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83篇“ 脑血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章
- 脑血管造影术
- 王忠诚编著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
-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术后定位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术后定位器。其包括止血机构、止血机构固定板、第一连接件、大腿固定板、第二连接件和小腿固定板,止血机构安装在止血机构固定板上,以便于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加压...
- 全丽芳廖巧聪熊富先
- 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126例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前进行评定,依据结果分为为焦虑组(SAS评分>50分)与非焦虑组(SAS评分≤50分),收集两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6例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无焦虑患者65例(51.59%),焦虑患者61例(48.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月均收入<3000元、既往无手术或介入检查史、手术认知度一般及较低是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焦虑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进一步关注其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月均收入<3000元、既往无手术或介入检查史、手术认知度一般及较低方面因素,并采取一定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感。
- 邓盼盼付孝梅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焦虑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发病6 h~7 d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情况进行分组,将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PIS)组(n=68),将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组(n=32)。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PIS发生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PIS发生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三酰甘油(TG)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DSA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方面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SA结果为中重度狭窄、NLR增高均为导致P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SA结果、NLR预测PI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779,DSA结果与NLR联合预测PIS发生的AUC为0.854。两者联合用于预测PIS发生的AUC高于单独预测,预测价值更高。结论:DSA结果联合实验室指标NLR预测PIS发生的价值较高,能帮助临床医生筛选出PIS高危人群。
- 莫程富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 一种脑血管造影术中用托手板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血管造影术中用托手板,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相关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的下方设有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安装有第一伸缩机构,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
- 陈雅婷骆翔陈黛琪
- 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高位截瘫1例
- 2024年
- 造影剂脑病(CIE)是一种在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罕见疾病,通常有自限性,不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本文报道1例CIE,51岁女性,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使用碘克沙醇造影剂行DSA后出现高位截瘫的严重并发症,病人四肢肌力进行性下降至0级,感觉丧失,但病人意识清楚,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这是极其罕见的CIE,提示临床医生应该预防其发生。
- 董耀武杨海峰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高位截瘫
- 脑血管造影术的注意事项和风险因素
- 2024年
-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脑血管造影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用于评估脑血管状况的重要检查方法,能直观、全面地测定血管狭窄部位、数量及程度,并能观察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患者在接受此检查时仍需注意多个方面,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
- 瞿渊超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血管狭窄脑血管疾病患者侧支循环建立血管疾病诊断
- 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 2024年
- 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多见的疾病,对人体生命健康有着极大危害,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疾病,临床发生致残风险极高。对于该类患者而言,通过明确的介入术式诊治,有助于疾病救治。脑血管造影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在全身肝素化下开展术式,属于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后续还会进行血管内介入手术,也是该病重要的治疗方式,能降低死亡和致残风险。患者因疾病认知不足可能担忧手术预后,加之后续手术创伤引发疼痛导致患者睡眠差、情绪不佳,不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可能会有并发症发生,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危害患者生命健康。脑血管造影术中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临床诊治效果提高,增强手术成功概率,改善护理质量。
- 张春娜赵莹莹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围手术期护理脑血管疾病
-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1例)及实验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其中传统组行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实验组行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96.88%(31/32)高于传统组的96.77%(30/31),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93.75%(30/32)高于传统组的93.55%(29/31),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造影剂用量、穿刺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卧床时间(2.27±0.12)h及术后恢复时间(6.21±1.23)h短于传统组的(12.18±2.27)、(23.12±4.34)h(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38%(3/32)低于传统组的29.03%(9/31)(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应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周逸帆何泰吉魏艳花李全伟焦爱文
-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穿刺成功率
- 不同入路脑血管造影术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按造影入路不同,分为TRA组(100例)与TFA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种入路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897)。手术总时间:TFA组中位数为52.1min(42.7~60.0min),TRA组为45.7min(38.4~56.2min);透视时间:TFA组中位数为23.1min(18.8~27.5min),TRA组为16.4min(10.7~19.1min);住院时间:TFA组为(158.7±14.4)h,TRA组为(128.8±20.2)h;与TFA组相比,TRA组手术总时间、透视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在并发症方面,TF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全身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0%,而TRA组分别为11.0%、8.0%、3.0%;TRA组均低于TFA组(P<0.05)。TRA组术后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得分高于TFA组(P<0.05)。结论 经TRA行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不低于TFA,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与满意度。
- 郑涛卢英唐华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率并发症
相关作者
- 刘新峰

- 作品数:558被引量:3,65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卒中 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脑缺血
- 徐格林

- 作品数:382被引量:2,17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卒中 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
- 常红

- 作品数:367被引量:2,298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脑卒中 静脉溶栓 卒中 脑卒中患者
- 朱武生

- 作品数:170被引量:80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卒中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 李慎茂

- 作品数:197被引量:1,861H指数:2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并发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