及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1例。LEV开始治疗年龄为3岁2个月~11岁3个月,随访时间为6~23个月。LEV对发作的疗效:显效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1%,其中5例在随访3~6个月复发。LEV对VEEG的疗效:显效及有效各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42%,其中4例复发。激素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2%和50%。苯二氮类仅33%发作减少,SWI有短暂改善。LEV对BECT变异型的疗效优于对CSWS及LKS的疗效。结论 LEV在控制临床发作、消除ESES现象及改善认知方面有一定疗效。LEV疗效优于苯二氮类药物,与激素的疗效和复发率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少。
杨志仙刘晓燕秦炯张月华包新华熊晖王爽
关键词:脑电图描记术
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合并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和脑电图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合并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8月收治的25例BECT合并ESES患儿临床、脑电图、神经心理损伤及治疗转归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0例发作控制,4例仍有发作,1例失访,治疗前20例有不同程度认知和语言功能损害,发作控制、ESES消失后认知和语言功能恢复明显,激素对消除电持续状态效果明显。结论:BECT合并ESES时临床发作常不易控制,并伴有认知和语言功能的损害,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其主要原因,消除电持续状态是控制发作,改善认知功能的关键。
金波郑帼郭虎卢孝鹏徐瑾
关键词:良性癫痫中央颞区棘波脑电图描记术

相关作者

秦炯
作品数:467被引量:3,738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脑电图 惊厥 基因突变分析
刘晓燕
作品数:294被引量:1,247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脑电图 儿童 突变 脑电图特征
杨志仙
作品数:218被引量:750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脑电图 基因 儿童 惊厥
张月华
作品数:365被引量:1,604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儿童 基因 突变 基因突变
郑帼
作品数:147被引量:41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脑炎 小儿 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