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44篇“ 腹主动脉旁“的相关文章
宫颈癌主动脉淋巴结的影像诊断及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宫颈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宫颈癌,最新修订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系统(2018)在其分期中纳入了影像学和病理学评估。在妇科检查的基础上严格对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期,新增盆腔淋巴结受累的肿瘤ⅢC1期,主动脉淋巴结受累的肿瘤ⅢC2期。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盆腔/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是化疗和放疗的候选对象,而不是手术。然而目前有关影像学诊断及放射治疗的标准仍有一定争议。本篇综述总结宫颈癌主动脉淋巴结的影像学诊断以及目前放射治疗进展。
朱敏莹官成浓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影像学
腔镜联合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采用腔镜联合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18年4月-2021年3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9例,采用传统开,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49例,将腔镜、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两者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将腔镜、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两者联合,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还可有效增加患者淋巴结清除效果,对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具有重要帮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巫丽平
关键词: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子宫内膜癌
腔镜联合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治疗并发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腔镜联合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以前瞻性研究的形式,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本院接受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开手术下的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采用腔镜联合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时间及清扫数大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开手术,利用腔镜辅助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提升淋巴结清扫效果,促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对于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及术后生活质量显示出良好价值。
陈乃军
关键词:腹腔镜淋巴结清扫术肿瘤标志物
主动脉副神经节瘤2例
2024年
2023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收治2例主动脉副神经节瘤患者,病例1为初诊患者,行膜后肿瘤切除术;病例2为复诊患者,行膜后肿瘤切除、右肾动脉重建联合左肾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术后均未见复发。分析主动脉副神经节瘤的诊疗特点,手术是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对毗邻血管的充分了解及处理是主动脉副神经节瘤手术安全的保障。
张子威杨帅施挺冯翔
关键词:腹主动脉旁副神经节瘤外科手术诊疗特点
盆腔和低位主动脉淋巴结清扫对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盆腔和低位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对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淋巴结清扫方法不同分为盆腔淋巴结清扫(PLD)组(n=44)和低位主动脉淋巴结清扫(PALD)+PLD组(n=37)。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1年复发率、3年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ALD+PL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LD组,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显著大于PLD组(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和低位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可降低FIGO分期Ⅰ期子宫内样膜癌患者的复发率,且不会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刘菊莲董纪秀梁惠霞林淑媛胡燕
关键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清扫子宫内膜样癌
结直肠癌主动脉淋巴结清扫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结直肠癌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相对罕见。文献显示, 根治性主动脉淋巴结清扫可使部分患者获得类似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关于结直肠癌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手术指征、清扫区域和处理原则, 仍有很多问题尚存争议, 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和疗效评价。随着腔镜结直肠手术技术的提升, 使得主动脉淋巴结清扫这项曾因操作复杂、高风险而令很多外科医生望而却步的术式变得安全可行。但该领域尚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证实这项操作的生存获益, 亟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以获得更多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池畔孙艳武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一种主动脉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拉钩控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脉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拉钩控制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杆、调节结构、驱动机构和移动机构,调节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用于固定安装第一电机的安装板、导轨、在导轨内滑动的导向块,以及转动安装在导...
吴雪清李修身林赛玲张齐朱古力邱兴堤杨小露陈璨张琦方琼芳王瑞淇
一种主动脉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拉钩控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脉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拉钩控制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杆、调节结构、驱动机构和移动机构,调节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用于固定安装第一电机的安装板、导轨、在导轨内滑动的导向块,以及转动安装在导...
吴雪清李修身林赛玲张齐朱古力邱兴堤杨小露陈璨张琦方琼芳王瑞淇
主动脉副神经节瘤伴多发骨转移1例
2024年
患者男,39岁,颈肩部持续性胀痛4个月,以颈后部为著,伴双肩活动受限及颈部左侧麻木感;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661 IU/L,血浆D-二聚体5.09μ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2.91 ng/ml。颈椎MRI:C3、C4、C7椎体及附件多发异常信号,C4椎体骨质破坏伴压缩改变,周围见3.42 cm×1.92 cm×2.34 cm软组织肿块,呈T1WI等信号(图1A)、T2WI稍高信号,局部凸向椎管并压迫颈髓,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B);诊断:C3、C4、C7椎体及附件多发异常信号,转移瘤可能。胸椎CT见T3椎体附件膨大、密度减低(图1C)。
何雨洁闫少珍张萌卢洁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肿瘤转移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在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在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1例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将患者分为A组(n=36,未行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与B组(n=55,行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和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人附睾蛋白4(HE4)、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生化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D二聚体(D-D)]。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EA、HE4、CA125、CA19-9及NLR、D-D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3年、5年存活率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复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中行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化指标水平及复发率。
王欢毛熙光牟姗李俊玫刘洁曦王露
关键词:围术期肿瘤标志物

相关作者

王武亮
作品数:180被引量:935H指数:1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颈癌 宫颈肿瘤
何裕隆
作品数:488被引量:3,183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预后 胃肠间质瘤 外科手术
吴小华
作品数:178被引量:2,269H指数:2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宫颈肿瘤 宫颈管 子宫颈癌 宫颈
税莲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腹主动脉 高强度聚焦超声 腹主动脉旁 肝脏肿瘤
詹文华
作品数:489被引量:3,406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预后 外科手术 结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