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3篇“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相关文章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2024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乏力、纳差4月余”于2021年1月18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月余前曾因剖宫产子后出现大出血,术中出血量约600 mL,输悬浮红细胞4 U、血浆400 mL,其间无意识丧失,产后逐渐出现情绪低落、乏力、纳差、怕冷、嗜睡,哺乳1周因奶量少及用药等因素改为奶粉喂养,伴有闭经,毛发脱落,神情淡漠,易感冒。入院半月前查血浆白蛋白24.1(40~55)g/L,血红蛋白90(110~150)g/L,尿蛋白(2+)。
高楚淇胡楠李永桂姚孝礼刘娟
关键词: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1例
2024年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作为一类内分泌疾病,多数表现为亚临床型,无临床状,但急性起病者常病情危重,在临床中易因状不典型被其他临床科室误诊[1],造成诊疗时间延长。作为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收治以状学诊断入院的患者,如何尽早识别疾病并明确诊断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腺垂体功能减退症首发状具有多样性,但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就诊者报道较少。本文为1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就诊的患者,通过对其两次住院过程中诊断及治疗的报道,结合文献回顾,以期让广大临床工作者能够及早识别并诊治该类疾病,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马榕李健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原发性
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对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对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较治疗前并发发生率、FBG、HbA1c、TCHO、TG、LDL-C、K,结果(P > 0.05);对照组较治疗前FBG、TG有所升高(P < 0.05),TCHO、LDL-C、K结果(P > 0.05)。结论:对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是相对安全的,但医护人员也需要对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状表现,调整相应的治疗策略,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覃冬
关键词:糖脂代谢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激素暴露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激素暴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于濮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72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用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27例)、正常剂量组(24例)和高剂量组(21例)。比较3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钾离子、钠离子、尿酸、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各项临床指标数据;将3组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慢性胃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冠心病、向心性肥胖、精神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健康状态、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结果3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钾离子、钠离子、尿酸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发生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慢性胃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冠心病、向心性肥胖、精神状患者的占比高于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P均<0.05)。3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有所提升,低剂量组患者健康状态优于正常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患者(P<0.05)。3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个性化代替治疗对其激素暴露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患者血脂、血糖变化,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激素暴露的风险,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状进行个体化给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白慧利
关键词:垂体功能减退症糖皮质激素类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研究进展
2023年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垂体前叶激素缺乏所致的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需长期服用激素替代治疗,合适的激素替代治疗可迅速缓解临床状,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治疗严重者可导致肾上危象,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样,且诊断较复杂,临床上常被忽视导致漏诊,为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提高诊断正确率,做到早识别早诊断,及时给予激素替代治疗缓解临床状,减少垂体危象发生率,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姣陈小盼
关键词: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激素替代治疗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1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提高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认识。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8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23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47例(38.2%),女76例(61.8%),年龄范围16~83岁。颅内占位或术后49例(39.9%),希恩综合征39例(31.7%),空泡蝶鞍综合征15例(12.2%),下丘脑-垂体发育不良9例(7.3%),病因不明11例(8.9%)。以消化道状就诊47例(38.2%,为首要就诊状),垂体危象23例(18.7%)。性轴受损104例(86.7%,为最主要受损体),3个体(性轴、甲状轴、肾上轴)均受损61例(55.5%)。低钠血60例(52.2%),血脂异常87例(75%),低血糖21例(18.8%),贫血47例(40.9%)。结论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多样,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确诊后及时予以激素替代治疗。
尹倩倩潘天荣钟兴杜益君
关键词: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贫血垂体危象激素替代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中医诊疗初探
2023年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由下丘脑-垂体轴损害导致垂体激素分泌不足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复杂,诊断困难,中医属于“虚劳”“肾亏经闭”“干血痨”“血枯经闭”“产后无乳”等。文章阐述经方典籍中对“虚劳”“血枯经闭”“不孕”的辨证施治,同时对该病病证结合进行了策略探讨,以肾虚为基础病理,补肾为核心治法,兼以利水、祛痰、化瘀等。
李会敏魏军平李宇思任静高云逸
关键词: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中医虚劳席汉综合征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误诊为胃肠炎1例
2023年
背景腺垂体功能减退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病例简介患者,男,72岁,因“间断腹泻10年余”入院,既往诊断为胃肠炎,口服“氟哌酸、思密达”等疗效欠佳,住院期间出现反应迟钝、嗜睡、对答不切题等精神状,查甲状激素水平、性激素水平、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降低,脑垂体MR显示空泡蝶鞍、垂体受压,诊断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给予激素治疗后患者神志恢复正常,腹泻消失.结论腺垂体功能减退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易出现漏诊及误诊,若诊治不及时可出现垂体危象,危及生命.在临床中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并不少见,对于皮肤干燥苍白、弹性差或浮肿、贫血、纳差、便秘、毛发脱落、畏冷、表情淡漠、音调低沉、反应迟钝、虚弱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心率缓慢、心音低钝、血压下降、低血糖等表现的患者要考虑是否存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段盛蕾杜林柯郑烈
关键词: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胃肠炎误诊
临床药师参与1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药学监护
2023年
临床药师对1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住院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分析。对患者疾病及所应用的药物进行因果关系分析,评估精神异常可能的因素,优化激素替代治疗方案。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探讨治疗方案,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及用药监护,结合循证药学依据,辨别药品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王莉平邢瑞敏郭金明郝二琢张树杰王振贤张瑞清
关键词: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糖皮质激素药品不良反应
韦尼克脑病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患者男性,58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感染,临床表现为呕吐,长期禁食、静脉营养后出现意识障碍。查头颅MRI提示脑干后部、双侧丘脑、穹窿柱见对称性斑片状异常信号影,垂体功能中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超敏促甲状激素明显降低。给予维生素B1、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左甲状素钠片对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状改善。本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韦尼克脑病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认识,对出现长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等状需要静脉营养的患者,若忽视补充维生素B1可引发韦尼克脑病,同时应注意进行腺垂体功能的全面评估,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对这两种临床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的疾病引起重视,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李慧张鹏飞邢永国
关键词:韦尼克脑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呕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报告

相关作者

王长江
作品数:265被引量:1,251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脂联素
刘希尧
作品数:95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胶质瘤 PYGO2 三叉神经痛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朱宏伟
作品数:93被引量:232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导航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手术治疗 垂体腺瘤
王占祥
作品数:300被引量:421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胶质瘤 人脑胶质瘤 PYGO2 脑积水 脑胶质瘤
陈小盼
作品数:70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心率震荡 抵抗素 中层心肌 贝那普利