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4篇“ 腹直肌皮瓣“的相关文章
- 增压带蒂腹直肌皮瓣用于乳房再造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增压带蒂腹直肌皮瓣用于乳房再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乳腺癌术后采用增压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的方法行Ⅰ期即刻乳房再造女性患者37例,年龄29~61(37.7±3.5)岁。根据术前影像学及超声资料,17例患者术前计划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完成乳房即刻重建,术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直接制备携带长段腹壁下血管蒂的带蒂腹直肌皮瓣。另外,20例患者术前计划采用单纯带蒂腹直肌皮瓣,术中根据实际情况改为采用增压带蒂腹直肌皮瓣。根据受区情况及术中即刻荧光造影情况修剪皮瓣。断蒂后置入受区,选择受区血管进行血管吻合,塑形后缝合供、受区。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术中以荧光造影判断皮瓣血运情况,发现37例带蒂腹直肌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运障碍区域。吻合携带的腹壁下血管蒂后,37例肌皮瓣完全成活。具体吻合的受区血管包括胸廓内血管(19例,51.4%)、胸外侧动静脉(10例,27.0%)和胸背血管前锯肌支(8例,21.6%)。在37例皮瓣中均携带了一侧腹壁浅静脉,其中20例携带同侧腹壁浅静脉,17例携带对侧腹壁浅静脉,其中6例额外吻合腹壁浅静脉,实际利用率为16.2%。随访9~47个月,平均22.7个月。37例患者再造乳房外形尚可、弹性较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影响。结论增压带蒂腹直肌皮瓣用于乳房再造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及手术安全性。
- 朱敬军杨丽仪李赞宋达疆
- 关键词:带蒂肌皮瓣腹直肌皮瓣腹壁下动脉增压乳房再造
- 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胸壁肿瘤术后大面积复杂缺损血运障碍的原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带蒂腹直肌皮瓣血运障碍的原因。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胸壁肿瘤术后大面积复杂缺损的女性患者61例,年龄25~70(46.9±2.1)岁,其中局部晚期乳腺癌39例、乳腺癌复发12例、叶状细胞肉瘤6例、软组织肉瘤4例。根据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运重建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先吻合动脉再吻合伴行静脉组(A组)31例、先吻合静脉再吻合动脉组(B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带蒂腹直肌皮瓣血运障碍的主要原因。结果61例患者中,带蒂腹直肌皮瓣都出现即刻红紫花斑等血运障碍表现,进一步吻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以达到增压目的。受区血管选择含胸廓内血管26例、胸肩峰血管15例、胸背血管9例、胸背血管前锯肌支7例、胸外侧动静脉4例。皮瓣长(29.1±0.6)cm,皮岛宽(12.9±0.6)cm。随访9~16个月,平均12.7个月。A组31例中有7例皮瓣血运在进一步吻合静脉之前就明显缓解,其余24例在进一步吻合静脉之后皮瓣血运才恢复正常,B组30例中有27例皮瓣血运在进一步吻合动脉之前就明显缓解,其余3例在进一步吻合动脉之后皮瓣血运才恢复正常。61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重建胸壁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带蒂腹直肌皮瓣血运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回流障碍,为了确保皮瓣血运可靠,应当优先增加静脉回流。
- 张天怡宋达疆李赞朱敬军
- 关键词:胸壁重建血管吻合
- 背阔肌肌皮瓣与腹直肌皮瓣移植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究背阔肌肌皮瓣与腹直肌皮瓣在乳腺癌根治术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我院20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移植皮瓣不同分为背阔肌组100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和腹直肌组100例(腹直肌皮瓣修复)。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组织血氧参数[末梢血流灌注量、氧分压(TePO_(2))]、并发症、乳房美观效果(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背阔肌组手术时间(6.72±0.28)h、血管蒂长度(6.62±0.29)cm、住院时间(17.43±2.81)d短于腹直肌组[(7.12±0.37)h、(10.58±0.54)cm、(20.22±3.01)d],皮瓣温度(35.31±0.39)℃、皮瓣一期成活率95.00%高于腹直肌组[(34.92±0.41)℃、86.00%](P<0.05);术后1周,背阔肌组末梢血流灌注量为(139.72±16.29)BPU,高于腹直肌组的(131.28±17.53)BPU,TePO2为(64.71±8.47)mmHg,高于腹直肌组的(60.94±8.25)mmH(P<0.05);背阔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与腹直肌组8.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乳房美学效果、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皮瓣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安全可靠的乳房重建方式,而前者能优化手术流程,改善早期皮瓣微循环,有助于皮瓣成活,加快术后恢复进程。
- 纪登峰张鹏赵玉亭
-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癌根治术乳房重建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皮瓣
- 乳腺癌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植入与带蒂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flap,LDF)联合假体植入与带蒂腹直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TRAM)乳房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自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乳房重建手术方式分为LDF+假体组(n=75)和TRAM组(n=35);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时长、失血量、术后开始辅助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学评价、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LDF+假体重建组与TRAM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3%与94.3%(χ^(2)=0.63,P=0.426);美学评价优良比分别为84.6%与93.8%(χ^(2)=2.56,P=0.4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DF+假体重建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长为262min,低于TRAM组的284min(t=-2.04,P=0.044);LDF+假体重建组患者失血量平均值为92 mL,低于TRAM组的136 mL(t=-3.31,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LDF+假体重建组的发生率低于TRAM组(10.7%vs.25.7%,χ^(2)=4.14,P=0.042),术后开始辅助治疗时间也早于TRAM组(10.5 d vs.21.2 d,t=-6.6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LDF+假体乳房重建术与TRAM乳房重建术均可获得较好的乳房美学效果,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均较少,安全性高。
- 梁馨予魏余贤魏庭庭张恒张艾洁李云海孔令泉厉红元李凡
-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重建背阔肌皮瓣假体腹直肌皮瓣
- 横行腹直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横行腹直肌(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TRAM)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两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同期行TRAM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治疗,比较两组美观效果、自我认同感、生命质量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实验组美观优良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自我认同感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转移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行TRAM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临床获益显著,可明显改善乳房外观,提高患者自我认同感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财胜杨斌周小青
-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再造术
- 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巨大胸壁缺损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巨大胸壁缺损的疗效。方法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14例巨大胸壁缺损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32~57岁,平均44.2岁。左侧8例,右侧6例。晚期乳腺癌5例,胸壁原发肿瘤5例,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性骨坏死4例。胸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16 cm~22 cm×22 cm。切取大小为26 cm×8 cm~35 cm×14 cm的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根据胸壁缺损面积将其制备成面积基本相等的两个皮岛,转移至胸壁缺损区域后重新拼接,具体方式:7例低位对侧皮岛位置不变、高位同侧皮岛旋转90°,7例两侧皮岛均分别旋转90°后重新拼接。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14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外观及活动无影响。所有肿瘤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2例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结论灵活设计并切取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可以最大程度确保皮瓣血运,充分利用皮瓣组织修复巨大胸壁缺损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宋达疆李赞章一新
- 关键词:腹直肌皮瓣胸壁重建分叶皮瓣
- 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
- 2023年
- 目的探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11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5.1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切取皮瓣长22~30(24.5±0.8)cm,皮岛宽10~12(11.2±0.5)cm。具体制备肌皮瓣形式包括:类型Ⅰ,一侧传统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Ⅱ,双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Ⅲ,一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者的皮瓣制备类型Ⅰ4例、类型Ⅱ4例、类型Ⅲ3例。所有皮瓣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制备手术难度不大,能有效减小供区损伤,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较好的手术方法选择。
- 宋达疆李赞章一新周波吕春柳唐园园易亮罗振华
- 关键词:乳房成形术腹直肌皮瓣带蒂皮瓣
- 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手术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满意度分析
- 目的: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根治性乳房切除术仍然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然而,乳房切除术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身体形象,导致焦虑和抑郁、社交互动减少,从而显着降低生活质量。近年来,乳房切除术后即刻腹直...
- 李正行
-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切除术
- 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胸壁巨大缺损的手术策略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的手术策略。方法2007年8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病灶切除后继发缺损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修复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9例,继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0 cm×12.0 cm~31.0 cm×16.0 cm,全部采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26.0 cm×12.0 cm~35.0cm×15.0 cm。本组患者均为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遗留的单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联合皮瓣的具体形式分为两种:①对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同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②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受区血管选择包括胸廓内血管、胸外侧动静脉、胸肩峰血管、胸背血管、胸背血管前锯肌支和颈横动静脉。采用第二种皮瓣形式时不能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结果采用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57例,其中4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采用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32例,其中2例在切取过程中发现带蒂腹直肌皮瓣完全没有血供,改为游离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3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清创后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后期治疗,术后随访12~96个月,平均(29.5±0.3)个月,11例患者失访,完成随访的7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5.1%),4例患者发生脑部转移(5.1%),3例患者发生肝转移(3.8%),6例患者发生肺部转移(7.7%),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联合下腹部皮瓣移植安全性高,有助于控制局部晚期乳腺癌病灶,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中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移植血管吻合选择更加
- 宋达疆李赞章一新
- 关键词:局部晚期乳腺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胸壁重建
- 同时携带肋间动脉穿支与腹壁下动脉穿支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皮瓣再造乳房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同时携带肋间动脉穿支与腹壁下动脉穿支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皮瓣再造乳房的技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2月,对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同期或二期应用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患者年龄29~56岁,平均34.6岁。病程2~16个月,平均9.5个月。肿瘤位于外上象限4例,外下象限2例。病理检查示均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分期:Ⅰ期4例,Ⅱ期2例。术中发现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位置靠近皮瓣边缘和脐旁,2例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较为细小(<0.3 mm),以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肋间动脉穿支制备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修复。皮瓣长(28.9±0.2)cm、宽(12.1±0.4)cm、厚(4.4±0.3)cm,血管蒂长(11.5±0.2)cm,皮瓣质量(420.5±32.7)g。结果术后6例皮瓣完全成活,乳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供区积液、血肿、感染等情况发生。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8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影响。随访期间未出现乳腺癌复发转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位置靠近皮瓣边缘和脐旁或者过于细小会影响下腹部皮瓣血运,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肋间动脉穿支制备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皮瓣,可有效保证下腹部游离皮瓣的血运。
- 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冯光周波吕春柳伍鹏唐园园易亮罗振华
- 关键词: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乳房再造
相关作者
- 卓睿

- 作品数:120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 乳头溢液 乳房重建
- 宋达疆

- 作品数:184被引量:978H指数:18
-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外科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 章一新

- 作品数:322被引量:1,87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瘢痕 乳房再造 淋巴水肿 游离皮瓣
- 王强

- 作品数:29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桂林市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活检 麦默通 乳腺 乳房
- 石雪枫

- 作品数:43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桂林市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癌术后 乳头溢液 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 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