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5篇“ 脾占位性病变“的相关文章
- 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 目的:总结中国医大附属一院外科诊治脾占位病变的临床经验,归纳脾占位病变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近10年期间脾占位病人的病人资料,并随访病人的生存情况,应用graphpad7.0软件...
- 吕洋
- 关键词:外科治疗影像表现
- 文献传递
- 脾占位性病变22例诊治
- 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和CT检查是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术前B超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21例(95.45%),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22例(...
- 王彩花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脾切除术对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LS)对脾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2年07月因脾脏占位性病变行LS的2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病变17例,其中包括脾囊肿9例,脾血管瘤5例,脾脓肿2例,脾淋巴管瘤1例;恶性病变7例,其中包括淋巴瘤6例,脾转移瘤1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前B超或CT检查明确脾占位性病变,24例均完成LS,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48~192min,平均时间89rain,术中出血量20~400mL,平均80mL,平均住院时间7d,良性病变经2~59个月随访,均存活;恶性病变经5~34个月随访,6例淋巴瘤术后生存时间7~34月,1例脾转移瘤术后生存时间11月。结论LS安全、有效,对脾占位性病变有明确的诊治作用。
- 陈昕毛忠琦周晓俊殷骏徐露朱政孙洁
- 关键词:脾肿瘤腹腔镜脾切除术
- 超声引导下自动穿刺活检在脾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动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 aspiration biopsy,USGAB)技术在诊断脾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脾占位患者均采用USGAB技术进行活检,并做病理检查。结果:20例穿刺1次,其余2次;平均穿刺(2.28±0.46)针;组织芯平均长度(14.7±1.3)mm。穿刺取材成功率为100%,病理学确诊率为100%,其中恶性肿瘤17例,良性病变5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USGAB技术能够安全、准确、快速地为临床提供脾占位性病变病理学诊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一种诊断方法。
- 黄柱华蒲春华周争光谢广龙周海荣陈娟
- 关键词:脾肿瘤超声引导
- 脾占位性病变6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和CT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68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8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7例,其中脾切除37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对儿童、青少年脾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 赵东程南生熊先泽吴良洪
- 关键词:脾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检查脾切除脾部分切除
- 52例脾占位性病变的外科诊治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52例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8例良性脾占位性病变中的5例脾脓肿经抗炎治疗后3例脾切除、2例在腹腔镜下行脾脓肿引流术,其余23例行脾切除术;恶性脾占位性病变24例,均行脾切除术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8例良性脾占位性病变患者获随访24例,除1例因脑血管栓塞死亡外,其余23例均健在。24例恶性脾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获随访18例,其中13例死亡,生存时间分别为2年内者5例,2~4年者7例,5年者1例,死亡原因均为肿瘤复发转移;5例术后1—7年,病情稳定。结论脾占位性病变缺乏特异的I临床表现,目前超声、CT检查仍是主要诊断依据,脾切除是治疗脾占位性病变的基本术式。
- 任培土冯月富
- 关键词:肿瘤
- 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附69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和CT是脾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主要方法。69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9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8例,其中脾切除38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另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脾完整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对儿童青少年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 赵东程南生熊先泽吴良洪
- 关键词:脾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
- 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附68例报告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脾占位性病变31例(45.59%),包括脾囊肿15例,血管瘤12例,淋巴管瘤3例,脾脓肿1例。恶性37例(54.41%),包括转移癌24例,血管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11例。术前B超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57例(83.82%),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62例(91.18%)。59例行脾切除,6例行脾部分切除术,2例行脾囊肿穿刺引流术,1例行穿刺活检术。良性肿瘤22例获13~114个月随访,均生存良好。恶性肿瘤23例获12~79个月随访,8例淋巴瘤生存时间为14~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其他恶性肿瘤15例中,仅3例生存>2年,其余均在3~12个月内死亡。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无论行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术后均无需特殊处理;恶性肿瘤应以手术为主,恶性淋巴瘤在脾切除术基础上行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意义,对转移癌患者尚需在术后行相应的辅助性治疗。
- 贾友鹏巩鹏史炼钢王玉杰徐皓王忠裕
- 脾占位性病变23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7例。B超和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均行手术切除。良性病变疗效好,恶性病变预后差。结论影像检查是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 郝志强曹高武付庆才
-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外科学
- 64例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4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良性占位性病变 4 2例 ,恶性占位性病变 2 2例。B超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 5 0例行手术治疗 ,良性病变疗效好 ,恶性肿瘤预后差。结论 影像检查是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 ,对原发性脾肿瘤原则上一旦发现应积极手术。
- 徐海帆李永国杨林李汉贤
- 关键词:脾肿瘤外科手术
相关作者
- 吴良洪

- 作品数:58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PPAR-Γ PPAR-Γ配体 心脏直视手术
- 程南生

- 作品数:200被引量:1,237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胆囊结石 肝移植 肝内胆管结石 PPAR-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熊先泽

- 作品数:76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PPAR-Γ PPAR-Γ配体 胆管癌细胞 肝内胆管结石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赵东

-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绞窄性肠梗阻 胆管损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脾占位性病变
- 卢卫华

- 作品数:32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波诊断 超声诊断 超声 小儿腹部肿块 诊断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