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 篇“ 腱转移术 “的相关文章
胫骨前肌腱 外移术 研究进展 2024年 胫骨前肌腱 外移术 是治疗足部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的足部畸形常用的手术 方式,但国内对此种手术 的研究和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就胫骨前肌腱 外移术 的历史、适应证和禁忌证、具体的手术 技术 、效果和并发症、术 后管理进行综述,以期为对软组织外科学感兴趣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 高正玉 吴继霞 李林盛 马鹏 王昌耀 魏绪建关键词:胫骨前肌 腱转移术 肌腱 转移 术 在创伤性尺骨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2023年 研究在神经修复手术 中增加肌腱 转移 术 与单纯神经移植对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效果及其相关护理。方法 采用Sollerman手功能测试(SHFT)对损伤时间>1个月、距屈肌支持带近端>5 cm的外伤性尺神经损伤需腓肠神经移植修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神经移植修复术 后一年后的记录SHFT和生活质量评分,并记录术 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就业情况,同时将同一侧创伤性尺骨损伤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Fritchi肌腱 转移 术 联合腓肠神经移植治疗,前瞻性随访1年,并记录患者工作情况,进行SHFT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性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效果。结果 术 后12个月,研究组SHFT评分(71.95±5.01 VS.58.43±5.31)和生活质量评分(87.37±9.25 VS. 68.71±5.82)明显高于仅接受神经移植的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复工时间明显缩短(9.32±3.28 VS. 15.56±6.12,P=0.001),术 后6个月时,研究组15/20(75%)患者可以复工复学,而对照组只有4/16(20%)能够复工,术 后12个月时研究组有18/20(90%)重返工作岗位,而对照组有8/16(50%)重返工作岗位。结论 肌腱 转移 术 加神经移植可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 陈艳关键词:神经损伤 肌腱转移术 胫骨后肌腱 转移 术 研究进展 2023年 胫骨后肌腱 转移 术 是平衡足踝部肌肉力量的重要的手术 方式。胫骨后肌腱 转移 术 手术 时机依据原发疾病而定,转移 的路径有经骨间膜和经胫骨前内侧两种方式。经骨间膜转移 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更好的踝关节范围和较少的足内翻发生率,而经胫骨前内侧转移 主要适用于骨间膜存在硬化的情况。转移 后的胫骨后肌腱 固定至骨性结构愈合好,但不适合足部骨质差的病人。胫骨后肌腱 由于长度较短,有时可能达不到预定的固定位置,此时可以通过扩大骨间膜窗口、缝合至踝关节近侧的肌腱 来克服。该手术 是否致平足的发生,取决于原发疾病和足踝部肌肉力量的分布。胫骨后肌腱 转移 至足背为不同时相的肌腱 转移 ,同时,由于胫骨后肌腱 的滑动距离较短,需要结合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方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近年来胫骨后肌腱 转移 术 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高正玉 吴继霞 王强 王昌耀关键词:胫后肌腱 腱转移术 关节镜辅助背阔肌转位治疗后上方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背阔肌肌腱 转位技术 用于后上方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后上方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20例,应用关节镜辅助下背阔肌肌腱 转位手术 技术 进行治疗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Alifornia-Los Angeles,UALA)评分、美国肩部和肘部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ale,ASESS)评分及术 后MRI检查结果作为效果评价标准进行手术 效果分析。结果20例完整随访率100%,随访12~15个月,平均(13.00±1.0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术 前(28.85±8.71)分,术 后(62.65±6.84)分,提高(31.60±7.00)分;UALA评分:术 前(9.00±2.13)分,术 后(22.05±3.09)分,提高(13.00±2.50)分;ASESS评分:术 前(2.55±1.10)分,术 后(10.00±1.21)分,提高(8.00±1.00)分;VAS评分:术 前(6.95±1.57)分,术 后(2.55±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MRI提示肩袖恢复良好,局部连续性完整。结论关节镜辅助背阔肌肌腱 转位技术 对于后上方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治疗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术 后肩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苗 白云鹏 孙卫兵 林彬辉 孙健关键词:关节镜 背阔肌 腱转移术 利用肌腱 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 后手内肌功能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肌腱 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 后手内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8年6月,我们对5例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 后手内肌功能障碍患者,分期采用转位示小指指浅屈肌腱 重建蚓状肌功能,转位尺侧腕伸肌腱 联合掌长肌腱 重建拇对掌功能。术 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 后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屈伸及拇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肌腱 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 后手内肌功能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吕文涛 巨积辉 蒋国栋 唐晓强 侯绍鹏 侯瑞兴关键词:再植术 腱转移术 蚓状肌 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利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50~75岁[(62.5±4.8)岁]。在关节镜下利用LHBT转位行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记录和评估术 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肩-肱距、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借助MRI评估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肩袖再撕裂发生率。观察术 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5个月[(18.2±4.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为(149.5±7.8)°,外展为(162.0±6.6)°,外旋为(60.6±11.8)°,肩-肱距为(7.4±0.6)cm,VAS为1.0(0.0,1.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5±2.6)分,ASES评分为(90.8±4.2)分,均较术 前明显改善[前屈:(73.8±5.3)°,外展:(85.8±5.5)°、外旋:(34.3±5.8)°,肩-肱距:(5.9±0.8)cm,VAS:6.5(6.0,7.0)分,Constant-Murley:(41.8±5.4)分,ASES评分:(41.4±6.1)分](P<0.01)。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完好,7例患者重建结构小撕裂予以翻修,1例患者重建失败予以翻修,肩袖修补术 后再撕裂率13%(8/64)。患者术 后无明显手术 并发症出现,切口无感染。结论利用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减轻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高秋明 丁浩亮 孙健关键词: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腱转移术 关节囊 基于"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修复上肢背侧大面积复合软组织缺损10例体会 2020年 自2012年10月-2018年6月,应用"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修复肢体大面积复合软组织缺损10例。一期清创结合VSD敷料关闭创面,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取刃厚皮片植皮覆盖创面。术 后3个月,自体肌腱 移位重建手及腕功能。术 后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满意度很高。 施立奇 李象钧 赵俊 刘杰 张治金关键词:软组织缺损 上肢 皮肤移植术 腱转移术 损伤控制骨科 腓骨沟加深术 联合肌腱 转位术 治疗慢性腓骨肌腱 脱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腓骨沟加深术 联合肌腱 转位术 治疗慢性腓骨肌腱 脱位的手术 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8月,采用腓骨沟加深术 联合肌腱 转位术 治疗12例慢性腓骨肌腱 脱位症患者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18~34岁,平均(24.6±4.3)岁;左侧3例,右侧9例;运动损伤8例,扭伤4例;腓骨沟平坦8例,凸起4例。12例患者外踝均伴有弹响,可触及“条索状”肌腱 ,踝背伸外翻抗阻力试验阳性;术 前弹响、疼痛症状持续时间12~23周,平均(16.9±4.0)周。术 前所有患者均采用石膏固定3~4周治疗无效,故采用腓骨沟加深及腓骨长肌肌腱 转位法治疗。术 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并与术 前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0个月,平均(37.3±7.0)个月。VAS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由术 前(5.6±0.9)分和(61.4±5.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0.5±0.7)分和(92.6±4.2)分,术 前和术 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50和-18.475,均P=0.000)。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患者术 后恢复运动时间23~32周,平均(26.42±3.06)周。术 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皮肤坏死、再脱位等并发症。术 后3个月影像学复查证实腓骨截骨处完全愈合,骨片无移位。术 后3个月,患者均可进行日常活动,6个月均可行体育运动。末次随访时,12例患者均未出现腓骨肌腱 再脱位及顽固性疼痛。结论腓骨沟加深术 联合腓骨长肌转位法能有效治疗慢性腓骨肌腱 脱位,并取得良好疗效。 王晓猛 刘慧新 唐钰超 罗子璇 李彦森 王欣 张奉琪关键词:腓骨 肌腱病 脱位 腱转移术 肌腱 转移 术 在拇长伸肌腱 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9年 人类手指的运动灵活多样,功能强大,特别是拇指,体积虽然仅占全手的1/5,但是功能几乎占全手的一半。从拇指的运动上看,具有屈、伸、收、展、对掌和环转运动的能力,其中任何一种功能的丧失都是十分严重的损失[1]. 王维 尹东 王成龙关键词:拇长伸肌腱 肌腱 神经损伤 解剖学 长屈肌腱 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 断裂对趾运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长屈肌腱 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 断裂对趾运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12例采用长屈肌腱 转位修复的陈旧性跟腱 断裂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7~45岁,平均(38.08±5.18)岁。观察术 前及末次随访时趾运动(跖屈与背伸)的活动范围、肌力大小,并采用不同的趾观察指标评价结果。结果术 后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5.25±2.70)个月,手术 切口均甲级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手术 效果均表示满意,2例患者偶感抓地不适,1例患者出现高处落地时自觉不稳。末次随访时第一跖趾关节活动范围、疼痛、活动及力线指标与术 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跖趾关节跖屈肌力对鞋的要求与术 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趾跖趾关节均显示跖屈无力,但均未发现日常生活期间趾功能衰弱。结论长屈肌腱 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 断裂能够恢复跟腱 功能;屈力量虽有损失,但未给患者主观上带来明显不适,对趾运动影响较小;具有术 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又可靠的方法。 王玺喆 张杰 张华 韩小平关键词:跟腱断裂 腱转移术
相关作者
桑平 作品数:32 被引量:116 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膝关节 重建前交叉韧带 骨性关节炎 股薄肌肌腱 胡琪 作品数:61 被引量:471 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手损伤 臂丛 异体肌腱移植 肌腱移植 拇短屈肌 张友乐 作品数:132 被引量:730 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异体肌腱移植 肌腱移位 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撕脱伤 田光磊 作品数:338 被引量:1,794 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腕关节 舟骨 骨折 先天性 张奉琪 作品数:141 被引量:757 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骨盆骨折 生物力学 拇外翻 骨折 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