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9篇“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相关文章
- 132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 2024年
- 分析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干预的效果,旨在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手术治疗护理干预提供相关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治疗资料,对照组利用传统方案治疗,研究组利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射频消融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对消除退行性病变对患者的神经损伤效果好。射频消融治疗穿刺精准,对髓核有良好凝固、萎缩效果,可干预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炎症,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该术式创伤性低,相比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安全性和稳定性更佳。观察组在ODI、VAS、睡眠质量评分上低于对照组,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射频消融术可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降低手术疼痛应激和睡眠障碍,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IL-6、IL-8低于对照组,回缩面积、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射频消融治疗能降低手术应激和创伤,加快康复,减少炎症反应,加强髓核回缩效果,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安全性较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 张振玉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射频消融
- 集成MRI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索集成MRI(SyMRI,合成磁共振成像MAGiC序列)技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5月接受腰椎MR检查的126例腰痛患者(共630个腰椎间盘),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腰椎MR与MAGiC序列的数据采集。对所有腰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并分别对MAGiC序列测定的髓核纵向弛豫时间(T1值)、横向弛豫时间(T2值)和质子密度值(PD值)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评估MAGiC序列各定量值(T1、T2和PD值)与Pfirrmann各分级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统计MAGiC序列各定量值与年龄、性别、BMI,以及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估MAGiC序列各定量值对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间盘髓核MAGiC序列(T1、T2和PD值)与Pfirrmann各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3、-0.526、-0.556,P均<0.001),其中,T1值与PfirrmannⅠ~Ⅲ级呈显著负相关,T2值与PfirrmannⅠ~Ⅳ级呈显著负相关,PD值与PfirrmannⅠ~Ⅴ级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髓核的T1、T2、PD值均与年龄、腰痛相关评分量表(ODI、VAS)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1、T2、PD值定量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AUC值分别为0.764、0.779和0.780。结论 SyMRI技术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好,有望成为临床诊断和预测该病的影像标志物。
- 廖健伟梁晓玲李葳冯嘉欣刘金李绍林
- 关键词:腰椎腰痛磁共振成像腰椎间盘退变
- 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建立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行腰椎间盘MRI、标准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的232名中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腰椎退行性病变将研究对象分为退行性病变组(n=78)与无退行性病变组(n=154)。收集可能影响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发生的因素,比较两组各影响因素,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232名中青年人,其中78名(33.6%)患有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升高、久坐、IL-1β水平升高为中青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骨盆入射角增加、miRNA-142-3p水平升高为中青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保护性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89(95%CI0.844~0.933,P<0.05),内部验证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一致性较好(P>0.05)。决策曲线显示,当模型预测概率阈值为0.16~0.80时,临床获益率最高。结论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受BMI、久坐、骨盆入射角等因素的影响,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 毛振飞徐良史昱晖朱立帆曾金才
- 关键词: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列线图
- 针刀干预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兔模型髓核蛋白聚糖表达的影响
- 目的本实验采用轴向加压法建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兔模型,通过观察针刀干预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兔模型腰部形态学改变、髓核组织二聚糖(BGN)、核心蛋白多糖(DCN)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
- 胡江杉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核心蛋白多糖半胱氨酸蛋白酶-3
- 针刀干预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兔病变椎间盘中蛋白聚糖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D)病变兔椎间盘中组织二聚糖(BGN)、核心蛋白多糖(DCN)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LID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日本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采用轴向加压法制备LIDD兔模型,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针刀组选取腰(L)4—L5棘突间隙及两侧横突进行松解,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MRI扫描观察兔L4—L5椎间盘结构变化,HE染色观察兔L4—L5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兔L4—L5椎间盘髓核组织中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兔L4—L5椎间盘组织中DCN、BG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与针刀组兔L4—L5椎间盘信号强度降低,模型制备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运动迟缓,背部肌肉僵硬,有条索或结节出现;腰椎间盘纤维环结构紊乱,髓核细胞数量减少;MRI扫描结果显示L4—L5椎间盘信号强度降低;髓核组织中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椎间盘组织中DCN、BG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针刀组兔四肢运动较为灵活,背部条索状硬结有所改善;腰椎间盘纤维环结构轻度异常,髓核细胞数量有所增加;MRI扫描结果显示L4—L5椎间盘信号强度有所增强;髓核组织中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腰椎间盘组织中DCN、BG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刀干预能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恢复腰部正常的力平衡和动态平衡,这可能是针刀治疗LIDD的作用机制之一。
- 胡江杉唐宏图闫菁李奕宏胡霞李佳王华
- 关键词:针刀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核心蛋白多糖半胱氨酸蛋白酶-3
- 血清IL-1β、IL-21水平与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1水平与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98例(病例组),根据退行性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n=29)、中度组(n=47)、重度组(n=22),另选取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血清IL-1β、IL-21表达水平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Pearson法分析IL-1β、IL-21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JOA评分、VAS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清IL-1β、IL-2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不同退行性病变程度组血清IL-1β、IL-21水平及JOA评分、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IL-1β、IL-21水平及VAS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各组JOA评分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血清IL-1β、IL-21水平与退行性病变程度、VAS均呈正相关,与JOA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与IL-21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β、IL-21与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有关,可作为退行性病变程度、腰椎功能及疼痛症状的评估指标。
- 赵衍弢周树良朱立帆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1腰椎功能
- 膀胱经推拿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模型白兔神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 背景: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LIDD)是以腰部的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为根本病...
- 蒋雨晴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NGFVEGF
-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究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经传统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腰椎及下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状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患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腰椎相关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椎体参数,加快术后康复。
- 冯帅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疼痛
- 川芎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潜在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川芎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川芎有效成分,并查询其相对应的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LIDD的靶点,将其与川芎预测的靶点进行映射以获得川芎潜在治疗LIDD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v3.8.2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及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川芎的10个有效成分,179个靶点;LIDD 627个靶点;获得28个交集靶点。川芎治疗LIDD主要成分为蒿本内酯、新蛇床内酯、洋川芎内酯等,关键节点为IL1B、STAT3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共涉及531种生物过程、15种细胞成分、31种分子功能。KEGG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炎症介导的Trp通道、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川芎主要有效成分为蒿本内酯、新蛇床内酯、洋川芎内酯等,可能通过IL1B、STAT3等节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Trp通道、HIF-1信号通路进而治疗LIDD,这为后续LIDD治疗方案的优化及相关实验设计、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汪朋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川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 中药复方及单体成分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22年
- 中医药治疗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大量中药复方及单体成分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为进一步深入阐析其作用机制,该文分别对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2个层面开展的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总结表明,常用的中药复方既包括独活寄生汤等经典名方,也包括益气活血方等临床经验方;当归、川芎、熟地黄、牛膝、杜仲使用频次最多,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运用最多的中药单体成分主要包括淫羊藿苷、人参皂苷Re、丹酚酸B、桃叶珊瑚苷等。中药复方及单体成分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分子机制包括改善椎间盘微环境、促进椎间盘内聚集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的合成、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髓核细胞凋亡等。其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APK相关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Fas/FasL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等。
- 孙凯朱立国魏戌魏戌银河展嘉文韩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药复方中药单体
相关作者
- 朱立国

- 作品数:448被引量:3,713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根型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法 手法治疗 颈椎
- 魏戌

- 作品数:308被引量:2,702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根型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META分析
- 银河

- 作品数:108被引量:1,10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研究主题:脊髓型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益肾 META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
- 钟佳利

- 作品数:17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成像技术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静脉血栓形成
- 王毅

-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
-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脊柱 椎弓根固定 前后路 融合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